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行进间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132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111408846.5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行进间起动发动机的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控制方法是:当车辆行进间,PCU根据功率需求,计算得出需要起动发动机时,PCU同时发起动信号给ECU和TCU,ECU负责控制继电器闭合,12V起动机工作;TCU负责开始控制K1K2滑磨,并结合K0离合器。PCU将电机扭矩与拖拽扭矩之和发送给电机,这样12V起动机和P2电机同步作用,快速将发动机拖拽至喷油转速,发动机喷油点火后,发动机转速与电机转速同步,完成整个起动发动机过程。本发明可以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实现P2‑48V混合动力车辆行进间快速平稳起发动机的功能。

    车身面板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车身面板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64845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9820.8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NVH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面板的结构优化方法、车身面板及车辆,该结构优化方法包括:建立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在整车轮胎的接地点加载路面随机激励,以车内驾驶员及乘客耳朵为响应点进行道路振动噪声仿真分析;将分析结果与目标值进行比较,确定引起噪声问题的关键部件;截取关键部件模型,在关键部件与车身的连接位置施加约束,求解约束状态下关键部件的刚度;对关键部件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将优化结构转换为可工程化模型;将可工程化模型替换入整车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中,验证道路噪声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值。本申请可以在降低低频道路噪声的同时,既不增加零件成本,也不影响生产节拍,提高优化效率。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366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58530.X

    申请日:2022-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包括:当行进间识别出发动机起动需求,第二电机的转速大于第一转速阈值时,控制第一电机进入扭矩控,将发动机拖拽至喷油点火转速附近,在拖拽发动机的过程中,控制第一离合器开始预充至半结合点;当发动机转速到达喷油点火转速附近时,发送喷油点火指令;点火成功后进入怠速转速控,第一电机拖拽扭矩逐渐退出;当发动机控制器反馈发动机起动成功标志位后,控制发动机进入快速转速同步控;当发动机转速与第二电机转速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三转速阈值时,控制第一离合器逐渐闭合直至锁止,第一离合器逐渐闭合的过程中发动机进入扭矩控。本发明提升了P2电机用于汽车纯电行驶的扭矩能力。

    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泄漏处理系统、方法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025429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910516946.6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泄漏处理系统、方法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氢气泄漏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该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泄漏处理系统包括:存储有氢气的氢气瓶;与所述氢气瓶的瓶嘴连接的多个瓶阀;与多个所述瓶阀分别一一对应连接的氢气管;内部形成密封腔的盒体,多个所述瓶阀被置于所述密封腔中,每一所述氢气管分别部分穿过所述盒体的壁后连通至对应的负载;导氢管,其一端穿过所述盒体的壁后插设入所述密封腔中,另一端连通至车体外部的空气中;在至少一个所述瓶阀处泄露出的氢气进入至所述密封腔中,再通过所述导氢管排放至空气中。

    一种车身大面板加强筋的结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69271.6

    申请日:2022-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大面板加强筋的结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整车有限元建模;S2、道路振动噪声仿真分析;S3、问题原因分析及识别;S4、模型截取及模态分析;S5、形貌优化分析;S6、优化结果验证。本发明通过形貌优化分析技术可快速设计关键面板加强筋最优布置方式,改善以往分析工程师凭个人经验反复尝试并且无法精准设计关键面板加强筋布置方式的传统主流优化方法,保证关键面板结构、性能等一次设计合格,具有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有效降低后期设计变更带来的研发周期加长、研发费用增加的风险。

    基于整车启停工况下车内振动仿真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11555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41925.2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整车启停工况下车内振动仿真分析方法及存储介质,涉及汽车NVH技术领域,包括收集启停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参数,基于仿真分析参数建立动力总成整车模型,然后通过缸压激励测试与处理,从而建立了整车启停工况的分析流程,进而根据分析流程的相关数据制定了启停工况下的仿真优化方案,并基于仿真优化方案,对车辆进行实车改制验证,使其能够在样车生产阶段前期针对启停工况车内振动问题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提前规避相应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面对样车生产阶段整改困难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前悬颤振和怠速振动的悬置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91446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1017690.0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前悬颤振和怠速振动的悬置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悬置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相关参数;步骤2,建立前悬颤振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前悬颤振仿真分析,建立怠速振动仿真模型并进行怠速振动仿真分析;步骤3,确定悬置系统需要优化设计的多个控制因子,对各个控制因子进行参数化建模;步骤4,进行各个控制因子的DOE采样计算;步骤5,提取DOE样本点和计算结果,分别基于前悬颤振性能和怠速振动性能构造响应面近似模型;步骤6,基于步骤5中的近似模型,对各个控制因子进行优化设计并获得优化方案。本发明可更高效的设计出能够同时满足前悬颤振性能和怠速振动性能要求的悬置系统。

    基于疲劳和侧倾性能的汽车稳定杆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815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17184.1

    申请日:2019-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疲劳和侧倾性能的汽车稳定杆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问题识别和P图分析;步骤2,搭建稳定杆疲劳仿真分析模型并对稳定杆进行疲劳仿真分析,搭建前悬架侧倾仿真分析模型并对前悬架进行侧倾仿真分析;步骤3,进行设计变量的参数化建模;步骤4,进行设计变量的DOE采样计算;步骤5,提取DOE样本点和计算结果,基于疲劳性能构造响应面近似模型Ⅰ,基于侧倾性能构造响应面近似模型Ⅱ;步骤6,基于步骤5中的两个近似模型,以侧倾性能为约束条件,以疲劳损伤最小为优化目标,对稳定杆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通过综合运用CAE仿真和MDO技术,以更高效的设计出能够同时满足疲劳和侧倾性能的稳定杆结构。

    一种基于平台化白车身下车体灵敏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270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19565.5

    申请日:2019-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平台化白车身下车体灵敏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白车身刚度有限元模型;步骤2:下车体参数化建模,对中地板和备胎池进行参数化建模;步骤3:白车身刚度仿真分析集成,搭建基于中地板和备胎池参数化模型的白车身刚度仿真流程;步骤4:白车身性能DOE仿真分析,进行基于白车身轴距变化参数的白车身刚度DOE采样计算;步骤5:白车身性能影响度分析,根据步骤4,得到白车身轴距变化与白车身刚度性能相关性分析结果和白车身刚度性能变化区间;步骤6:进行下车体料厚灵敏度分析;步骤7:进行下车体拓扑优化灵敏度分析。本发明能够为汽车的轻量化和性能提升提供依据。

    一种车身沥青阻尼胶轻量化布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4582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406730.6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发明保护一种车身阻尼胶轻量化布置优化方法,其是通过模态提取和模态叠加的方法对白车身的应变能集中区域进行划分,从而获得阻尼胶最合理的铺设区域,通过噪声传递函数和节点贡献量对其验证并修改,从而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在不影响车身NVH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车身地板沥青阻尼胶用料,从而实现车身轻量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