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04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09015.9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 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IPC: B22F1/10 , C12Q1/6806 , G01N21/65 , B22F9/24 , B22F1/054 , B82Y15/00 , B82Y30/00 , B82Y40/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识别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生物识别活性的拉曼复合基底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制备GO分散液;S2、制备金纳米球,纯化后制得OD 0.5的金纳米球溶液;S3、分别配制氯化钠溶液、氯金酸溶液、单链DNA溶液;S4、将GO分散液、单链DNA溶液、NaCl、HAuCl4、金纳米球溶液混合反应1h;S5、步骤S4制备的混合物中加入NH2OH溶液反应3h;S6、将步骤S5获得的反应产物离心、去上清,再超纯水洗涤两次,重悬于超纯水中,得到Au/DNA/GO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通过DNA调控的金离子还原,实现GO和金纳米材料的复合,以及DNA序列的固定,固定后的DNA序列保持生物识别活性,制备的拉曼复合基底材料有较好的拉曼信号增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6790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8139.5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GI菊粉杂粮重组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重组米是由质量比为:20~30:15~35:5~20:15~30:1.5~3.0的大米、青稞、藜麦、鹰嘴豆和菊粉混合后通过挤压成型得到。所述挤压机参数设定为:螺杆转速100~140rpm,物料加水量20~28%,挤压温度80~100℃,喂料速度10kg/h。本发明通过筛选GI值低、氨基酸丰富的杂粮谷物,并优化其配比,与大米复配,实现杂粮和蛋白质互补作用;将菊粉掺入配方中制得的重组米实现了辅助降血糖;最终制备出一款高品质低GI、具备大米物性特征的菊粉杂粮重组米,并以产业化作为最终目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款食用品质好、辅助降糖功效好的健康主食,改善该人群的生活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922393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060929.3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拉曼检测基底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塑料拉曼检测基底制作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采用不同的参数,制备多组银枝溶液;将多组银枝溶液分别进行修饰前处理;对多组银枝溶液分别进行修饰;分别从修饰后的多组银枝溶液中取出1mL溶液,滴到普通中速定性滤纸上,形成检测基底;利用SEM、TEM表征手段,观察不同参数下制备的银枝溶液内的银枝晶的形貌和结构;检测不同参数下制备的检测基底的拉曼信号增强效果;将不同编号的检测基底对应的参数、拉曼信号增强效果分别输入到数据库中;引入优化模型,预测拉曼增强效果;根据优化模型的输出,选取最优参数,使用最优参数制备银枝溶液,所述设备用于存储、训练和运行优化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68189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09820.7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氨基二氧化硅吸附去除3‑MCPD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氨基二氧化硅对含有3‑MCPD的溶液进行吸附,将其混合后加入NaHCO3溶液调节pH值至7.0~9.0,置于60~100℃温度条件下反应2~10min,冷却至室温后,将混合液混匀离心去除氨基二氧化硅颗粒。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氨基化修饰的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化工材料,为无定形白色粉末,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特性,且简单易得、成本低廉,能够批量化生成,用氨基二氧化硅对3‑MCPD的吸附效率高,操作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59440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17149.5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Pickering乳状液的制备方法、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递送方法及食品3D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醇溶蛋白溶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再加入多酚,混合均匀,得蛋白‑多酚分散液;S20、向所述蛋白‑多酚分散液中加入水,混合均匀后,浓缩,得中间体;S30、将所述中间体与食用油混合均匀后,分散乳化,得Pickering乳状液。利用食品级材料,蛋白质和多酚为乳化剂,采用一步乳化法制得了稳定的Pickering高内相乳状液,本发明所制备的高内相乳弥补了单独的蛋白无法稳定高内相乳的不足,且无需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所用原料绿色、安全、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7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83675.4
申请日:2022-12-10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巴胺荧光淬灭作用的3‑MCPD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多巴胺溶液;配制3‑MCPD溶液;配制标准溶液;建立荧光检测3‑MCPD浓度的工作曲线;待检测样品中3‑MCPD的浓度。本发明基于3‑MCPD对多巴胺的荧光淬灭作用,将该荧光淬灭首次应用于3‑MCPD测定中,通过荧光分析方法实现了3‑MCPD快速、高效的检测。本发明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光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通过荧光信号变化检测3‑MCPD的含量,既可以实现3‑MCPD快速、灵敏的定性检测,也能够进行定量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32677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22796.9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分析和邻苯二酚的3‑MCPD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不同浓度的3‑MCPD标准溶液分别加入邻苯二酚溶液和聚乙烯亚胺溶液,调节pH值至8~9,然后置于55~65℃温度条件下反应待其溶液出现浅黄色,并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检测的吸光度值和3‑MCPD的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标准曲线方程;针对待检测样品采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吸光度值带入方程中算出3‑MCPD的浓度。本发明利用邻苯二酚在聚乙烯亚胺碱性环境下形成邻醌类物质,然后加入3‑MCPD使其对邻醌类物质有猝灭效果,基于3‑MCPD猝灭的邻醌类荧光信号,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方便、无毒、环保、高灵敏度的3‑MCPD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明其检测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60515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1014372.9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削减稻谷中高氯酸盐的方法,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削减稻谷中高氯酸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对稻谷进行除杂以去除稻谷中的轻质杂质、重质杂质以及金属杂质;步骤S20、对除杂后的稻谷进行雾化加湿处理后,鼓风干燥至稻谷含水率为15.7(w/w)%~16.4(w/w)%;步骤S30、将经步骤S20处理后的稻谷脱去颖壳,脱壳率不小于90%;步骤S40、对经步骤S30处理的稻谷进行谷糙分离以获得糙米;步骤S50、采用铁辊碾米机对所述糙米碾白处理1.5~2.5min。本发明旨在削减稻谷中含有的高氯酸盐。
-
公开(公告)号:CN10496504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10266610.0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乳及乳制品中游离态与结合态羧甲基赖氨酸的检测方法,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法,检测乳及乳制品中游离态与蛋白结合态羧甲基赖氨酸。本发明避免了离子对试剂的使用而不需要任何衍生化前处理步骤,且有高效、精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宽的特点,在分析乳及乳制品中游离态和蛋白结合态羧甲基赖氨酸含量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乳及乳制品中游离态与结合态羧甲基赖氨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非常好的应用于乳及乳制品中游离态与结合态羧甲基赖氨酸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220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349181.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武汉轻工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IPC: C09K11/02 , C08G83/00 , G01N21/64 , G01N21/33 , C01B32/18 , C09K11/65 , B82Y20/00 , B82Y30/00 , B01J23/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与食品污染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的微囊藻毒素‑LR(MC‑LR)双模态检测方法。本发明以二水合氯化铜、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合成底物,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具有类漆酶活性的荧光纳米酶,并经过分子印迹方法的包裹,从而能够特异性识别MC‑LR,并调控MIP‑Cu@CDs类漆酶活性,从而建立一种比色和荧光双模态快速测定MC‑LR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成本低。双模态提供内置的交叉参考校正,大大提高了复杂环境样品中MC‑LR检测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了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输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