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048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25502.5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热工性能的燃料管、燃料套管结构及燃料组件,包括燃料套管,所述燃料套管包括多层燃料管,多层燃料管呈同轴结构套设在一起,相邻两层燃料管上螺旋肋的旋转方向相反,还包括外套管、螺旋肋芯轴、上管座和下管座,螺旋肋芯轴插设置在燃料套管中,外套管和多层燃料管的上端通过紧钉螺钉与上管座固定连接,螺旋肋芯轴的上端插入上管座中,外套管的下端与下管座相连。本发明的燃料组件,燃料管和螺旋肋芯轴均具有螺旋肋结构,能够提高螺旋肋与燃料管内壁接触位置冷却剂流动性,降低螺旋肋接触位置的燃料管温度;同时能够使各层燃料套管之间的定位更加充分,省去定位结构,减小了燃料组件的流动阻力,提高燃料组件热工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3442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70877.3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22 , C22C38/28 , C22C38/04 , C22C38/24 , B22F5/12 , B22F9/08 , B22F9/04 , B22F3/15 , B22F3/17 , B22F3/18 , B22F3/24 , C21D9/08 , G21C3/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DS铁素体不锈钢燃料包壳管及其制备方法,由ODS钢制成,ODS钢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成分:Cr:11.0~14.0%、(W+Mo):1.0~3.0%、Y2O3:0.1~0.5%、Ti:0.1~0.5%、Mn:0~1.0%、V:0‑0.5%、C: 200MPa;抗高温氧化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3969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54829.0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氢化钇芯块的储氢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纯钇的制备方法、氢化钇芯块的制备方法及氢化钇芯块;高纯钇的制备方法包括:对硝酸钇进行除杂处理,得到第一硝酸钇;采用第一硝酸钇与氢氟酸制备得到氟化钇;采用金属钙与氟化钇进行热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钇;金属钇经过1次以上热蒸馏提纯,再利用真空电子束重熔提纯后,得到高纯钇。氢化钇芯块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高纯钇与高纯度的氢气反应,得到饱和吸氢的氢化钇粉体;烧结处理所述氢化钇粉体得到氢化钇芯块。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高纯钇制备的氢化钇芯块具有较好的储氢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41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09344.6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2C38/02 , C22C38/22 , C22C38/28 , C22C33/02 , B22F3/15 , B22F3/20 , B22F3/24 , B22F5/10 , B22F9/04 , C21D8/10 , C21D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用纳米氧化物强化铁素体钢、管材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ODS钢的性能无法进一步满足更高要求的热管式反应堆的特定环境对结构材料的要求,同时ODS钢材现有的加工方式受到ODS钢材的加工性能的局限,不利于制造热管式反应堆中的管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纳米氧化物强化铁素体钢的原料组分如下:Cr:12~15%,W:1~5%,Ti:0.2~0.8%,Si:0.1~0.6%,Zr:0.3~0.8%,Y2O3:0.2~0.7%,Fe:余量。本发明的纳米氧化物强化铁素体钢具有力学性能及抗辐照肿胀能力好以及实现材料的近净成型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38461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24853.4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组件压紧系统载荷评价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未见有用于燃料组件压紧系统的载荷评价方法记载的问题。本发明的燃料组件压紧系统应满足下述要求:abs(Fh+(A+P)cosθmax+FIcosαmin)≤abs(Fy);Fr≤-M-Fh-(A+P)cosθmax;其中,M为要求的燃料组件与堆芯下板的最小接触力;Fr:压紧系统的最小压紧力;Fh:最大水力学作用力;A:燃料组件受到的浮力;P:燃料组件最小重力;θmax:堆芯和燃料组件之间的倾斜角度;FI:燃料组件受到的冲击载荷;Fy:压紧系统最小失效载荷。本发明具有确保压紧系统能够在寿期内可靠压紧燃料组件,降低压紧系统失效风险,避免燃料组件由于过度压紧导致运行过程中发生弯曲,提高燃料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05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265172.8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2 , G21C17/112 , G21C5/02 , G21C5/06 , G21C15/2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测量堆芯温度的热管反应堆集成固态堆芯结构,包括堆芯基体,堆芯基体上开设了若干用于安装燃料组件的燃料安装孔和若干用于安装热管的热管安装孔,热管安装孔与燃料安装孔交错布置,堆芯基体上还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放置测温装置的测温孔,测温孔位于热管安装孔与燃料安装孔之间。安装在测温通孔的测温装置提供了分布式的堆芯温度,温度测量更加准确、可靠,为反应性控制提供了在线温度数据,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进而导致基体或热管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5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80691.2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管状燃料元件及其应用,圆管状燃料元件包括内包壳、外包壳、上端塞和下端塞,上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一端端部相连,下端塞与内包壳和外包壳的另一端端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壳和外包壳之间设置有燃料芯体,所述燃料芯体两端均为厚度渐变结构,燃料芯体的两端分别与上端塞和下端塞冶金结合。通过将燃料芯体两端设计厚度渐变结构,使得应力分散、避免包壳局部厚度过薄,包壳和燃料芯体完全贴合使得结构完整,各组成部分结合紧密,有助于燃料芯体内部热量快速、有效地传递到冷却剂中,能够显著降低燃料温度。适用于压水研究试验堆,作为燃料元件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111333194.3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卢川 , 杨雯 , 何航行 , 冉旭 , 刘余 , 邓坚 , 于颖锐 , 巨海涛 , 李垣明 , 张林 , 黄慧剑 , 辛素芳 , 刘卢果 , 倪东洋 , 王连杰 , 辛勇 , 王浩煜 , 刘松亚 , 张吉斌 , 李鹏飞 , 付冉 , 高希龙 , 陈建国 , 吕新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堆芯流量和功率四分区控制方法,涉及核反应堆堆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压水堆堆芯的横切面沿径向向外扩展依次设有第一流量区、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第二流量区包裹第一流量区,第三流量区包裹第二流量区;第三流量区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流量区,第四流量区朝向第三流量区的中心嵌入设置;第二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一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第三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大于第四流量区通入冷却剂的流量。本发明通过相关物理、水力学和结构等的精细化协调匹配设计,实现了全寿期内堆芯径向功率的稳定分布以及与流量的匹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27048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939091.X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齐飞鹏 , 刘振海 , 周毅 , 马超 , 李垣明 , 李庆 , 曾未 , 宫兆虎 , 王杰 , 强胜龙 , 尹强 , 刘勇 , 赵文博 , 刘卢果 , 王啸宇 , 路怀玉 , 魏洪杨 , 李权 , 陈浩 , 赵波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组件级辐照热流固紧密耦合计算装置及计算方法,装置包括中子物理模块、热工水力模块和燃料分析模块;方法包括通过内层迭代模块迭代计算燃料‑热工耦合数据;收敛后通过外层迭代模块迭代计算燃料‑物理‑热工耦合数据;本发明可实现燃料组件的燃料分析模块与反应堆的中子物理模块及热工水力模块的紧密耦合,从而集合各专业模块的优势,提升燃料组件综合性能预测精度;本发明将燃料组件性能分析程序与热工水力分析程序间的迭代求解作为内层循环,收敛后再与计算资源消耗较大的中子物理分析序进行耦合,减少收敛速率较低的重复计算,增加稳定性与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34767.1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Eu镍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含Eu镍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5.00%~20.00%Eu,5.00%~25.00%Cr,余量为Ni,所述Cr固溶于所述Ni基体中,所述含Eu镍基中子吸收体材料的相组成主要是Ni和Ni5Eu。所述含Eu镍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在熔炼制备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布料方式和阶梯控制熔炼功率方法,可有效降低Eu的挥发,使Eu含量得到准确控制;所述含Eu镍基中子吸收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