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传热的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009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617856.X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传热的汽车尾气余热发电装置,设置在汽车的排气管道上,包括热交换组件、热电模块和冷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设置在排气管道上,所述热电模块设置在热交换组件上,所述冷交换组件设置在热电模块上;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与排气管道密封连接,所述热电模块设置在外管体的外侧;所述冷交换组件包括冷却箱,所述热电模块设置在外管体与冷却箱之间;所述热电模块的电力输出端与汽车蓄电池连通。其可以保证热交换器壳体表面温度均匀,提高热电模块热端热流密度和温度均匀性,以供更多的热电模块热端受热,从而提高热电发电机总发电量,进而提高汽车尾气余热的利用率。

    一种基于权重功率偏差尾气热电发电装置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8784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611810.7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权重功率偏差尾气热电发电装置优化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试热电发电机内热电半导体的性能,并对热电半导体的热电偶编号,建立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的热力学方程组和电压—电流—功率关系式;步骤2:根据热电发电机内传热特性建立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的机理模型;步骤3:根据热电发电机机理模型,采用权重功率偏差方法进行热电发电机结构的优化计算,得到优化的热电偶数量;步骤4:根据最优热电偶数量,构建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通过对汽车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进行加权,得到最优的热电发电机系统配置,提升汽车尾气热电发电装置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一种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981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05738.9

    申请日:2024-09-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该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数学函数;2、以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经济性目标,以自发电率最大与弃电率最小为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系统运行目标,建立目标优化函数;3、以系统功率平衡、热力平衡、并网交互功率平衡、设备容量上限以及设备功率上下限为约束条件,建立容量配置约束函数;4、基于可离网型氢电混合储能系统数学函数、目标优化函数、容量配置约束函数建立该系统的容量配置优化模型,通过NSGA‑II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容量配置方案。本发明同时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稳定性和效率,实现该系统的合理容量配置。

    一种基于分层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06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41021.8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层不确定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综合能源系统的历史发电数据和历史预测发电数据之间的误差作为历史预测误差,根据历史预测误差构建预测误差模糊集,基于预测误差模糊集构建分布鲁棒优化模型;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日前1小时级的功率预测数据,将日前1小时级的功率预测数据输入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的日前调度方案;构建日内随机场景集合,基于日内随机场景集合构建随机优化模型,以15分钟为周期,基于日前调度方案获取日内功率预测数据,将日内功率预测数据输入随机优化模型得到日内调度方案,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日内所有周期的优化调度,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的最终调度方案。

    适用于PEM电解制氢系统的热能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54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29716.4

    申请日:2024-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PEM电解制氢系统的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PEM电解槽,所述PEM电解槽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氧气混合水蒸气流入水气隔离装置进行水、气分离,分离出的纯水经过第一换热器进行降温至PEM电解槽运行温度后,再进入PEM电解槽前端,分离出的氢气、氧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经过第二换热器进行热量回收;所述PEM电解槽后端流出的电解水经过第四换热器进行热量回收,并将电解水降低至PEM电解槽运行温度后,由第二循环泵送入PEM电解槽前端;构建PEM电解槽热力学模型,构建水气隔离装置质量能量平衡模型,构建第四换热器热交换模型。本发明实现废热的多级回收,扩大PEM电解槽运行温度范围,提高电解制氢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