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46374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1810695357.4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巡检方法及装置,对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分割、去噪处理,得到单个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将单个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与点云数据模版进行匹配,得到点云数据所表征的电力设备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确定历史点云数据并进行点云数据比对,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异常分析。实现了电力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巡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4362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00043.0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站设备实时定位方法及系统,包括:对采集的变电站设备图像进行处理并利用模型训练生成权重文件;加载模型训练生成权重文件,输入待检测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模型参数对待检测图像进行目标定位识别;其中,模型训练生成权重文件时,使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方式定位变电站设备,把多个尺度下目标设备随机融合为一张大图,再对大图按照约定规则裁剪放大后进行训练,生成权重文件。有效规避光线、目标过小导致的设备定位失败的问题,提高了不同场景、不同角度、小目标等识别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4371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452761.2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巡检机器人的隧道安防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实时获取隧道内可见光图像信息,基于所述图像信息获取火焰的轮廓图像,提取轮廓图像的分形维数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火灾;测量检测点表面的反光度以及巡检机器人距离地面的距离值,根据所述距离值计算对应的检测点水位高度,分别比较反光度和水位高度与相对应的设定阈值的大小,确定是否进行水位报警。本发明通过激光扫描仪和超声波测距的方法测量隧道内是否有积水,避免了检测设备和水直接接触,具备较好的可靠性;另外,利用激光和超声两种原理的检测手段,降低了单一检测手段带来的误判风险,提高了积水检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5979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694906.6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对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分割、去噪处理,得到包含单个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将单个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与点云数据模版进行匹配,得到单个电力设备的点云数据所表征的电力设备的属性信息,根据该属性信息确定历史点云数据,根据该历史点云数据对电力设备进行变形分析。实现了电力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巡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48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5065.0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四可融合终端的分布式光伏并网安全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监测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第一预处理模块、参考向量管理模块、第二预处理模块、矩阵管理模块、实时监测模块和信息反馈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根据同一次数据采集的所有参数和同种参数不同次采集进行分类,第一预处理模块用于对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参考向量管理模块用于将历史数据向量进行迭代输出参考向量,第二预处理模块用于分类获取同种参数的历史数据,计算电网数据的统计量,矩阵管理模块用于建立数据项的关系矩阵,实时监测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电网的实时监测数据,对实时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得到风险评估值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32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6613.3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调度领域,具体为基于四可融合终端的分布式光伏调控装置及方法,包括:融合终端模块、功率预测模块、需求调度模块、供电模型模块和品质削减模块,融合终端模块用于获取反射板并折算光照强度,功率预测模块用于以贝塔分布拟合输出功率的分布,需求调度模块用于确定需求侧的调度系数,供电模型模块用于建立供电模型对供电功率进行约束规划,得到最优输出功率,品质削减模块用于对发电功率分级,欠压时主动削减供电,本发明有助于使电网更好地平衡电力供需,减少输入波动,优化电力调度流程,实现能源供给的动态平衡,确保电能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7257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22763.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邱玲 , 任佳颖 , 王琦 , 张志 , 王万国 , 王兴照 , 孙志周 , 吕俊涛 , 任敬国 , 刘广秀 , 许荣浩 , 贾昭鑫 , 张海龙 , 刘丕玉 , 李永军 , 杨新宇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蒸馏学习的电力场景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压缩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的目标巡检图像;采用预先构建的杆塔预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巡检图像所属的目标电力场景;在所述目标电力场景为输电场景或配电场景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巡检图像进行裁剪得到增强的目标巡检图像;将增强的目标巡检图像输入预先构建的通用目标检测模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多个电力专业大模型协同模式对检测模型进行不同专业的知识引导,提高在复杂电力场景下的巡检图像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407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84427.8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孟海磊 , 雍军 , 李阳 , 李建祥 , 李冬松 , 王兴照 , 孙志周 , 李希智 , 郝永鑫 , 曾金保 , 陈斌 , 束建虎 , 孙晓斌 , 李涛 , 李丹丹 , 武磊 , 杨仁明 , 周长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补强线输电线路压接管X射线检测机器人及方法,包括:X射线检测机构以及行走机构,行走机架以及位于行走机架底部的驱动轮,所述X射线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接收板支撑梁、第二接收板支撑梁、发射机和发射机支撑梁。本发明解决了带补强线压接管无法全面精准检测的问题,实现了机器人在导线、补强线及两种导线融合场景下的行走,确保了机器人在无人机吊装上线后可以行走到预置检测点,规避了补强线向上或向下分叉后接收板与补强线的干涉,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一次上线即可完成左右两根导线的检测,且接收板与压接管的距离可以调节,确保了压接管的X射线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065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9259.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多模态大模型异常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通用电力场景的通用异常检测视觉子模型、通用文本编码器和通用语言子模型;基于通用异常检测视觉子模型、通用文本编码器和通用语言子模型,以及目标电力场景的第二样本图像、第二样本图像关联的第二提示文本、第二样本图像关联的第二异常检测问题文本、第二样本图像关联的第二异常检测定位标签和第二样本图像关联的第二异常检测答案标签,获取目标电力场景的电力设备多模态大模型;采用目标电力场景的电力设备多模态大模型对目标电力场景的待检测图像进行异常检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电力设备多模态大模型的构建效率和待检测图像的异常检测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2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99050.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志周 , 张峰 , 郭锐 , 司金保 , 王海磊 , 王庆 , 李阳 , 李岩 , 李成林 , 贾娟 , 白金辉 , 贾昭鑫 , 李路 , 张海龙 , 蒋克强 , 王小环 , 刘加科 , 赵学强 , 吕向阳
IPC: G01N1/14 , B25J11/00 , B25J9/16 , G01N1/16 , G01C21/16 , G01C21/20 , G01S17/86 , G01S15/86 , G01S19/49 , G01C21/00 , H01F27/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压器自动柔性对接取油系统及方法,包括:取油箱和取油机器人,所述取油机器人包括取油机器人底盘以及安装在所述取油机器人底盘上的自动对接装置和油样抽取装置;所述取油箱包括固定在取油箱本体上的柔性对接取油口、固定杆和活动杆组件,所述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导向对接机构和柔性对接取油机构,所述导向对接机构用于与固定杆和活动杆组件相配合进行导向对接,所述柔性对接取油机构用于与所述柔性对接取油口进行柔性对接;本发明通过取油机器人与取油箱的自动化配合代替人工作业,应用自动对接装置,优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人工作业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