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38534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1218468.3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IPC: E02C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抗振性能的水力式升船机阀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为了减小水力式升船机输水阀门系统在高水头条件下发生的振动,本发明通过“优化三阀门的空间布置型式+改造阀后管道体型”相结合的手段,将原来位于相同高程并列布置的三个阀门变为空间“品”字形布置,同时用具有“圆柱体”外形的抗振体替换阀后多叉管汇合段,消除阀后低压漩涡区、减小脉动压力、降低流速,从而达到抗振的目的。本发明优化设计的抗振体过流截面为圆形,避免了方形结构顶角的应力集中问题,且便于设计施工。经过模型试验验证,本发明能有效降低阀后水流的脉动压力及管道边壁的振动幅值,简化了阀后多叉管体型,保障了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阀门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642143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872300.2
申请日:2017-09-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城市深层排水系统中的跌入式入流竖井系统,属于接入城市深层排水系统中的入流竖井系统领域,一种接入城市深层排水系统中的跌入式入流竖井系统,包括引水渠、跌入式竖井和深层排水隧道,所述引水渠上方设有集气室,所述集气室的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连接臭气处理设备,且排气管另一端连接跌入式竖井,所述跌入式竖井一侧的上端连接引水渠,且跌入式竖井另一侧的下端连接深层排水隧道,所述跌入式竖井中间竖直连接有隔墙,它可以实现实现使竖井内水流平稳进入深层隧道,以保证隧道里结构的安全,且可将水流在竖井里有效消能,并能保证竖井内通气流畅,降低空蚀的发生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642143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872300.2
申请日:2017-09-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城市深层排水系统中的跌入式入流竖井系统,属于接入城市深层排水系统中的入流竖井系统领域,一种接入城市深层排水系统中的跌入式入流竖井系统,包括引水渠、跌入式竖井和深层排水隧道,所述引水渠上方设有集气室,所述集气室的侧壁贯穿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一端连接臭气处理设备,且排气管另一端连接跌入式竖井,所述跌入式竖井一侧的上端连接引水渠,且跌入式竖井另一侧的下端连接深层排水隧道,所述跌入式竖井中间竖直连接有隔墙,它可以实现使竖井内水流平稳进入深层隧道,以保证隧道里结构的安全,且可将水流在竖井里有效消能,并能保证竖井内通气流畅,降低空蚀的发生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63853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18468.3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IPC: E02C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C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抗振性能的水力式升船机阀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为了减小水力式升船机输水阀门系统在高水头条件下发生的振动,本发明通过“优化三阀门的空间布置型式+改造阀后管道体型”相结合的手段,将原来位于相同高程并列布置的三个阀门变为空间“品”字形布置,同时用具有“圆柱体”外形的抗振体替换阀后多叉管汇合段,消除阀后低压漩涡区、减小脉动压力、降低流速,从而达到抗振的目的。本发明优化设计的抗振体过流截面为圆形,避免了方形结构顶角的应力集中问题,且便于设计施工。经过模型试验验证,本发明能有效降低阀后水流的脉动压力及管道边壁的振动幅值,简化了阀后多叉管体型,保障了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阀门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7842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51985.4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富营养湖泊‑水库的蓝藻水华短期预报系统,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包括藻密度原位在线监测系统、本地气象预报系统、数据在线监测与传输系统、蓝藻水华迁移聚集算法模块和蓝藻水华预报公布模块,所述藻密度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实地设置的至少座藻密度原位在线监测站,所述蓝藻水华迁移聚集算法模块根据藻密度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和本地气象预报系统的数据,综合考虑藻密度、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及降雨的影响,开发蓝藻水华迁移聚集模拟算法。本发明结合实时水体蓝藻生物存量和气象要素,并结合蓝藻的随风特性以及日内迁移距离,可以较为准确的预先判断湖库不同空间位置蓝藻水华的出现概率和蓝藻水华的空间分布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633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3497.3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7 , G01N33/18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理模型与数据联合驱动的城市河网透明度预测方法,包括确定影响河网透明度的水动力和水质影响因子,采集河网内各测点的原型观测数据;根据原型观测数据及影响因子构建水动力‑水质‑透明度响应关系,并率定构建的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模拟得到水动力‑水质数据集及透明度数据集;根据原型观测数据、水动力‑水质数据集及透明度数据集得到时间序列预测值和空间分布序列预测值;联合水动力‑水质数据集、时间序列预测值及空间分布序列预测值预测得到河网透明度预测值。本发明联合机理模型、河网原型观测数据、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序列预测数据准确高效地预测平原城市河网引调水条件下时的河网水体透明度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706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043120.6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照预定时间采集河流生态指标,构建生态指标矩阵;构建基于河流生物环境适应性曲线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块;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基于所述生态指标矩阵,并通过河流健康评价模块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计算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当前采集工作量大,部分地区采集困难的问题。通过智能化采集系统和方法,能够大大减少采集工作量,提高采集、监测和评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18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206834.4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风生流试验中通过PLIF测量系统测量污染物扩散的方法,根据溶液浓度最大值进行标准溶液配比,按照n个浓度梯度进行溶液配比,将容器置于模型中的某个所述激光点位置,往容器中添加模型中的水,容器内的水面高度和模型水位线保持一致,此时浓度值为0,通过相机记录此时的光斑亮度;将标准浓度溶液装入容器中,放置于模型中任意一个激光点位置,通过相机记录此时的光斑亮度;绘制σ和μ的关系曲线,拟合获得标定曲线,根据标定曲线,可将任意测量点激光诱导发出的荧光灰度值还原成浓度值,插值生成浓度分布的等值线。本发明具备使用便捷,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56031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027319.2
申请日:2016-01-16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马洪琪 , 袁湘华 , 向泽江 , 艾永平 , 钏毅民 , 南冠群 , 邹锐 , 陈兆新 , 胡晓林 , 张洪涛 , 肖海斌 , 黄群 , 周科衡 , 饶文华 , 张宗亮 , 李自冲 , 马仁超 , 曹以南 , 吴德新 , 凌云 , 谢思思 , 胡亚安 , 李中华 , 李云 , 宣国祥 , 王新 , 严秀俊 , 薛淑 , 郭超 , 黄岳
IPC: E02C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倾覆水力升船机输水系统用稳压减振箱,包括:内带空腔、其上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外壁的外梁系,其特征在于壳体空腔内间隔设有内梁系隔栏,所述内梁系隔栏包括由纵、横交错的竖直杆和水平杆设置成与壳体空腔横断面形状相适应的镂空板,该镂空板的镂空中间隔设置斜拉杆。有效改善输水系统内部水流流态,使输水管道及其上的流量调节阀振动大幅减小,稳压减振箱箱体内水流平顺,没有气蚀,水流平稳,降低水力空化对输水阀及输水管路的破坏。为升船机的平稳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提高升船机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99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10291387.X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溃坝现场试验中瞬间溃坝的触发装置及触发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该触发装置设于预定溃口上,触发装置包括固定在预定溃口底部的门槛、分别固定在溃口两侧边壁上的两个门柱、门叶和设于门叶后方的木制连杆,连杆由横杆和一端向上垂直伸出门叶并与横杆制为一体的竖杆构成,门柱与门槛制为一体,门叶底部与门槛铰接,门叶设于两个门柱之间,两个门柱上均制有向下游方向的门柱外侧开口的凹槽,凹槽制有向柱体内部上方延伸的一个木制夹持腔。该触发装置及触发方法可以在溃坝模拟试验中简单、快速和方便的人工开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