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586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68589.6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V10/762 , G06V10/56 , G06T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输电线路电杆塔点云聚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在输电杆塔上安装具有北斗定位的激光雷达设备,使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定位,获取设备的坐标信息,利用激光雷达获取输电线路通道点云,根据北斗参数修正点云模型;利用随机采样一致性分割算法剔除地面点,利用欧式聚类算法首先提取电力设施点;步骤2、在电力设施点中计算杆塔中心点;步骤3、精细化提取杆塔点;解决了输电线路杆塔点云数据的语义分割精度较低等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078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03736.2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4U50/38 , B60L53/62 ,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激光充电效率优化方法,包括:采集无人机的飞行速度、飞行时间,电池容量和充电速率数据,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建立无人机行动范围模型,确定最佳激光充电装置的布置方案;通过安装在无人机上的电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无人机的电量状态;根据无人机的电量状态和充电需求,动态调整激光充电设备的功率输出;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分析无人机的使用规律以及充电需求,制定智能化的充电策略。本发明可以减少能量损耗和散射,从而提高充电效率,这将使无人机能够更快地完成充电,并延长其飞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37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22514.6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塔形变监测装置,包括:支架、弧形架、载板以及水平传感器;其中,支架为近似三角形,支架远离杆塔的一个顶点处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柱,弧形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架的第一螺纹柱固定安装。通过采用近似三角形的支架,支架的三个边均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将载板安装在弧形架的底部,将水平传感器安装在弧形架上,由于弧形架比较远离杆塔,其能够放大杆塔倾斜时的位移量,易于水平传感器检测到倾斜,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能够在安装的时候调整调节螺母的位置,将载板、水平传感器基本处于水平状态,以便于进行塔杆形变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9159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02944.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9/44 , G01N29/06 ,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T7/00 , G06T3/4053 , G06V20/70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44 , G06N3/096 , G06N3/09 , G06N3/094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金具超声检测装置成像算法的构建方法包括,通过楔形探头生成并优化超声波渐逝波信号,采集输电金具的渐逝波信号和传播波信号,利用抗干扰算法对采集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经过降噪的渐逝波和传播波信号进行多模态融合处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对信号特征进行缺陷分类与预测;通过超分辨率重构算法实现金具内部的三维成像,并对三维成像结果进行区域特征提取,生成分层数据,对分层数据进行智能分割与缺陷标注,同时将生成的检测结果上传至远程服务器,实现场景化分析。本发明方法既可在野外复杂环境中进行高效检测,也可通过远程数据处理与分析,为输电金具的状态监测和故障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804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29335.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机械波特征的腐蚀缺陷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激发多模态机械波,并规划机械波传播路径;布置传感器阵列,采集并同步处理多模态机械波信号;对采集到的多模态机械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提取多模态机械波相位变化特征;基于多模态机械波相位变化特征,结合机械波传播路径信息,定位腐蚀缺陷位置;结合相位变化、振幅衰减和传播路径偏移信息,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腐蚀缺陷。本发明通过多模态机械波的激发和传播路径规划,实现了全面覆盖材料检测区域,减少了信号失真和漏检的可能性,通过时频分析和相位差分析,提高了对微小缺陷的识别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