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防炫目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0371014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11160677.6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防炫目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其中,车辆的防炫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车辆的图像;检测路面信息;根据所述路面信息和/或所述目标车辆的图像调整主车辆的大灯照射至路面和/或目标车辆上的防炫目区域。本发明的车辆的防炫目控制方法,可以路面情况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够时刻起到防炫目效果,从而,避免因车辆远光灯炫目而造成交通事故,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解锁限制机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65339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70985.0

    申请日:2012-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对汽车座椅的坐垫锁进行解锁的坐垫锁解锁机构,设置在具有解锁机构且包括固定件、运动件、和解锁机构的装置上,其包括在驱动件的驱动下随运动件相对于固定件滑动距离的变化而旋转的转动件及一相对于固定基准摆动设置的拉线牵引机构,其通过转动限制机构与转动件配合相连,转动限制机构在转动件旋转时限制拉线牵引机构相对与固定基准的摆动,在转动件具有一定角度的旋转而不能旋转时,所述的拉线牵引机构通过对其操作具有牵引与其相连的拉线进行解锁的摆动,通过转动件与驱动件的动作,拉线牵引机构在转动件处于一定角度时才可以摆动,从而解锁机构只有在运动件处于特定位置时才能被打开。

    维修口盖板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49640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456278.5

    申请日:2013-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维修口盖板,涉及汽车配件技术,解决了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维修口盖板导致的维修成本高且操作不便的问题。所述维修口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穿设于所述盖板主体内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卡接销,所述卡接销的内端经所述盖板主体的侧壁穿入所述盖板主体后与所述执行机构接触,当所述执行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接销的外端不超出所述盖板主体的侧壁,当所述执行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卡接销的外端可被所述执行机构顶出所述盖板主体的侧壁;复位装置,当所述卡接销沿远离所述执行机构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复位装置产生阻止所述卡接销运动的力。本发明主要用在汽车领域中。

    维修口盖板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96404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56278.5

    申请日:2013-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维修口盖板,涉及汽车配件技术,解决了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维修口盖板导致的维修成本高且操作不便的问题。所述维修口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穿设于所述盖板主体内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卡接销,所述卡接销的内端经所述盖板主体的侧壁穿入所述盖板主体后与所述执行机构接触,当所述执行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卡接销的外端不超出所述盖板主体的侧壁,当所述执行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卡接销的外端可被所述执行机构顶出所述盖板主体的侧壁;复位装置,当所述卡接销沿远离所述执行机构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复位装置产生阻止所述卡接销运动的力。本发明主要用在汽车领域中。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379487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09461.3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发动机罩铰链装置包括:铰链底座、悬臂组件、锁止释放机构和顶升装置。铰链底座适于与车身固定;悬臂组件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第一悬臂与铰链底座相连,第二悬臂与发动机罩相连;锁止释放机构用于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锁止连接为一体;顶升装置与释放锁止机构止抵配合,顶升装置可解除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之间的锁止状态,且顶升装置能够驱动锁止释放机构运动并带动第二悬臂绕第二悬臂的旋转轴线转动。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罩铰链装置,结构更稳定,强度更高。在接收信号后,释放机构能够瞬间释放,实现发动机罩后部抬高,达到提供足够碰撞空间从而提高行人保护得分的目的。

    确定球墨铸铁铸件中非铁元素含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868903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610846817.X

    申请日:2016-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确定球墨铸铁铸件中非铁元素含量的方法、球墨铸铁铸件中非铁元素的配方、球墨铸铁铸件和冲压模具。该球墨铸铁铸件中非铁元素含量的确定方法中,非铁元素包括碳、硅、镁、钼、镍、铜和铬;其中,H=V/S+10,H表示球墨铸铁铸件的模数,单位为mm,V表示球墨铸铁铸件的体积,S表示球墨铸铁铸件的表面积;并且,模数的范围为40<H≤45。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模数为40<H≤45的球墨铸铁铸件,根据模数先确定出非铁元素的适宜添加量再制造,能够获得珠光体含量达到80%以上的、兼备高抗拉强度与高硬度的球墨铸铁铸件,且该方法可以提高13吨以上球墨铸铁铸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并降低制造过程中产品的次品率。

    前照灯系统和车辆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9226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10124462.8

    申请日:2017-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1V19/001 F21V23/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照灯系统和车辆,所述前照灯系统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包括:中心光源和周边光源;汇聚平行镜组件,所述光源的至少部分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汇聚平行镜组件后汇聚并平行出射;散射片,从所述汇聚平行镜组件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散射片出射;第一汇聚透镜,从所述散射片出射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汇聚透镜出射;调节机构,经所述第一汇聚透镜出射后的光线穿过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前楔角片和后楔角片,所述前楔角片和所述后楔角片并置,所述前楔角片和所述后楔角片均为楔形且具有薄端和厚端。根据本发明的前照灯系统的出射光线的调节范围更广,且光线的投射范围中的外围部分和中间部分的亮度可以单独进行调节。

    一种螺栓输送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97494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10416.4

    申请日:2012-08-29

    Abstract: 一种螺栓输送装置,用于解决汽车各总成装配过程中螺栓的自动排序输送和螺纹部位涂抹密封胶问题。它包括外壳、螺栓箱、托盘、电磁振动机构、螺栓输送轨道和气动涂胶机构,所述外壳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其顶部固定安装螺栓箱,所述螺栓箱位于托盘上方,所述托盘位于电磁振动机构上方,所述电磁振动机构布置在螺栓输送轨道前端,在螺栓输送轨道的末端通过气动涂胶机构对螺栓螺纹部位进行涂胶作业,所述气动涂胶机构安装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本发明减少了汽车各总成装配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步骤、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为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8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612275.5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前围板总成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包括:前围板本体、前围板下加强梁、前围左加强板和前围右加强板。所述前围板本体上一体形成有前围上横梁和前围竖梁;所述前围板下加强梁连接在所述前围左加强板和所述前围右加强板之间;所述前围上横梁、所述前围竖梁、所述前围板下加强梁、所述前围左加强板和所述前围右加强板形成“工”字形传力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前围板总成,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在减轻整车重量的同时,优化了碰撞力传递路径,提升了碰撞性能,从而保证了乘员舱充分的生存空间。

    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854109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10124879.4

    申请日:2017-0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灯的色温调节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检测环境信息,并根据环境信息判断天气状况;获取适应于当前的天气状况的目标色温,其中,不同的天气状况对应于不同的色温;根据目标色温查询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根据车灯中三原色光源中每一个的开启时间或占空比对车灯中三原色光源进行开关控制,以使车灯的色温达到目标色温。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状态调节车灯(如前照大灯)的色温,进而使车辆能够满足不同天气状况下车灯的照明状况,兼具照明亮度和灯光的穿透效果,提升行车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