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7048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939091.X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齐飞鹏 , 刘振海 , 周毅 , 马超 , 李垣明 , 李庆 , 曾未 , 宫兆虎 , 王杰 , 强胜龙 , 尹强 , 刘勇 , 赵文博 , 刘卢果 , 王啸宇 , 路怀玉 , 魏洪杨 , 李权 , 陈浩 , 赵波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组件级辐照热流固紧密耦合计算装置及计算方法,装置包括中子物理模块、热工水力模块和燃料分析模块;方法包括通过内层迭代模块迭代计算燃料‑热工耦合数据;收敛后通过外层迭代模块迭代计算燃料‑物理‑热工耦合数据;本发明可实现燃料组件的燃料分析模块与反应堆的中子物理模块及热工水力模块的紧密耦合,从而集合各专业模块的优势,提升燃料组件综合性能预测精度;本发明将燃料组件性能分析程序与热工水力分析程序间的迭代求解作为内层循环,收敛后再与计算资源消耗较大的中子物理分析序进行耦合,减少收敛速率较低的重复计算,增加稳定性与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6926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900076.4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值分析的搅混系数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带格架棒束的燃料组件三维模型;采用CFD分析方法,对所述燃料组件三维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基于CFD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采用子通道分析方法,在相同公开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基于子通道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比较基于CFD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和基于子通道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确定当前工况下的搅混系数。相较于现有通过实验获得搅混系数的方式,本发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获得燃料组件的搅混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508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362383.2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何航行 , 杨洪 , 张勇 , 夏榜样 , 邓坚 , 冉旭 , 杨洪润 , 刘松亚 , 鲁剑超 , 刘余 , 李鹏飞 , 张吉斌 , 顾益宇 , 刘卢果 , 黄世恩 , 倪东洋 , 付冉 , 高希龙
IPC: G21C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机动性自调节方法,该方法用于反应堆堆芯的功率调节,该方法的实施基于具有负反馈特性的反应堆堆芯,该方法用于实现二回路负荷与一回路功率的动态响应:二回路负荷改变通过调节蒸汽发生器的功率实现,利用蒸汽发生器功率变化引起的一回路冷却剂温度变化、反应堆具有的负的温度系数,使得堆芯功率上升或下降。采用该方法实现核反应堆功率调节,不仅可降低核反应堆对控制棒系统的依赖性或避免采用控制棒系统,减少或避免如因为控制棒驱动机构故障导致的核反应堆事故,同时可有效展平堆芯功率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3210.9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杨雯 , 何航行 , 冉旭 , 刘余 , 邓坚 , 于颖锐 , 巨海涛 , 李垣明 , 张林 , 黄慧剑 , 辛素芳 , 刘卢果 , 倪东洋 , 王连杰 , 辛勇 , 王浩煜 , 刘松亚 , 张吉斌 , 李鹏飞 , 付冉 , 高希龙 , 陈建国 , 吕新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两分区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压水堆堆芯的横切面沿径向向外扩展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区和第二流量区,第一流量区包裹第二流量区;所述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二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本发明采用堆芯功率和流量分两区设计,在堆芯全寿期内中心区域始终保持较高功率水平以及外围区域始终保持较低功率水平,相比于现有的三区控制技术而言,在保证压水堆堆芯冷却剂流量降低性能以及堆芯出口温度的提高性能不削弱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堆芯设计复杂程度高,实际应用过程中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协同控制的灵活性更强,同时降低实际使用成本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3194.3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杨雯 , 何航行 , 冉旭 , 刘余 , 邓坚 , 于颖锐 , 巨海涛 , 李垣明 , 张林 , 黄慧剑 , 辛素芳 , 刘卢果 , 倪东洋 , 王连杰 , 辛勇 , 王浩煜 , 刘松亚 , 张吉斌 , 李鹏飞 , 付冉 , 高希龙 , 陈建国 , 吕新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四分区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压水堆堆芯的横切面沿径向向外扩展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区、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第二流量区包裹第一流量区,第三流量区包裹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流量区,第四流量区朝向第三流量区的中心嵌入设置;第二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四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本发明通过相关物理、水力学和结构等的精细化协调匹配设计,实现了全寿期内堆芯径向功率的稳定分布以及与流量的匹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7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36086.5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压水堆导向管吸收体内三维温场分析的计算方法,涉及核电厂热工水利设计领域,包括:首先根据预设导向管冷却剂计算公式和导向管信息计算导向管内冷却剂温度;其次获取吸收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并基于吸收体材料的组成结构建立一维圆筒径向导热模型以及关于组成结构的模型边界条件;然后获取吸收体材料的组成结构的参数信息,并根据参数信息以及导向管内冷却剂温度,基于一维圆筒径向导热模型计算吸收体的温度场信息;最后判断吸收体的温度场信息是否符合预设温度限值要求,并基于判断结果得到导向管对吸收体的冷却效果。本实施例能够准确获得导向管吸收体内部结构的温度分布,从而为导向管内吸收体的热工水力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283954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111592819.8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卡轴事故安全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选取最小的DNBR作为瞬态最小DNBR,当瞬态最小DNBR小于预设DNBR阈值时,则获取当前热工水力参数对初始焓升因子进行调整,并调用DNBR计算程序对调整后的焓升因子进行计算;当计算得到的DNBR小于预设DNBR阈值时则将调整后的焓升因子作为新的初始焓升因子,继续执行调用DNBR计算程序的步骤,直至计算得到的DNBR不小于预设DNBR阈值停止,并将对应的焓升因子作为有效焓升因子;基于有效焓升因子从燃料统计曲线中选择对应的燃料棒份额作为卡轴事故下发生DNB的燃料棒份额,自动计算出瞬态中发生DNB的燃料棒份额,无需人工参与,提高卡轴事故分析的效率并降低差错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6926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00076.4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2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值分析的搅混系数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带格架棒束的燃料组件三维模型;采用CFD分析方法,对所述燃料组件三维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基于CFD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采用子通道分析方法,在相同公开下进行建模计算,得到基于子通道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比较基于CFD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和基于子通道的冷热通道温差结果,确定当前工况下的搅混系数。相较于现有通过实验获得搅混系数的方式,本发明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获得燃料组件的搅混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812102.9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松蔚 , 刘卢果 , 刘余 , 杜思佳 , 邓坚 , 黄代顺 , 李喆 , 沈才芬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可均匀堆芯流量分配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及设置在压力容器上的入口接管,所述入口接管用于向压力容器内导入一回路冷却剂,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吊篮组件外壁上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上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入口接管的出口端局部朝向所述第一导流面,且第一导流面的上端与下端两者中,上端位于下端外侧的倾斜面。采用本方案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01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68947.8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罗英 , 张显均 , 李娜 , 于天达 , 王仲辉 , 李燕 , 刘卢果 , 李浩 , 何培峰 , 胡雪飞 , 王东辉 , 颜达鹏 , 王庆田 , 舒翔 , 胡朝威 , 张翼 , 郭超 , 陈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双板均流式流量分配装置及分流结构,分配装置包括压力容器、吊篮和堆芯下支承板,吊篮的外壁与压力容器内壁之间形成下降腔,堆芯下支承板设置在吊篮的底部,压力容器的底部形成下腔室,堆芯下支承板上设置有通孔,还包括二次均流板和流量分配筒,流量分配筒安装在下腔室内,流量分配筒一端为开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流量分配筒的开端与堆芯下支承板底部连接,流量分配筒的封闭端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流水孔,二次均流板安装在流量分配筒内,二次均流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流水孔,所述第一流水孔和第二流水孔交错布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量分配结构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且具有构紧凑简单的优点,便于更换和维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