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道路坑洞面积测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2597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98631.1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道路坑洞面积测量的方法,选取距地面垂直高度为h的P点作为拍摄点进行两次拍摄,拍摄图像分别为图a和b,分别选坑洞周向边缘的任意两点A,B作为第一,第二次拍摄目标点,记录两次拍摄时P点与A、B构成的线段PA,P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及PA,P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θ,带入得AB的实际尺寸;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图a和b使A、B两点在同一图像c内,并对图c进行矫正,根据线段AB和待测坑洞在图像c中所占像素点数,再通过得坑洞实际面积S。该方法能高效地计算路面坑洞面积,测量便捷且测量成本低,不需要其他参考物或者参考标尺,能更好地帮助相关人员进行道路维修和养护。

    一种利用激光和红外线对车辆轨迹进行识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784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13746.0

    申请日:2015-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激光和红外线对车辆轨迹进行识别的方法,在车辆轨迹识别路段两侧,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安装一组激光对射装置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在激光对射装置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所处安装位置的正下方分别安装红外测距仪,当有车辆通过待测路段时,激光对射装置发射的激光以及两个红外测距仪发出的红外线会被车辆遮挡,故而激光接收端的电平状态以及一对红外测距仪的电平状态发生改变,根据电平状态的变化和红外测距仪的读数确定车辆的运行轨迹。该方法能准确地、高效地检测车辆所处车道,识别出车辆轨迹,检测便捷且成本低,作业安全,激光与红外的结合,保障了设备的识别准确性,稳定性更高。

    自动化应变测量和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6488A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810233390.1

    申请日:2008-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应变测量和监测系统及其方法,所述应变监测系统包括应变计、采集器、管理器和上位机,采集器,采集应变计的应变数据并传输到管理器;管理器,接收采集器传输的应变数据并传输到上位机,管理器包括一采集器管理模块,管理器接收上位机的控制信号,对采集器进行控制、管理;上位机,向管理器发送控制信号,并接收管理器传输的应变数据;所述管理器与上位机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讯,管理者可方便的远程对监测系统进行管理,无需现场对应变计数据进行采集,能同时测量多个点,甚至多个桥梁的所有应变点,无需派人值守监控现场,节约人力资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采集器相互之间保存数据,实现交互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

    基于四轴飞行器的桥梁检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1914893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223164.2

    申请日:2010-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四轴飞行器的桥梁检测机器人,包括四轴飞行器,四轴飞行器的主机体的轴向上设置贯通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部设置有自适应配合调整装置;主机体上还设置有机载飞行控制单元和安装平台,安装平台通过自适应配合调整装置与主机体相连接,安装平台上设置有摄像单元,机载飞行控制单元和地面控制单元组成总控制系统,摄像单元和地面图像处理单元组成图像数据处理系统,本发明利用具有超强空中稳定性的四轴飞行器作为基本设备载体,通过无线摄像控制、高精度测距仪实现桥梁检测位置的自动感知与巡线,并且能够将高精度拍照设备移动至桥梁待检测部位,从而实现无人控制下的自动桥梁损伤检测与识别。

    音数码汉字输入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63905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610054273.X

    申请日:2006-04-30

    Inventor: 蓝章礼 曹建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音数码汉字输入法,是利用26个字母键、10个数字键及“-+”三键,作汉字的输入键;其编码由所输汉字的拼音对应的首字母作为音码加上汉字字形的编码构成。以相对应的字母键作为其音码,根据汉字笔划的形状特征,分别对应13个键位进行汉字拆分。本发明方法单字和词组的编码不可能出现重复,四个字以下不同字数的词组间的编码不可能出现重复,杜绝了因单字和大量词组重码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重码率;键位与笔划相似关联性强,易于理解、记忆和掌握;充分利用键盘上可利用的键位,重码率低,输入效率高。对普通话的要求不高,字体的拆分简单。

    一种大型建筑物拉杆拉力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2351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042020.7

    申请日:2010-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建筑物拉杆拉力测量方法,其特点是,设计一个同材质的参照拉杆,参照拉杆与待测拉杆并列设置,将参照拉杆一端与待测拉杆固定连接,在参照拉杆另一端前方的待测拉杆上设置支架,支架与参照拉杆端面留有伸缩缝;在待测拉杆使用前测量伸缩缝的间隙大小,待测拉杆受力后再测量伸缩缝的间隙大小,计算两测量值的差值再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出待测拉杆使用后承受拉力的大小。和现有技术中振频法、磁弹法、应变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具备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测量精准等优点。

    一种基于表面特征的车辆荷载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6168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44402.3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特征的车辆荷载测量方法,包括:S1、采集车辆场景图像;S2、从车辆场景图像中提取目标车辆产品型号信息及目标车辆图像;S3、对目标车辆图像进行矫正,生成目标车辆二维图像;S4、基于目标车辆二维图像中的车轮铅垂位移计算目标车辆荷载。本发明能够更好的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车辆荷载重量测量,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破坏车体结构、效率低等缺点,而且克服了图像处理方法对特殊标定物的需求、拍照设备繁琐、可复现性差等缺点。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道路坑洞深度测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259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00075.7

    申请日:2014-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道路坑洞深度测量的方法,首先选取距地面垂直高度为h的A点作为拍摄点进行两次拍摄,选坑洞最深点C、能拍到点C的坑洞周围任一点B为第一,第二次拍摄目标点,分别记录两次拍摄时A点与B、C构成的线段AB,A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及AB,AC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θ,再选距点B垂直距离为h的B'为拍摄点,第三次拍摄目标点为C点,记录B'、C点构成的线段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γ,然后将前述数据带入式计算得到坑洞的深度CC'。该方法能高效地计算路面坑洞的深度,测量便捷且测量成本低,不需要其他参考物或者参考标尺,能更好地帮助相关人员进行道路维修和养护。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无参考物尺寸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3252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293077.7

    申请日:2015-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无参考物尺寸测量方法。利用移动通讯设备对待测物体周围任意A、B两点进行采集。在拍摄点P分别对A、B点进行图像采集,采集到的图像分别为图a和b,获取拍摄点P到A、B点的距离为lA和lB,P点到A、B点构成的线段PA,P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和β,线段PA,P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A和θB,通过可求的点A和B间的实际尺寸dAB。通过图处理技术,使A、B两点在同一图c内,假设AB在图中所占像素个数为n,待测物体所占像素为m,则待测物体的实际尺寸为d=dAB·m/n。该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设置参考物、不需要对摄像机进行标定,能更便捷、高效地对物体尺寸进行测量。

    一种利用激光和红外线对车辆轨迹进行识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7845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510013746.0

    申请日:2015-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激光和红外线对车辆轨迹进行识别的方法,在车辆轨迹识别路段两侧,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安装一组激光对射装置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在激光对射装置的激光发射端与激光接收端所处安装位置的正下方分别安装红外测距仪,当有车辆通过待测路段时,激光对射装置发射的激光以及两个红外测距仪发出的红外线会被车辆遮挡,故而激光接收端的电平状态以及一对红外测距仪的电平状态发生改变,根据电平状态的变化和红外测距仪的读数确定车辆的运行轨迹。该方法能准确地、高效地检测车辆所处车道,识别出车辆轨迹,检测便捷且成本低,作业安全,激光与红外的结合,保障了设备的识别准确性,稳定性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