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5135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810819369.3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Q10/06 ,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根据各个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根据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根据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目标卫星的参数,将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目标卫星;各个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751353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810819369.3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Q10/0631 , G05B19/4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根据各个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根据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根据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目标卫星的参数,将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目标卫星;各个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19399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00457.5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657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历史案例信息的地震灾害死亡人口估算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先利用待估算地震的地震基本信息从预先建立的历史案例库中查找与之相似的相似地震,然后,计算两者之间的相似度,最后根据相似地震的死亡人口以及相似地震与待估算地震之间的相似度来估算待估算地震的死亡人口。如此,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估算方法得到的待估算地震的死亡人口是在已经发生的历史相似地震案例的基础上得到的,由于历史相似地震案例的死亡人口是准确的,因此,待估算地震的比较基础是准确的,且在估算过程中考虑了待估算地震与历史相似地震的相似性,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度估算得到的死亡人口也较为准确,其精度也相对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206728019U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20638152.3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震发生初期的震区遥感影像数据星上智能采集系统,其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指令发送器和数据接收器以及设置于卫星上的指令接收器、遥感影像数据采集设备以及处理器;处理器包括生成模块、数据收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系统,获取遥感影像数据的过程无需人为因素参与,可以由该系统自动完成。该获取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过程智能化程度较高,提高了获取数据的效率。通过本申请提供的获取系统在获取遥感影像数据的过程中,也无需人工交互,因此,该获取系统不会因工作人员不在岗的原因造成灾后数据获取的延误,能够保证数据接收器获取到的遥感影像数据为灾后数据,如此,提高了获取灾后遥感影像数据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8908032U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21647591.1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IPC: G06K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洪涝灾害范围星上智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洪涝灾害信息处理装置、卫星数据采集装置、卫星数据预处理装置、灾前水体范围裁切装置、灾后水体范围提取装置、洪涝范围检测装置和下传装置。通过卫星数据预处理装置和灾后水体范围提取装置设置在观测卫星上,将卫星数据预处理、洪涝灾害信息识别等功能直接在星上完成,省略了卫星数据下传至地面站,地面站再传送至卫星数据预处理中心,然后再传送至用户,用户开展提取等环节,大大缩短了洪涝范围识别的时间;并且减少了识别环节多造成的难以获得持续、高效的信息的技术问题,满足了灾害损失监测与应急救助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59941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53662.9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所述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无人机端传输的光学遥感数据和热红外遥感数据;以及融合所述光学遥感数据和所述热红外遥感数据,以得到光学热红外融合数据。其中便携式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热红外设备,其获取的热红外数据空间分辨率高,同时搭载了专业光学相机,同步完成考古目标光学数据采集,两类数据通过信息融合,实现了光学与热红外数据优势,既提高了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又使数据内部细节特征得到表达,解决遥感考古中对高空间分辨率(兼顾丰富的纹理信息)热红外数据快速、机动、低成本的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29708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94973.9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 天津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型环保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以下简称数传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该系统包括安装在无人机上的发射器、直流电源和安装在地面站的接收器、直流电源;发射器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并接收图像采集器采集的视频图像,发射器采用2.4G无线传输方式通过天线发送给地面站的接收器;接收器通过天线接收无人机发送的数据并通过显示设备进行视频图像显示;该方法包括发射器对视频图像数据的发射处理步骤和接收器对接收数据的接收处理步骤。本发明设计合理,完成无人机到地面视频图像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接收,具有传输抗干扰性强、传送距离远、传输的速率快、即时性好、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766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0753652.5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影像与热红外影像的配准方法及设备,获取原始光学影像和原始热红外影像;基于预存的光学影像与热红外影像的像素间一一对应关系,计算热红外影像与光学影像的设定区域互信息值,根据计算结果在设定区域存在最大互信息值的情况下,将设定区域的中心位置设为同名点;基于同名点,计算热红外影像与所述原始光学影像之间的几何变换参数;以及根据计算得到的所述几何变换参数建立配准模型,将所述热红外影像的各像素点带入所述配准模型进行坐标变换,以使热红外影像与所述原始光学影像处于同一坐标系下,以得到光学-热红外配准影像,避免在温度梯度较小的情况下,热红外影像中边缘信息不清楚,同名点搜索困难,难以完成配准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