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68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035270.X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47 , G06Q50/40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稠密约束环境铁路线路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涉及铁路线路优化技术领域。具体优化方法包括:构建选线环境线路通行适宜度量化评估模型;采用聚类算法获取多个高适宜环境簇的空间位置;构建高适宜环境分布语义拓扑图,具体是:将高适宜环境簇抽象为岛礁;构建岛间连接线与高适宜环境簇组成的临时拓扑图;基于临时拓扑图求解各高适宜环境簇的岛内定线,并最终获得由岛间连接与岛内定线线段及其端点组成的高适宜环境分布语义拓扑图;基于高适宜环境分布语义拓扑图引入迪杰斯特拉算法求解稠密约束环境铁路优化线路方案。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耗费时间对不满足约束条件或次优的线路走向进行适宜度评估,提高了搜索优化线路走向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035146.3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驼峰纵断面推送与溜放协同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基于驼峰纵断面线型构建优化设计模型;优化设计模型包括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步骤二、基于约束条件确定驼峰纵断面的变坡点里程范围和驼峰纵断面的坡段坡度范围;采用两次离散生成驼峰纵断面的初始方案群;步骤三、使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所述初始方案群进行迭代,直至选出最优方案。本发明在进行驼峰纵断面设计时同时考虑推送与溜放部分并兼顾经济性,整体性能好;采用两次离散方案,避免了初始方案过于集中或分散并能丰富方案的多样性;采用模拟退火确定更新方案,避免粒子群算法早熟收敛,防止方案陷入局部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8036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35270.X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47 , G06Q50/40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稠密约束环境铁路线路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涉及铁路线路优化技术领域。具体优化方法包括:构建选线环境线路通行适宜度量化评估模型;采用聚类算法获取多个高适宜环境簇的空间位置;构建高适宜环境分布语义拓扑图,具体是:将高适宜环境簇抽象为岛礁;构建岛间连接线与高适宜环境簇组成的临时拓扑图;基于临时拓扑图求解各高适宜环境簇的岛内定线,并最终获得由岛间连接与岛内定线线段及其端点组成的高适宜环境分布语义拓扑图;基于高适宜环境分布语义拓扑图引入迪杰斯特拉算法求解稠密约束环境铁路优化线路方案。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耗费时间对不满足约束条件或次优的线路走向进行适宜度评估,提高了搜索优化线路走向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6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70898.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8 , G06F30/27 , G06T17/00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选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境适宜度引力场的铁路选线方法、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将选线环境抽象为一系列三维体素,聚类得到适合与不适合线路通行的区域;将适宜线路通行的区域抽象为引力场,不适宜线路通行的区域抽象为斥力场;求取选线环境中各体素受到的引力和斥力的矢量和,整合所有体素的环境适宜度合力得到选线环境适宜度引力场;利用选线环境适宜度引力场修正三维随机树算法,使其能高效收敛并求得优化线路方案。本发明引入人工势场理论,通过铁路选线环境适宜度引力场建模,然后利用此环境适宜场引力场指导三维随机树算法的线路搜索过程,使得其能高效地收敛并产生优化线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035220.1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大临工程点‑线‑网布设方案的综合协调性评价方法,包括:建议问询表,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利意见并基于问询表的指标,得到六个相互排斥的评价指标;建立铁路大临工程交通网协调性的评价体系;对六个相互排斥的评价指标进行指标值的计算,再将计算得到的六个指标值进行汇总,形成指标矩阵;利用熵权法计算每个指标所占整体的权重;利用物元分析法构建起铁路大临工程交通网方案的分析物元;根据每个指标的计算情况确定推荐的经典域和节域,利用经典域和节域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关联度值;将每个指标的关联度值乘以步骤三中计算得到的权重,即得到方案的综合关联度值;结合综合关联度值判断方案整体的协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35146.3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驼峰纵断面推送与溜放协同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基于驼峰纵断面线型构建优化设计模型;优化设计模型包括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步骤二、基于约束条件确定驼峰纵断面的变坡点里程范围和驼峰纵断面的坡段坡度范围;采用两次离散生成驼峰纵断面的初始方案群;步骤三、使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所述初始方案群进行迭代,直至选出最优方案。本发明在进行驼峰纵断面设计时同时考虑推送与溜放部分并兼顾经济性,整体性能好;采用两次离散方案,避免了初始方案过于集中或分散并能丰富方案的多样性;采用模拟退火确定更新方案,避免粒子群算法早熟收敛,防止方案陷入局部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35220.1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大临工程点‑线‑网布设方案的综合协调性评价方法,包括:建议问询表,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利意见并基于问询表的指标,得到六个相互排斥的评价指标;建立铁路大临工程交通网协调性的评价体系;对六个相互排斥的评价指标进行指标值的计算,再将计算得到的六个指标值进行汇总,形成指标矩阵;利用熵权法计算每个指标所占整体的权重;利用物元分析法构建起铁路大临工程交通网方案的分析物元;根据每个指标的计算情况确定推荐的经典域和节域,利用经典域和节域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关联度值;将每个指标的关联度值乘以步骤三中计算得到的权重,即得到方案的综合关联度值;结合综合关联度值判断方案整体的协调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741433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27794.3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建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路线三维场景的快速融合建模方法、介质及设备,包括如下步骤:构建不规则地形点云数据的自适应四叉树结构;构建自适应四叉树中各节点对应的地形瓦片模型;路线三维场景的融合建模。本发明通过点云数据的空间分布密度自适应建立四叉树结构,减少了划分地形过程中点集的遍历次数;通过预设凸包消除叶节点地形瓦片边缘裂缝,并使用基于折叠代价系数的动态边序列对地形瓦片模型合并简化,最小化简化过程中地理信息的丢失量;将三维地形三角网和路线三维模型转换为二维平面投影,简化了问题,构建路线模型的延伸边界,实现路线模型与地形三角网的无缝拼接,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地形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3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227812.8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18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重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局部强约束区段的线路重构优化方法、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S1:导入初始平面方案;S2:进行约束检测并生成强约束区段;S3:对初始平面方案进行优化;S4:采用强约束的震荡迭代法对一次重构的平面方案分别进行点线一致和约束条件的检测。本发明依据测点坐标,利用动态阈值法和MADS算法生成较优的既有铁路平面线位重构初始方案,并提出一种线路违约量化评估模型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约束条件分别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衡量其违约情况。通过“先难后易”的拟合策略实现平面线形重构,最后提出强约束震荡迭代方法对线形参数进行优化,确保了局部优化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3421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118798.3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Q50/08 , G06Q50/26 , G06Q10/0637 ,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站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铁路站场碳排放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铁路站场建筑设备构件的IFC信息得到铁路站场BIM模型;得到更新后的铁路站场BIM模型;获得铁路站场施工建造阶段的碳排放总量、铁路站场运营管理阶段的碳排放总量和铁路站场养护维修阶段的碳排放总量;获取铁路站场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该方法通过使用BIM软件对铁路站场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计算,可以在其设计阶段就考虑低碳减排,选择低碳材料、优化建筑结构和系统设计,降低铁路站场的碳排放量,提高能源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上述铁路站场碳排放计算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