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3307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636750.8

    申请日:2014-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将被末端齿轮扬起的润滑油引导至壳体内的恰当的部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安装在壳体(3)内的中空状的配管部件(10);和一体地设置在配管部件(10)的外周面(10c)上的引导部件(40)。引导部件(40)构成为具备包含第1面(41)和第2面(42)在内的多个面,第1面(41)对被末端齿轮(8)扬起的工作油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阻挡,第2面(42)与第1面(41)的一个端边(41a)连接,并沿着末端齿轮(8)的侧面(8b)延伸,并通过紧固件(45)的紧固而安装于壳体(3)。被末端齿轮(8)扬起的工作油被引导部件(40)阻挡,由此,能够抑制工作油到达通气机构(4)及其附近。

    变速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4802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037464.X

    申请日:2014-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52 F16H57/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其不在变速器壳体上形成通气室而能够确保通气管的功能。根据驾驶员所选择的档位而绕转动轴(16)转动的锁止板(17)在停车档以外的档位中转动到覆盖通气管(12)的入口开口(12a)的下方的位置,因而变速器的变速齿轮等搅起的油由锁止板(17)遮挡而阻止其浸入到通气管(12)的入口开口(12a),可防止油从通气管(12)喷出。并且,锁止板(17)在不发生油搅起的停车档中转动到从入口开口(12a)的下方离开的位置,因而能够经由通气管(12)使变速器壳体(11)的内外连通,从而可靠地发挥通气功能。

    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33072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636750.8

    申请日:2014-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以简单的结构将被末端齿轮扬起的润滑油引导至壳体内的恰当的部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安装在壳体(3)内的中空状的配管部件(10);和一体地设置在配管部件(10)的外周面(10c)上的引导部件(40)。引导部件(40)构成为具备包含第1面(41)和第2面(42)在内的多个面,第1面(41)对被末端齿轮(8)扬起的工作油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阻挡,第2面(42)与第1面(41)的一个端边(41a)连接,并沿着末端齿轮(8)的侧面(8b)延伸,并通过紧固件(45)的紧固而安装于壳体(3)。被末端齿轮(8)扬起的工作油被引导部件(40)阻挡,由此,能够抑制工作油到达通气机构(4)及其附近。

    变速器的壳体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44658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01200.4

    申请日:2013-0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变速器的壳体结构,其将变速器壳体的箱盖的重量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并有效抑制其膜面振动。在紧固于变速箱体(52)的开口部的箱盖(54)形成有:以第1轴(13)的轴线(L1)为中心向外侧呈拱形伸出的第1球面壁(61)、以第2轴(14)的轴线(L2)为中心向外侧呈拱形伸出的第2球面壁(66)、以及与第1球面壁(61)的一部分及第2球面壁(66)的一部分重叠且向外侧呈拱形伸出的第3球面壁(71),因此,与互相独立地形成第1~第3球面壁(61、66、71)的情况相比,通过使这3个球面壁(61、66、71)互相加强以提高箱盖(54)的刚性,无需特别的加强肋就能有效抑制箱盖(54)的膜面振动,还能将箱盖(54)的重量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

    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29189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310038799.9

    申请日:2013-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变速器的操纵索支承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操纵索可靠地支承于变速器壳体。变速器(1)具备:由TM壳体(11)和TC壳体(15)构成的变速器壳体(1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TM壳体(11)内的变速用的控制轴(31);以及在TM壳体(11)的外部与控制轴(31)连结的操纵索(35)在该变速器(1)中,具备用于将操纵索(35)支承于TM壳体(11)的外表面的支架(40),支架(40)固定在沿着TM壳体(11)的配合面(11a)的肋(12)上,固定支架(40)的两个固定用螺栓(23、23)的排列方向是与TM壳体(11)的配合面(11a)大致平行且与用于接合配合面(11a)的接合用螺栓(21)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变速器的油排出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0741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437164.6

    申请日:2013-09-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24 F16H57/02 F16H57/04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变速器的油排出结构,使变速器的机壳的第2室中积存的油顺利地排出到第1室。形成有L字状的肋部(65),该L字状的肋部(65)从第2室(55)的外周壁面(55c)朝第1旋转体(18)的下部外周向上方延伸,然后沿着第1旋转体(18)的外周向上方延伸,在被分隔壁(52a)的外周壁面(55c)和肋部(65)包围的位置形成有连通孔(60),该连通孔(60)使第1室(54)与第2室(55)连通。机壳由横跨第1室(54)和第2室(55)的第1机壳(52)以及与第1机壳(52)结合而划分出第2室(55)的第2机壳(53)构成,肋部(65)由形成在第1机壳(52)侧的第1部分(52d)和形成在第2机壳(53)侧的第2部分(53a)构成,第2部分(53a)的末端位于比第1部分(52d)的末端低的位置。

    变速器的折流板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080716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010552098.3

    申请日:2010-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006 F16H57/0423 Y10T74/2186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的折流板支撑结构,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设置于变速器的壳体内的折流板的振动。在将板状的折流板(10)支撑于壳体(3)内的变速器(1)的折流板支撑结构中具备:用于将作为折流板(10)的一方的端边的固定端(11)相对于壳体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2);和用于将作为另一方的端边的支撑端(21)相对于壳体进行支撑的支撑部(22),固定部(12)为通过螺栓(14)的紧固将折流板的固定端固定于壳体的结构,支撑部(22)具备形成于壳体(3)的内表面(5c)的突起状的肋(23),该肋在折流板的支撑端的振动方向相对于该支撑端(21)具有预定尺寸的间隙(L)。

    变速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48026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037464.X

    申请日:2014-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其不在变速器壳体上形成通气室而能够确保通气管的功能。根据驾驶员所选择的挡位而绕转动轴(16)转动的锁止板(17)在停车挡以外的挡位中转动到覆盖通气管(12)的入口开口(12a)的下方的位置,因而变速器的变速齿轮等搅起的油由锁止板(17)遮挡而阻止其浸入到通气管(12)的入口开口(12a),可防止油从通气管(12)喷出。并且,锁止板(17)在不发生油搅起的停车挡中转动到从入口开口(12a)的下方离开的位置,因而能够经由通气管(12)使变速器壳体(11)的内外连通,从而可靠地发挥通气功能。

    变速器的折流板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080716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010552098.3

    申请日:2010-1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006 F16H57/0423 Y10T74/2186

    Abstract: 一种变速器的折流板支撑结构,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设置于变速器的壳体内的折流板的振动。在将板状的折流板(10)支撑于壳体(3)内的变速器(1)的折流板支撑结构中具备:用于将作为折流板(10)的一方的端边的固定端(11)相对于壳体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2);和用于将作为另一方的端边的支撑端(21)相对于壳体进行支撑的支撑部(22),固定部(12)为通过螺栓(14)的紧固将折流板的固定端固定于壳体的结构,支撑部(22)具备形成于壳体(3)的内表面(5c)的突起状的肋(23),该肋被配置成:其侧面相对于所述支撑端(21)的部分的侧面,在所述支撑端的振动方向上具有预定尺寸的间隙(L),所述肋与所述支撑端的部分的侧面对置。

    变速器的壳体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4658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01200.4

    申请日:2013-0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变速器的壳体结构,其将变速器壳体的箱盖的重量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并有效抑制其膜面振动。在紧固于变速箱体(52)的开口部的箱盖(54)形成有:以第1轴(13)的轴线(L1)为中心向外侧呈拱形伸出的第1球面壁(61)、以第2轴(14)的轴线(L2)为中心向外侧呈拱形伸出的第2球面壁(66)、以及与第1球面壁(61)的一部分及第2球面壁(66)的一部分重叠且向外侧呈拱形伸出的第3球面壁(71),因此,与互相独立地形成第1~第3球面壁(61、66、71)的情况相比,通过使这3个球面壁(61、66、71)互相加强以提高箱盖(54)的刚性,无需特别的加强肋就能有效抑制箱盖(54)的膜面振动,还能将箱盖(54)的重量增加抑制在最小限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