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性结构及吸能缓冲结构、汽车车身

    公开(公告)号:CN1117500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0589878.9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手性结构及吸能缓冲结构、汽车车身,反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反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

    一种轻量化分形梯度齿轮
    10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406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911388161.1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分形梯度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板体,该两板体固定于齿轮本体两侧;该齿轮本体具有多孔的轻量化结构,其多孔至少包括一级梯度孔组、二级梯度孔组和三级梯度孔组相互交错构建而成,本发明以蜂窝式多胞结构为原型,进行梯度式、分形式及多型式设计,实现齿轮最大程度轻量化,且制造方便。

    一种旋流器及燃烧装置
    10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288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1239227.3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器及燃烧装置,旋流器包括旋流叶片结构,该旋流叶片结构包括若干旋流叶片及由内至外呈同心圆阵列布设的钝体、内圈壁和外圈壁,若干旋流叶片固定在该钝体上并围绕该钝体周向均匀排列,若干旋流叶片的自由末端依次贯穿内圈壁和外圈壁,外圈壁与内圈壁之间连接有镂空的连接部,钝体为圆形盖体,圆形盖体的端面中心沿轴向向圆形盖体外凸起形成锥尖部,钝体的锥尖部上布设第一通孔,盖体端面围绕锥尖部的部分布设第二通孔,每一旋流叶片的宽度沿径向自内向外逐渐减小。燃烧装置包括燃烧筒、若干燃料进气喷管及旋流器。他们具有如下优点:保证稳定、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汽车吸能盒
    10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09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1057056.2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吸能盒,包括n边形管和填充在n边形管内的第一树形结构架,该n为大于3的自然数,该n边形管具有一个n边形的几何中心和n个n边形的顶点;该第一树形结构架以几何中心为根且第一树形结构架末端固接在n边形管内壁,该第一树形结构架具有n个一级子数,n个一级子数分别沿由几何中心指向n个顶点方向布置;该第一树形结构架由三明治复合板制成,该三明治复合板包括水滴状中间层,该水滴状中间层之两侧由内至外分别依次层合有复合波浪板和铝制板。它具有如下优点:汽车吸能盒内的树形结构架能满足不同车辆的耐撞性要求,达到定制化、轻量化、简易化。

    低氮燃烧器
    10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573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0397836.5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氮燃烧器,燃气喷射机构将燃料分成位于中心且从燃气主喷嘴喷出的主燃料区和位于周围且从环形出气管的辅助出气孔喷出的外围燃料区,部分助燃空气与主燃料区的燃气混合形成中心燃烧区,部分助燃空气与外围燃料区的燃气混合形成外围燃烧区,通过外围燃烧区可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且燃烧温度更低,同样起到减小氮氧化物的排放效果;且,环形出气管设有若干组环形布置的辅助出气孔,可以使外围燃烧区的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局部出现高温。在旋流机构的作用下,在中心燃烧区形成负压,保证高温烟气的及时回流,让燃烧更加充分,加强火焰扰动,提高燃烧效率。

    一种轻量化防护结构
    10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998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1911387968.3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防护结构,包括若干横向桁架组和若干纵向桁架组;其中两横向桁架组位于两端,每个横向桁架组包括若干多边形桁架和若干连接桁架,该若干多边形桁架为横向设置且圆周分布,连接桁架连接于相邻多边形桁架端部之间,若干连接桁架构成一外圈和一内圈;若干纵向桁架连接于该两横向桁架之间,每个纵向桁架组包括若干多边形桁架和若干连接桁架,该若干多边形桁架为纵向设置且圆周分布,连接桁架连接于相邻多边形桁架端部之间,若干连接桁架构成一外圈和一内圈。本发明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产品,满足定制化的需求。

    一种多级气体反向旋流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1183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015818.3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气体反向旋流燃烧器,包括燃料喷管组和导风桶组,该导风桶组具体包括有一级导风桶、二级导风桶和三级导风桶,该一级导风桶出气端设有稳焰盘以输出一级旋流气体,该二级导风桶套设于一级导风桶外并设有若干第二叶片以输出二级旋流气体,一级旋流气体与二级旋流气体其旋流方向相反,该三级导风桶套设于二级导风桶外并设有多孔板以输出高速直射流气体;该燃料喷管组包括有一级燃料喷管、二级燃料喷管和三级燃料喷管,该一级燃料喷管位于一级导风桶上以向一级旋流气体喷射燃料;该二级燃料喷管位于二级导风桶上以向二级旋流气体喷射燃料;该三级燃料喷管位于三级导风桶上。大幅度提高空气和燃气的混合程度,混合气更均匀,燃烧更充分,污染物排放更低。

    客车前部吸能装置
    10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4929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911349558.X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nventor: 李昆塬 张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客车前部吸能装置,包括管状部分、中间部分、泡沫铝填充物、顶板和底板;管状部分包括第一外圆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第二外圆管,第二外圆管套在第一外圆管外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填充于第二外圆管和第一外圆管之间;中间部分包括承压管、施压管和压板,施压管顶端面顶抵顶板底壁,承压管底端面顶抵底板顶壁,压板设于承压管和施压管之间;中间部分设于管状部分内且中间部分和第一外圆管之间的空腔、承压管、施压管内都填充有泡沫铝填充物。它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方案不仅能在客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通过稳定的溃缩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时具有高抗压强度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

    梯度复合碰撞吸能管件
    10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977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710399380.4

    申请日:2017-05-3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度复合碰撞吸能管件,包括梯度内管、梯度外管、铝泡沫填充层和纤维增强型布填充层,该梯度外管套设在梯度内管外,该铝泡沫填充层填满于梯度内管中,该纤维增强型布填满于梯度内管与梯度外管之间。它具有如下优点:能通过包括轴向溃缩、径向挤压、膨胀吸能、撕裂吸能等方式提高吸能效率,如应用在汽车上,在碰撞发生时,能最大限度保护汽车乘员的生命及其财产安全。

    一种新型的汽车碰撞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095327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811548760.0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的薄壁圆管的上端与法兰盘固定连接,内部填充蜂窝设置在薄壁圆管中;薄壁圆管的侧壁上端设置有缺陷圆孔,缺陷圆孔设置在正弦曲线的波峰、波谷和中轴线处;薄壁圆管的侧壁下端设置诱导槽,假设薄壁管在一个压溃折叠内的波长为2H,诱导槽位置处于弯曲折叠的半波长H处;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防撞横梁上;第二盒体的碳纤维板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中,将薄壁锥形结构沿着竖直方向分为三个腔室,第一填充蜂窝、第二填充蜂窝、第三填充蜂窝由上至下分别设置在腔室中;第二法兰盘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的下端,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撞纵梁上;薄壁圆管的下端与薄壁锥形结构上端连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