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控制单元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3505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0112470.7

    申请日:2021-01-27

    Abstract: 电力控制单元的PCU壳体包括:壳体主体,其具有上表面侧开口和下表面侧开口,并形成为呈矩形截面的管状;以及上盖,其覆盖上表面侧开口。壳体主体包括紧固部,该紧固部形成为以便包围下表面侧开口并紧固至驱动桥壳体的表面,以及驱动桥壳体的该表面兼作PCU壳体的下表面。壳体主体包括板形的梁构件和中间开口,该板形的梁构件沿着短边方向延伸,将一对长边侧壁彼此连接,并将壳体主体的内部划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该中间开口提供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的连通。

    活塞设备、斯特林发动机和外燃机

    公开(公告)号:CN102278229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110162801.4

    申请日:2005-1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1/02 F02G1/053 F02G227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塞设备、斯特林发动机和外燃机。活塞设备通过将压缩的工作介质引入活塞内并从布置在活塞圆周部分上的多个孔将工作介质排出至活塞和气缸之间的间隙,从而配置空气轴承,同时活塞设备阻止活塞中工作介质回流至工作空间,容易保证可靠性及提供长的使用寿命。应用于外燃机的活塞设备包括:活塞主体;压力累积室,其形成在活塞主体内部;引入部分,其用于将压缩的工作介质引入压力累积室;和孔,其布置在活塞主体的圆周部分上,并从压力累积室延伸至外燃机的活塞主体和气缸之间的间隙,且引入部分布置为在引入方向上与工作流体的压力累积室连通及在引入方向的反方向上连通,引入部分中的反方向上的通道阻力大于引入方向上的通道阻力。

    废热回收设备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54558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80007345.8

    申请日:2007-02-28

    Abstract: 一种废热回收设备(10),其包括斯特林发动机(100)和离合器(6)。所述斯特林发动机(100)通过从排放自从其回收废热的内燃发动机(1)的废气(Ex)回收热能来产生动力。由斯特林发动机(100)产生的动力通过离合器(6)被传递到内燃发动机变速器(4)和废热回收装置变速器(5),并且通过内燃发动机变速器(4)与由内燃发动机(1)产生的动力结合,并且从输出轴(9)输出。如果要求了迅速加速并且因此斯特林发动机(100)的转速增加滞后于内燃发动机(1)的转速增加,则释放离合器(6)。通过这种配置,限制了输出自从其回收废热的热力发动机的功率的降低,并且最小化了加速性能的劣化。

    排气热回收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79285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780004047.3

    申请日:2007-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2 F02G1/043 F02G2254/15 Y02E20/363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热回收装置(10),其包括:往复式内燃机(20),其中活塞(21)在气缸(22)内往复运动以产生动力;以及斯特林发动机(100),其回收从所述内燃机(20)排放的废气(Ex)的热能并将所述热能转换为动能。所述斯特林发动机(100)和所述内燃机(20)相结合。所述斯特林发动机(100)包括的加热器(105)布置在所述内燃机(20)的排气歧管(28)中。通过这种结构,能够限制从所述排气热回收部件输出的能量的减少。

    车辆驱动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9614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11132947.7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驱动系统。车辆驱动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容纳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被布置成具有彼此平行的相应的旋转轴线并且被布置成径向彼此相邻;以及电力控制装置,所述电力控制装置被构造成控制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外壳包括包围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的周壁部,并且电力控制装置被安装在安装部中,所述安装部被设置在周壁部的外周表面上。电力控制装置的下部位于由连接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的线、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包围的空间内。

    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35550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680040047.8

    申请日:2016-06-30

    Inventor: 矢口宽 福井豪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装置,具有真空泵,该真空泵构成制动助力器的负压源并且也能用于窜气向进气通路的回流。该窜气回流装置具有:PCV装置,该PCV装置用于使曲轴箱内的窜气回流到进气通路;换气不足区域判定单元,该换气不足区域判定单元判定是否处于由PCV装置实现的曲轴箱内的窜气的换气流量不足的运转区域;以及制动负压判定单元,该制动负压判定单元判定是否确保了制动助力器的制动负压。并且,所述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装置构成为:仅在判定为处于由PCV装置实现的曲轴箱内的窜气的换气流量不足的运转区域、且判定为确保了制动负压时,利用真空泵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换气。减少窜气与发动机油接触的机会,抑制油的劣化。

    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35550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80040047.8

    申请日:2016-06-30

    Inventor: 矢口宽 福井豪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装置,具有真空泵,该真空泵构成制动助力器的负压源并且也能用于窜气向进气通路的回流。该窜气回流装置具有:PCV装置,该PCV装置用于使曲轴箱内的窜气回流到进气通路;换气不足区域判定单元,该换气不足区域判定单元判定是否处于由PCV装置实现的曲轴箱内的窜气的换气流量不足的运转区域;以及制动负压判定单元,该制动负压判定单元判定是否确保了制动助力器的制动负压。并且,所述内燃机的窜气回流装置构成为:仅在判定为处于由PCV装置实现的曲轴箱内的窜气的换气流量不足的运转区域、且判定为确保了制动负压时,利用真空泵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换气。减少窜气与发动机油接触的机会,抑制油的劣化。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08572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180071756.X

    申请日:2011-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该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即使在历经多个循环连续或几乎连续发生异常燃烧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兼顾防止活塞温度的过上升、和防止内燃机的各种性能伴随异常燃烧抑制控制的实施而恶化。具备取得内燃机(10)的缸内压力P的缸内压传感器(34)。在使用缸内压传感器(34)检测出连续的早燃的情况下,使得:在早燃时Pmax较低的情况下,与早燃时Pmax较高的情况相比,难以执行早燃连发抑制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