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5042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11939.1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N5/02 , G06Q50/4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信息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铁路站场设备BIM动态建模方法、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构建站场设备语义信息模型;基于站场设备语义信息模型进行BIM建模得到站场设备BIM动态模型;基于最小影响域对站场设备BIM动态模型进行自动更新。本发明通过对站场设备进行分类表示,总结并基于树状结构与超图语义准确描述了设备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构建了站场设备的语义信息模型,基于语义信息模型,实现自动构建站场设备BIM动态模型。并且通过基于最小影响域的模型更新算法;在完成自动BIM建模后,对更改操作可自动求取最小影响范围,并对范围内的设备进行删除重建;实现了动态建模和自动更新,极大提升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41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38842.5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10/047 , G06Q30/0202 , G06Q30/0283 , G06Q50/08 , G06F17/10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铁选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高铁选线的经济据点‑线路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域;构建研究区域中经济据点和高铁线路的有向网络;判断有向网络中经济据点之间的可连接性,获得由起点至终点不同线路的走向方案作为概略路径构建概略路径集;分析高铁线路对经济据点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评价概略路径的耦合协调度。通过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在高速铁路选线工作中,考虑了高铁对经济据点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据点社会经济属性与其同铁路线路之间的耦合影响,全面量化了经济据点‑线路评价指标,获得了更科学准确的经济据点与线路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88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117936.6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既有铁路纵断面线形重构方法,包括:基于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既有铁路纵断面线形重构优化模型;基于坡度变化率阈值法来完成测点几何归属的初始识别;基于直曲自适应方法重构一条初始纵断面线形;基于点线一致性对初始纵断面线形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最终的重构纵断面线形。本发明方案考虑了测点几何归属识别、规范约束及禁区约束等问题,基于直曲自适应方法重构一条初始纵断面线形后再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重构纵断面线形,显著提高了复杂既有铁路纵断面线形重构设计的精度与准确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执行上述重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4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38842.5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10/047 , G06Q30/0202 , G06Q30/0283 , G06Q50/08 , G06F17/10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铁选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高铁选线的经济据点‑线路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确定研究区域;构建研究区域中经济据点和高铁线路的有向网络;判断有向网络中经济据点之间的可连接性,获得由起点至终点不同线路的走向方案作为概略路径构建概略路径集;分析高铁线路对经济据点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评价概略路径的耦合协调度。通过本发明的评价方法,在高速铁路选线工作中,考虑了高铁对经济据点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据点社会经济属性与其同铁路线路之间的耦合影响,全面量化了经济据点‑线路评价指标,获得了更科学准确的经济据点与线路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30866.6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G06Q10/0635 , G06N5/02 , G06Q10/04 , G06Q30/0201 , G06Q5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智能选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知识图谱驱动的岩溶区铁路智能选线方法。根据铁路线路相关设计规范及岩溶区处置相关规范要求构建岩溶区选线知识图谱;基于岩溶区选线知识图谱构建风险‑成本双目标线路优化模型;基于知识图谱查询功能采用铁路智能选线算法生成某一研究区域的多个备选线路;基于风险‑成本双目标线路优化模型分别求取各备选线路的双目标解算结果;基于多准则锦标赛决策对各备选线路的双目标解算结果进行优选性排序,最优双目标解算结果对应的备选线路即为最终推荐线路。本发明能够考虑多维环境因素的影响、满足多重复杂耦合约束,并能平衡难以量化且相互冲突的多元评价目标,以获取高质量线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576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50029.4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路三维可视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线路分页分层模型的视相关多线程动态更新方法,本发明结合多线程技术建立了适用于线路三维结构物的线路分页分层模型,然后根据用户常用的操作对视点运动轨迹进行预测,确定预加载分页分层模型的预加载页码范围和细节层级,对预加载数据进行预编译,实现线路结构物的视相关动态调度,并在调整线位时结合多线程协作配合,实现线路分页分层模型视相关多线程动态更新。优点是,本发明摒弃不适用于线路结构物的传统矩形分块方法和易卡顿的整体调度方式,并且在线路修改时,只需更新最小影响域预加载页码范围的线路分页分层模型,实现线路三维模型的实时渲染和动态更新。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1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59888.6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取铁路站场相交设备空间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获取铁路站场中的设备信息;对铁路站场的矩形控制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将设备信息存入对应位置的网格中;判断待交线段经过的网格,获取网格中对应的设备实体集合;计算待交线段与铁路站场中的设备之间的交点并获取交点的空间信息,或读取交点所夹区段设备实体数据。依据几何特征抽象站场设备且建立统一的设备数据结构,并将其信息存入相应的网格中便于索引,并给出站场设备存入网格的具体处理方式,还提出在设备或剖面线涉及的空间范围内,缩小检索范围,提高站场相交设备空间信息的获取效率;针对待交设备的几何特性,建立计算模型,并对不同线型给出求交的处理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2487695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1373639.6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环境铁路多目标智能综合选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复杂环境下泥石流、滑坡、崩塌三类典型地质灾害对于铁路线路危险性的量化计算模型,并将车线动力学引入线路优化,提出了铁路乘车舒适度量化评估模型,进而构建综合考虑线路工程费用、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线路乘车舒适度的铁路线路多目标优化模型;基于粒子群算法搜索多目标优化模型的解,并结合边界效益法和拥挤度算法构建粒子群的多目标迭代进化机制,得到铁路线路多目标综合优化解,即优选的线路方案。本发明能提升铁路线路设计效率及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3287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95577.X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沿线自动改移既有道路的立交通道布设方法、系统、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道路与铁道立交通道线路的优化模型;步骤S2:将研究区域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并将路径搜索分解为两段非交叉段搜索以及交叉段搜索;步骤S3:基于优化模型对两段非交叉段以及交叉段进行路径搜索;步骤S4:利用步骤S3中的N条路径、M条路径以及P条交叉段局部线路进行拼接整合构成若干条完整线路,并以优化函数为目标函数确定最优线路,并基于最优线路进行平面和纵断面的曲线拟合得到最终线路方案。本发明分解为非交叉段与交叉段的路径搜索,削弱连接点与交叉点的耦合相互作用,实现公路与铁道立交通道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8834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28882.7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5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轨道线路智能改建的布设方法、系统、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既有轨道线路的线路信息,并构建既有轨道线路的改建模型;即模型包括设计变量、约束条件以及优化函数,所述设计变量为设计基线的平面线形信息和纵断面线形信息;生成既有轨道线路改建的设计基线的初始线路;基于所述既有轨道线路的改建模型以及设计基线的初始线路采用优化算法寻优得到最佳设计变量;基于所述最佳设计变量的设计线路为既有轨道线路改建的布设结果。本发明所述布设方法用于实现既有轨道线路的智能改建,布设中考虑到了几何约束和桥隧约束,有效地协调了多时态耦合、空间复杂关联约束来获得最优方案,解决了人工经验调整的弊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