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4307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38345.9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D495/04 , C07D495/14 , C07D333/08 , C07D333/74 , C07D209/80 , C07C253/34 , C07C255/09 , C07C255/61 , C07C255/31 , H10K30/00 , H10K30/87 , H10K85/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微纳米共晶及其制备方法与在近红外光吸收材料方面的应用,该有机微纳米共晶由给体分子和受体分子自组装形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给体分子、受体分子溶解于良有机溶剂中,得到均一溶液;(2)向步骤(1)制备的均一溶液中加入不良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液体滴加至基底上,待溶剂挥干后得到有机微纳米共晶。本发明通过简单溶液法制备得到上述有机微纳米共晶,制备方法简单且重复性好,且得到的共晶结晶性高、缺陷密度低;该有机微纳共晶具有近红外光吸收以及光电转化能力,可通过调节给体分子与受体分子的种类,实现共晶对740nm‑2500nm不同波段范围近红外光的吸收,在近红外光探测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6257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80019564.8
申请日:2021-06-14
Applicant: 诺瓦尔德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安斯加尔·维尔纳 , 杰罗姆·加尼耶 , 多玛果伊·帕维奇科 , 斯特芬·伦格 , 雷吉娜·卢舍蒂尼特兹
IPC: H01L51/54 , C07C13/04 , C07C255/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包含阳极、阴极、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一电子传输层叠层结构;并且涉及包含该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器件或照明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06868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1371223.8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IPC: B01J23/72 , B01J27/24 , B01J35/10 , C07C2/84 , C07C17/269 , C07C29/34 , C07C37/11 , C07C41/30 , C07C67/343 , C07C213/08 , C07C253/30 , C07D213/127 , C07D213/30 , C07D333/08 , C07J1/00 , C07C15/54 , C07C39/21 , C07C22/08 , C07C69/76 , C07C25/24 , C07C43/215 , C07C255/09 , C07C35/21 , C07C33/04 , C07C11/22 , C07C43/23 , C07C43/225 , C07C217/80 , C07C69/94 , C07C255/34 , C07C255/15 , C07C33/30 , C07B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基碳材料负载单原子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催化剂氧化偶联合成1,3‑二炔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该催化剂组成为:金属单原子铜的含量为0.01wt%~3wt%,碳基载体含量为70wt%~90wt%,杂原子含量为5wt%~20wt%。根据本发明的生物质基载体负载单原子铜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无需常见的后续酸洗过程。使用廉价金属盐与自掺杂的杂原子N协同配位,避免高温热解过程中金属的聚集,实现金属原子的单分散。金属单原子含量高,分散均匀,物化结构稳定。此催化剂在氧化偶联反应中能以空气为氧化剂,无碱,无配体条件下达到高的转化率和优异的底物普适性,实现了芳基‑芳基,芳基‑烷基和烷基‑烷基不同取代的底物之间的氧化交叉偶联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854622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810213977.X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B43/08 , C07C253/20 , C07C255/04 , C07C255/09 , C07C255/25 , C07C255/13 , C07C255/33 , C07C255/31 , C07C319/20 , C07C323/60 , C07D241/12 , C07D213/57 , C07D333/24 , C07D307/54 , C07D207/337 , C07D317/30 , C07C209/48 , C07C211/12 , C07C211/09 , C07C211/27 , C07C211/18 , C07B4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腈及其相应胺的制造方法。一种腈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氨源用量显著降低、环境压力小、能耗低、生产成本低、腈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高等特点,并且能够获得结构更为复杂的腈。本发明还涉及由该腈制造相应胺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55858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810215051.4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B43/08 , C07B43/04 , C07C209/48 , C07C211/07 , C07C211/09 , C07C211/11 , C07C211/12 , C07C211/14 , C07C211/18 , C07C211/19 , C07C211/23 , C07C211/27 , C07C211/30 , C07C211/31 , C07C253/20 , C07C255/03 , C07C255/04 , C07C255/07 , C07C255/09 , C07C255/16 , C07C255/17 , C07C255/25 , C07C255/31 , C07C255/32 , C07C255/33 , C07C277/08 , C07C279/26 , C07C319/12 , C07C319/20 , C07C323/25 , C07C323/52 , C07C323/60 , C07D207/335 , C07D207/337 , C07D213/38 , C07D213/57 , C07D233/64 , C07D241/12 , C07D307/52 , C07D307/54 , C07D309/04 , C07D317/28 , C07D317/30 , C07D333/20 , C07D333/24 , C07D317/34 , C07D333/40 , C07D317/32 , C07D317/04 , C07D305/08 , C07D309/32 , C07D279/12 , C07D239/28 , C07C255/46 , C07C255/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腈及其相应胺的制造方法。一种腈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氨源用量显著降低、环境压力小、能耗低、生产成本低、腈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高等特点,并且能够获得结构更为复杂的腈。本发明还涉及由该腈制造相应胺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3331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80006198.8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C07C255/09 , C07C253/30 , C07C25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腈二聚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丙烯腈单体、非极性溶剂、醇溶剂和磷系催化剂进料到二聚反应器中进行二聚反应,并且将反应产物进料到蒸馏塔中;将丙烯腈单体、所述非极性溶剂和所述醇溶剂从所述蒸馏塔进料到所述二聚反应器中,并且将丙烯腈二聚体和所述磷系催化剂进料到提取装置中;通过将包含酸成分的水进料到所述提取装置中使所述磷系催化剂氧化,从而使所述磷系催化剂失活;以及分离失活后的磷系催化剂和所述丙烯腈二聚体。
-
公开(公告)号:CN110627685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0644608.6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IPC: C07C255/09 , C07C255/51 , H01L51/54 , H01L5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穴注入材料,包括具有式(I)的结构的化合物和/或具有式(I)的结构的化合物的金属络合物:R1、R2、R3、R4、R5、R6、R7、R8均各自独立地选自吸电子基团、氢原子、非吸电子基团;且R1、R2、R3、R4、R5、R6、R7、R8至少一项为吸电子基团;n为0~3的整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穴注入材料,其具有交叉共轭的结构,同时接枝有吸电基团配合交叉共轭体系,接受电子的区域能够扩展至更大范围,此时,大量电子从空穴传输材料的HOMO跳至掺杂材料的LUMO能级,使得空穴传输材料形成更多的自由空穴,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导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空穴注入材料具有良好的非平面特征,能够防止结晶效应的发生,提高器件的出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54622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213977.X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B43/08 , C07C253/20 , C07C255/04 , C07C255/09 , C07C255/25 , C07C255/13 , C07C255/33 , C07C255/31 , C07C319/20 , C07C323/60 , C07D241/12 , C07D213/57 , C07D333/24 , C07D307/54 , C07D207/337 , C07D317/30 , C07C209/48 , C07C211/12 , C07C211/09 , C07C211/27 , C07C211/18 , C07B4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腈及其相应胺的制造方法。一种腈的制造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氨源用量显著降低、环境压力小、能耗低、生产成本低、腈产品的纯度和收率高等特点,并且能够获得结构更为复杂的腈。本发明还涉及由该腈制造相应胺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82774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928735.4
申请日:2017-10-09
Applicant: 常州润联化工有限公司
Inventor: 言兆福
IPC: C07C51/60 , C07C51/64 , C07C53/46 , C07C55/36 , C07C253/14 , C07C255/09 , C07C255/10 , C07C51/08 , C07C53/19 , C07C5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51/60 , C07C51/08 , C07C51/64 , C07C253/14 , C07C53/46 , C07C55/36 , C07C255/09 , C07C255/10 , C07C53/19 , C07C5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一锅法同时制备5-氯戊酰氯和己二酰氯的方法,以1,4-二氯丁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向反应釜中逐渐滴加氰化钠的水溶液,生成5-氯戊腈和己二腈的1,4-二氯丁烷溶液;将得到的有机相与水相分相,水解生成5-氯戊酸与己二酸1,4-二氯丁烷溶液;得到的氯化铵固体加水至完全溶解,分出水相;得到的5-氯戊酸和己二酸的1,4-二氯丁烷溶液加入氯化亚砜进行酰氯化反应,得到5-氯戊酰氯与己二酰氯的1,4-二氯丁烷溶液;将上述得到的5-氯戊酰氯与己二酰氯的1,4-二氯丁烷溶液投入减压精馏塔釜中蒸出馏份温度为105-107℃的己二酰氯产品。本发明以1,4-二氯丁烷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同时生产5-氯戊酰氯与己二酰氯二个中间体产品,此方法收率高、单釜产能大、溶剂循环量小、能耗低、“三废”少。
-
公开(公告)号:CN10760233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939305.2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浦拉司科技(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17/02 , C07C21/14 , C07C253/30 , C07C25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二腈基丁烯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学领域。以乙炔为原料,与溴素经过两次加成后,再消除得到反式1,2-二溴乙烯,随后在亚铜盐催化下,与三甲硅基乙腈偶联反应后得到1,4-二氰基-2-丁烯。本发明合成中,避免了剧毒品氰化氢的使用,为该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