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601484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91195.0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45/63 , C07C49/643 , A01N35/06 , A01P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5/63 , A01N35/06 , C07C49/6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S)-(-)-6-溴异长叶烯酮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合成方法为:取异长叶烯酮与溴化铜在溶剂体系中进行溴代反应,得到(6S)-(-)-6-溴异长叶烯酮。本发明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长叶烯的衍生物—异长叶烯酮为原料,通过立体选择性反应制得(6S)-(-)-6-溴异长叶烯酮;该化合物对紫薇长斑蚜虫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毒杀作用,当其浓度为50mg/L时,紫薇长斑蚜虫的致死率高达82.2%。因此该化合物作为杀虫剂具有高效、环保、方便使用等特点,且合成路线简单,成本低廉,有望作为新型杀虫剂使用,尤其作为专一性杀虫剂在消杀紫薇长斑蚜虫方面具备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541795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97307.7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401/04 , A01P7/04 , A01P1/00 , A01P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合成方法为:诺蒎酮在碱催化作用下与吡啶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得到吡啶亚甲基诺蒎酮;吡啶亚甲基诺蒎酮再与盐酸胍进行环化反应,得到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和抗菌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80217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26682.8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61/20 , C07D413/04 , A61K31/423 , A61P35/00 , A61P31/10 , A61P31/04 , A61P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蒎烷基异噁唑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类蒎烷基异噁唑类化合物,先以(-)-β-蒎烯为原料,经选择性氧化得到(+)-诺蒎酮;再与芳香醛进行羟醛缩合,得到3-芳亚甲基诺蒎酮;然后在乙醇钠催化作用下,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化反应,得到蒎烷基异噁唑类化合物;若再加入KMnO4氧化脱氢,便可得到蒎烷基异噁唑类化合物。本发明采用β-蒎烯,利用其特定的空间结构合成新型异噁唑类化合物,筛选具有高效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对白色念球菌、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具有很好得抑制活性。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肺癌细胞A549也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81317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910028544.8
申请日:2009-02-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11/38 , C07C211/41 , C07C211/48 , C07C209/52 , A01P1/00 , A61P31/04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左旋N-取代-3-蒎胺及其合成和应用;其左旋N-取代-3-蒎胺化合物:通式I,式中R为苯基、苄基等芳香烃基和环己基、正丁基、正庚基、正十二烷基等脂环烃基和脂肪烃基。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包括:以(-)-α-蒎烯为原料,经硼氢化-氧化得到(+)-3-蒎醇;(+)-3-蒎醇再经氧化剂氧化得到(-)-3-蒎酮;在催化剂作用下(-)-3-蒎酮与苯胺、苄胺等芳香胺以及环己胺、正丁胺、正庚胺、正十二胺等脂环族和脂肪族胺反应,生成N-取代-3-蒎酮亚胺;N-取代-3-蒎酮亚胺再经还原剂还原得到左旋N-取代-3-蒎胺。通式I化合物(-)-N-取代-3-蒎胺对真菌和细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菌和抑菌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5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210264920.9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311/10 , C07C303/38 , A01N41/0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二苯醚基的樟脑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含二苯醚基的樟脑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或式Ⅱ所示:#imgabs0#其中,R1基团为4‑H、4‑F、3‑F、4‑Cl、2‑C、4‑CH3或4‑OCH3;R2基团为H或Cl;R3基团为H或Cl;R4基团为4‑H或4‑Cl;所述含二苯醚基的樟脑磺酰胺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或林业的植物真菌的应用,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葡萄座腔菌病菌等植物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244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770632.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41/04 , C07C243/32 , C07C253/30 , C07C255/66 , C07C51/305 , C07C57/26 , C07D213/77 , A01N37/28 , A01N37/34 , A01N43/40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诺卜酸酰肼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诺卜醇经过氧化合成诺卜酸,然后诺卜酸与取代苯肼一步反应合成诺卜酸酰肼类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imgabs0#其中,R分别为自选H、卤素、烷基,X为CH和N;所述化合物在离体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效,可用于防治农业或林业植物真菌病害;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收率较高,产物性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813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635426.3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307/00 , C07D405/12 , A01P3/00 , A01N43/12 , A01N4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脑烷酸甲酰肼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所述樟脑烷酸甲酰肼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所示:#imgabs0#其中:R=F,Cl,Br,I,CF3,CH3,OCH3,OCF3,CN,所述樟脑烷酸甲酰肼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或林业的植物真菌的应用,活性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烟草疫霉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02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089846.2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491/048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酮苯并咪唑型荧光探针和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BF3中的应用,丹参酮IIa直接与2‑羟基‑5‑甲基苯甲醛和乙酸铵缩合反应制得4‑甲基‑2‑(1,6,6‑三甲基‑7,8,9,12‑四氢‑6H‑呋喃[2’,3’:1,2]菲[3,4‑d]咪唑‑11‑基)苯酚,该化合物能选择性地与BF3反应,反应后绿色荧光减弱,蓝色荧光增强,可作为检测BF3的荧光探针。
-
公开(公告)号:CN1167895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264920.9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311/10 , C07C303/38 , A01N41/0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二苯醚基的樟脑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含二苯醚基的樟脑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或式Ⅱ所示:#imgabs0#其中,R1基团为4‑H、4‑F、3‑F、4‑Cl、2‑C、4‑CH3或4‑OCH3;R2基团为H或Cl;R3基团为H或Cl;R4基团为4‑H或4‑Cl;所述含二苯醚基的樟脑磺酰胺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或林业的植物真菌的应用,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病菌和葡萄座腔菌病菌等植物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21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64700.6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311/49 , C07C303/38 , C07D213/77 , A01N41/06 , A01P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产品及其应用,所述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所示:所述樟脑磺酰肼类化合物在防治农业或林业的植物真菌的应用,活性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山核桃干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