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4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74344.9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控电动式换挡执行机构自适应控制方法,旨在克服换挡过程中参数摄动与外部干扰等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快速精准完成换挡动作。首先,根据换挡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对换挡执行机构进行建模;然后,考虑到外界干扰和换挡直流电机参数的不确定性,加入滑模控制算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滑模控制的隶属度函数,实现滑模控制增益的自适应调整,跟随换挡直流电机的实际响应特性;最后,设计模糊PI控制器对换挡直流电机占空比进行自适应调节,完成换挡执行机构位移的精确跟踪。本发明通过控制参数的在线自适应调整,实现换挡执行机构控制在跟踪精度、响应速度以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704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87408.X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T7/73 ,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N3/006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文针对机械零件结构中裂纹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有限元与代理模型的裂纹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在结构上布置的响应点,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获取样本点。其次,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进行正向分析,得到以裂纹坐标为输入,响应点位移为输出的样本数据,再次通过Kriging代理模型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响应面并验证其精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粒子群算法对响应值寻优,识别出齿轮结构中裂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2928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01661.7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相场法和BP神经网络的机械结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建立机械结构的物理模型,基于物理模型采用相场法构建出机械结构的相场断裂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其次,在机械结构中选取易于测量的观测点,获取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观测点处的应变值和相对应的结构剩余寿命值,组成应变和结构剩余寿命的数据集;然后,将得到的数据集输入到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获得应变和结构剩余寿命之间的预测模型;最后,只用连续采集机械结构观测点处的应变值,并将应变值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预测模型中,就能够预测出机械结构的剩余寿命信息。本发明只需要获得观测点处相应的响应值就可以预测出机械结构的剩余寿命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1957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090336.2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60W4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公交起步驾驶行为建模及识别训练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获取原始数据集,搜集电动公交日常运营过程中自然驾驶状态的车载CAN总线系统采集的驾驶人操控车辆和车辆运动状态数据以及车内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形成原始数据集;第二步骤是在原始数据集的基础上,获取电动公交起步驾驶行为数据集;第三步骤是基于1D时间卷积神经网络以及多时间尺度3D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电动公交起步驾驶行为混合识别模型。本发明能够更好的描述和识别电动公交起步驾驶行为,建立新型电动公交起步驾驶行为混合识别模型,设计针对所提出的电动公交起步驾驶行为混合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实现电动公交不当起步驾驶行为的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401277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529497.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25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工业机器人夹具,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龙门架后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后端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前端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块,导向块前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前端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内侧贯穿龙门架,移动杆内侧固定有圆盘,转向机构内侧连接有第一夹板,第一夹板顶部开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滑槽和凹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部固定有第二夹板,第一滑槽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本发明利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调节,即可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夹持,提高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917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65981.2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17/10 , G06N3/08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货车载重量在线估计方法。首先对于静止状态下的货车载重量的测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建立钢板变形量与货车载重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静止状态下货车载重量的估计。其次,基于车载传感器数据,以速度、发动机转速和加速度作为动态数据驱动模型的特征输入,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模型,用于货车动态载重量估计。最后利用静态称重模型得出的货车载重量估计值对行驶状态下的数据驱动模型进行校核,根据实际误差要求对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修正。本发明的使用有效提高了货车称重系统的预测精度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随机性,同时也可避免外在复杂称重设备的安装,节省人力和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26213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110262972.8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种钢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损伤边界元测定方法、系统、介质、设备、终端,用于特种钢制造过程中由于热处理工艺导致的结构疲劳断裂破坏过程分析。将在已有边界元法的成果基础上,以特种钢结构中温度、位移、应变、应力场分布及裂纹问题作为对象,充分利用边界元法相对于有限元法的高精度优势,对近奇异积分、奇异积分和超奇异积分算法、单位分解法、加强函数和NURBS算法等关键性理论和算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本发明能准确地获得特种钢结构内部裂纹附近精确的位移、应力场以及相应的断裂力学性能参数、揭示特种钢成型过程中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12770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1529497.2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IPC: B25J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工业机器人夹具,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龙门架后端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后端固定有导向板,导向板前端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导向块,导向块前端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前端固定有移动杆,移动杆内侧贯穿龙门架,移动杆内侧固定有圆盘,转向机构内侧连接有第一夹板,第一夹板顶部开设有横向分布的第一滑槽和凹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顶部固定有第二夹板,第一滑槽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和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本发明利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调节,即可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夹持,提高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07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94188.9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和非线性模型的汽车油箱剩余油量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油箱的物理模型以及不同剩余油量下油位在油箱中的位置,计算出不同油位位置油箱剩余空间的体积,依据油箱的总容积确定对应剩余油量,以此确定若干测量点,利用这些测量点构造汽车静止时油箱剩余油量与油位位置间的非线性模型;再将与油耗相关的车载数据集输入BP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得到数据驱动模型,用于预测汽车的实时油耗;上述非线性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联合作用时,可以实时预测油箱的剩余油量。本发明通过非线性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对油箱的剩余油量进行实时精准预测,避免了车辆处于非静止、非水平地面行驶时油位信息预测不准的问题,提高了油位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9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82030.7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黄河田中科美压力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金刚石压机铰链梁结构裂纹扩展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扩展有限元的精确计算方法。首先,借助网格划分软件进行铰链梁结构模型离散,划分网格。其次,构建铰链梁结构的扩展有限元数学模型,引入裂尖加强函数描述裂纹尖端物理场性质,进行积分方程求解,获得裂纹尖端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再次,构建自适应网格重构技术,通过裂纹尖端误差估计,细化裂纹尖端区域网格,提高裂纹尖端位移、应变和应力计算精度。最后,使用相互作用积分计算裂尖应力强度因子,通过最大环向拉应力准则判断裂纹扩展的路径方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