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198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466857.2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畜牧业或捕鱼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围海后潮滩的牡蛎礁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由控制器执行,包括:对目标区域潮流场围隔执行生态修复区域划分;获取牡蛎礁在生态修复区域中的布置位置;建立目标区域非均匀泥沙动力模型;建立目标区域的地貌模型;将非均匀泥沙动力模型与地貌模型融合建立非均匀泥沙动力地貌模型;至少根据潮流作用、波浪作用、牡蛎礁作用确定情景模拟,将情景模拟输入非均匀泥沙动力地貌模型,获取修复结果;对修复效果执行评估。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利用牡蛎礁实现对围海后的潮滩的生态修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846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72559.3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IPC: G06T5/50 , G01N21/84 , G06T5/60 , G06T7/9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47 , G06N3/08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交叉注意机制与空谱融合的高精度海表叶绿素浓度反演方法,旨在解决卫星遥感中海表叶绿素浓度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之间的权衡问题。该方法通过空谱融合技术,引入交叉注意机制,能够充分挖掘并有效融合不同分辨率的空间和光谱信息,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海表反射率数据制作;并使用随机森林拟合反演方法,提升叶绿素浓度反演的精度和鲁棒性。这些方法克服了传统海表叶绿素浓度制作方法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局限性。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海表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739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83229.9
申请日:2025-03-11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的收放装置,属于海洋工程与水下作业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绞车、收放器、回收器及水下机器人。绞车固定在船上,缆绳缠绕在绞车上并连接回收器,回收器可放置水下机器人。回收器内设水泵,水泵有抽水口和出水口,抽水口附近设镂空板。回收器外壳设有转向推进器和水平推进器,还设有入口和夹持壳。回收器设置定位装置,可使用超宽带无线电定位系统。回收器外壳还设有气囊,内部设有夹持装置和压力传感器。收放器外壳设有针尖机构、排水口和烘干机,内部设有缆绳通道和释放装置。该装置通过水泵抽吸、定位装置导航、夹持装置固定等实现水下机器人高效回收,具有操作简单、回收效率高、维护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74978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4618.7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型浮标投放装置,大型浮标包括浮标主体和锚链主体,浮标主体的下方具有第一锚链段,第一锚链段的端部有第一连接件,锚链主体一端有第二连接件;大型浮标投放装置包括具有锥形限位孔的浮力主体,浮力主体包括两个半环件,两个半环件的连接端转动配合,其中一个半环件的配合端的上端面具有限位凹口,限位凹口用于供第一锚链段挂设,两个半环件的配合端设置有锁定解锁结构,锁定解锁结构在锁定状态时,两个配合端相互锁紧,锁定解锁结构在解锁状态时,两个半环件能够相互转动打开,浮标主体能够脱离浮力主体。本申请通过浮力主体能够放置浮标主体,从而对浮标主体进行保护,通过锁定解锁结构能够实现浮力主体和浮标主体的脱离。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8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02226.0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IPC: G01V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子波一致性联合校准的海底沉积层声学特性分析方法,属于海洋工程勘察与海底探测技术领域。包括:对水中和海底沉积层中采集的声波数据进行去噪,得到实际水中声场和实际沉积层声场;利用水中声学特性,基于零相位带宽子波建立参考声场;求解实际水中声场与参考声场的匹配滤波器;将匹配滤波器应用到实际沉积层声场中,利用包络拟合拾取滤波后的沉积层声场各通道的峰值走时和振幅;基于得到的峰值走时和振幅,反演沉积层的声学特性参数,所述声学特性参数包括声速和声衰减因子。本发明可以得到准确的沉积层声学特性的计算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8072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59776.6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IPC: G10L17/02 , G10L17/04 , G10L17/18 , G10L17/26 , G10L21/0224 , G10L21/0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通道水听器的发声鱼类声信号识别方法及装置,属于水声信号与模式识别领域,通过设计双阈值活动段检测算法提取水声活动段的发声鱼类信号,对水声活动段信号进行三尺度小波包分解,提取8个小波包系数的能量特征和奇异值特征,之后使用聚类分离度的可分性判断方法寻找可分性大的特征量组成特征向量,最后设计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式对样本数据进行学习,并采用输出向量均方根误差最小原则做出类别判断,从而实现发声鱼类的识别,获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5827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246139.4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水下地形扫描系统,涉及地貌监测技术领域,用以克服风电场水下地形扫描成像的空间连续性较差、扫描成像的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主要通过设置传感支架轴、光纤检测件、应变振弦、光栅传感纤芯以及第一信号模块,降低了地形扫描成像的迟滞性,提高水下地形扫描成像的长期监测的可靠性,提高了地形扫描得出的立体图像的轮廓连续性,提高水下地形扫描成像的立体性和真实性,提高了水下地形扫描成像的动态性能。通过设置接触球、传感筒、测流支架以及测流架,提高了风电场桩基处监测范围内冲刷状态的轮廓验证和地形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11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130980.7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机载的水体遥感反射率测量装置,属于水色遥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水体光谱测量中大气信号干扰较大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和通讯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水面入瞳信号测量光谱仪、天空光信号测量光谱仪、辐照度信号测量光谱仪。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数据采集模块输出的各信号,输入内置的水体遥感反射率计算模型中,得到排除环境干扰的水体遥感反射率,并通过通讯模块与地面控制站实时通信以传输所述水体遥感反射率。整合多台微型光谱仪构建综合测量系统,实现水体、天空光、辐照度信号的同步采集,从而排除环境干扰,实现水体有效信号的定量化监测,小流域精细化面阵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5915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00624.9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IPC: G06Q10/0639 , G06F40/30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415 , G06Q50/26 , G06N3/047 , G06N3/0455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海域开发技术领域,其具体地公开了一种海域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及系统,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域开发适宜性评价文档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出海域开发的人为判断适应性分级标签和评价指标相关信息,通过对评价指标相关信息进行语义编码和语义特征增强处理,实现对海域开发适宜性的智能评价,进而将智能评价结果与人为判断适应性分级标签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人为判断的可靠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海域开发适宜性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偏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而为后续的海域开发活动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3542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21288.6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海钻孔原位观测装置,包括孔内原位观测模块,孔内原位观测模块包括观测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观测单元包括耐压壳体一,耐压壳体一底端设置有耦合重块,耐压壳体一内固定连接有固定结构,耐压壳体一内放置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耐压壳体一内固定连接有水密连接器,数据采集单元固定连接在耐压壳体一上端,数据采集单元上固定连接有钻杆连接卡扣和ROV抓环;数据控制模块包括耐压壳体二,耐压壳体二内安装有中央控制单元、电源管理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本发明能够适应深海水深的高压环境,可以实现深海海底沉积物震‑温‑压的多物理场变化的同步自动观测记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