-
公开(公告)号:CN11861102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512155.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氢电混合储能系统功率分配下的多目标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功率分配方法对氢电混合储能系统的功率进行频率分配;建立双层优化模型对系统容量以及功率分配方法中的参数进行优化,双层优化模型包括上下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模型以求解系统容量配置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优化模型以求解系统总效率和寿命最大为目标;将上层优化模型的目标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将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结果反馈至功率分配方法对系统功率进行重新分配,根据功率分配的结果对下层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更新,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下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氢电混合储能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以及最优配置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50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865055.8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75 , G06N3/084 , G06N3/094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发电机的性能预测及优化方法,该方法将综合代理模型与TEG系统相结合,相较于传统的将数值模型与优化算法耦合的优化方法,可靠的代理模型能够用输入和输出来映射设计变量与目标值之间的关系。以代替计算成本高的数值模型,并作为优化的核心过程,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评估任何给定的设计目标值。代理模型一旦训练成功,对计算硬件的配置需求降低,可以将结果移植于其他便携式设备,实现共享。此外,该方法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灵活改变,将综合代理模型中的ANN或cGAN模型单独选择出来完成相应预测或优化工作。本发明不仅可以显著地节约计算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33898.6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新能源汽车负荷的氢电热多能流微网调度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充能时长和负荷需求,对所述充能时长和负荷需求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新能源汽车的负荷;将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负荷加入多能流微网系统,建立氢电热多能流微网系统模型;对所述氢电热多能流微网系统模型的电负荷、氢负荷、热负荷和电网购电进行调度,得到满足新能源汽车负荷的氢电热多能流微网系统最优调度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727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73594.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9 , H01M8/04082 , H01M8/06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混合进气系统,该系统包括:储氢罐;储氧罐,用于存储制氢系统在制氢过程中产生的氧气;燃料电池电堆;阳极进气路,所述阳极进气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氢罐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进气口连通;阴极混合进气路,包括:氧气支路和空气支路;所述氧气支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氧罐连通,所述空气支路的一端连通空气,所述氧气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支路的另一端通过选择阀与所述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进气口连通。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燃料电池进气系统存在的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燃料电池进气系统的功耗大及能效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9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17856.X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传热的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装置,设置在汽车的排气管道上,包括热交换组件、热电模块和冷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排气管道上,所述热电模块设置在热交换组件上,所述冷交换组件设置在热电模块上;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与排气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热电模块设置在外管体的外侧;所述冷交换组件包括冷却箱,所述热电模块设置在外管体与冷却箱之间;所述热电模块的电力输出端与汽车蓄电池连通。其可以保证热交换器壳体表面温度均匀,提高热电模块热端热流密度和温度均匀性,以供更多的热电模块热端受热,从而提高热电发电机总发电量,进而提高汽车尾气余热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8784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611810.7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F01N5/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权重功率偏差尾气热电发电装置优化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试热电发电机内热电半导体的性能,并对热电半导体的热电偶编号,建立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的热力学方程组和电压—电流—功率关系式;步骤2:根据热电发电机内传热特性建立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的机理模型;步骤3:根据热电发电机机理模型,采用权重功率偏差方法进行热电发电机结构的优化计算,得到优化的热电偶数量;步骤4:根据最优热电偶数量,构建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通过对汽车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进行加权,得到最优的热电发电机系统配置,提升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409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313691.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2J1/00 , B60L53/51 , B60L53/52 , B60L53/53 , B60L53/62 , B60L58/12 , H02J1/10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车‑网互动的氢电耦合直流微网优化调度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本发明搭建车‑网互动的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构建各子系统的模型及约束条件;预测出光伏与风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总发电量;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除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外的基础电力负荷量进行预测;同时,计算所有接入微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对应期望SOC值的所需总充能能量E0;对车‑网互动的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进行管理调度,确保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支撑电力负荷;建立车‑网互动的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的稳定性评价指标,计算盈余的电能总能量能够满足多少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充能需求。本发明实现更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接至直流微网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05738.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该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数学函数;2、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经济性目标,以自发电率最大与弃电率最小为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运行目标,建立目标优化函数;3、以系统功率平衡、热力平衡、并网交互功率平衡、设备容量上限以及设备功率上下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容量配置约束函数;4、基于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数学函数、目标优化函数、容量配置约束函数建立该系统的容量配置优化模型,通过NSGA‑II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容量配置方案。本发明同时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效率,实现该系统的合理容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41021.8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N7/02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层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发电数据和历史预测发电数据之间的误差作为历史预测误差,根据历史预测误差构建预测误差模糊集,基于预测误差模糊集构建分布鲁棒优化模型;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日前1小时级的功率预测数据,将日前1小时级的功率预测数据输入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的日前调度方案;构建日内随机场景集合,基于日内随机场景集合构建随机优化模型,以15分钟为周期,基于日前调度方案获取日内功率预测数据,将日内功率预测数据输入随机优化模型得到日内调度方案,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日内所有周期的优化调度,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的最终调度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29716.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25B15/021 , C25B15/02 , C25B9/67 , C25B9/60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PEM电解制氢系统的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PEM电解槽,所述PEM电解槽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氧气混合水蒸气流入水气隔离装置进行水、气分离,分离出的纯水经过第一换热器进行降温至PEM电解槽运行温度后,再进入PEM电解槽前端,分离出的氢气、氧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经过第二换热器进行热量回收;所述PEM电解槽后端流出的电解水经过第四换热器进行热量回收,并将电解水降低至PEM电解槽运行温度后,由第二循环泵送入PEM电解槽前端;构建PEM电解槽热力学模型,构建水气隔离装置质量能量平衡模型,构建第四换热器热交换模型。本发明实现废热的多级回收,扩大PEM电解槽运行温度范围,提高电解制氢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