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动系统
    17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04805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10151127.5

    申请日:2006-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4077 B60T7/042 B60T13/145 B60T2220/04

    Abstract: 一种车辆制动系统,包括:输入活塞、操作装置、压力活塞、控制油压设定装置、油压供应装置以及操作力吸收装置,其中,压力活塞被支撑在缸内以能够沿轴向移动,使得输入活塞和压力活塞中的一个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另一个内并且使得压力活塞能够由输入活塞推压,并且操作力吸收装置包括排放通道,其允许液压油从置于输入活塞和压力活塞之间的第一压力室排放,以便在输入活塞响应于所述操作力移动时吸收从所述操作装置施加的操作力。从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车辆制动系统。

    旋转运动输入型操作模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57970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0780045354.6

    申请日:2007-11-30

    Inventor: 矶野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G5/03 B60T7/042 B60T8/4086 G05G1/38 Y10T74/2052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即使反力产生弹簧是具有线性弹簧特性的弹簧,也能够在对操作单元进行操作的整个区域使操作量与操作反力的关系为希望的连续的非线性特性。旋转运动输入型操作模拟器包括:输入部件,根据驾驶者对制动踏板的制动操作而进行旋转运动;制动踏板,绕轴线旋转并使输入部件进行旋转运动;压缩螺旋弹簧,根据变形量线性地产生反力;输出部件,使压缩螺旋弹簧变形;以及传递装置,设置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将输入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传递给输出部件,并且将压缩螺旋弹簧的反力经由输出部件传递给输入部件。传递装置使输出部件的直线运动量相对于输入部件的旋转运动量的比根据输入部件的旋转运动量而连续地非线性地改变。

    车辆制动系统
    17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28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680027855.7

    申请日:2006-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4077 B60T7/042 B60T13/145 B60T2220/04

    Abstract: 在车辆制动系统中,输入活塞(12)和压力活塞(13)同轴地并且以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在缸(11)内,并且制动踏板(14)耦连到输入活塞(12)。形成在输入活塞(12)的轴向相对侧上的压力室(R1、R2)经由连通通道(21)彼此连通。控制油压能够供应到连通通道(21)的第一供应口(29),并且反作用力油压能够供应到输入活塞(12)的反作用力室(R4)的第二供应口(34),而制动油压能够从相应压力室(R1、R3)的输送口(41、43)输送。

    车辆制动系统
    1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28644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193779.X

    申请日:2007-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3655 B60T8/328 B60T8/4077

    Abstract: 从蓄压器(37)延伸的第一液压供给管路(38)连接到液压缸(11)的第一供给端口(即连接到第二压力室(R2)),且经由具有第三线性阀(81)的第三液压供给管路(80)连接到ABS(59)的第二液压输送管路(63)。当在ABS(59)中减少制动液压(Pf)时,根据从第二液压输送管路(63)经由减压阀(78、79)排放到储液罐(35)的流体量来设定第三线性阀(81)的开度和打开时长,从而一定量的流体从第一液压供给管路(38)经由第三液压供给管路(80)返回到第二液压输送管路(63)。

    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115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980155829.6

    申请日:2009-06-15

    Abstract: 在包括具有摩擦面(101)的衬块(100a)和具有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摩擦面(201)的制动盘(200a)的制动装置中,摩擦面(101)包括具有弹性地被支撑的硬质粒子(102),摩擦面(201)包括沿着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的滑动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202),在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时,硬质粒子(102)沿摩擦面(201)的垂直方向位移而与各个凸部(202)连续抵接。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性。另外,因为仅硬质粒子(102)的顶点附近和凸部(202)的顶点附近相互抵接,所以硬质粒子(102)不追随摩擦面(201)的凹凸,硬质粒子(102)和凸部(202)反复进行点接触。结果,硬质粒子(102)与凸部(202)间的距离稳定,粘着摩擦力稳定,因而能够获得稳定的摩擦力。

    制动装置和摩擦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1151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0980155798.4

    申请日:2009-06-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9/00 F16D69/026 F16D2069/003 F16D2069/004

    Abstract: 在包括具有摩擦面(101)的衬块(100a)和具有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摩擦面(201)的制动盘(200a)的制动装置中,衬块(100a)在摩擦面(101)上包括向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方向的反方向倾斜的多个硬质粒子(102),制动盘(200a)在摩擦面(201)上包括向摩擦面(201)相对于摩擦面(101)滑动的方向倾斜的多个硬质粒子(202)。由此,增大硬质粒子(102、202)彼此按压的力。另外,硬质粒子(102、202)彼此按压的力增大的结果是,使得摩擦面(101、201)彼此的距离缩小。因此,能够获得较大的摩擦力。

    盘式刹车装置
    18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79315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780004198.9

    申请日:2007-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5/0972 F16D65/0006 F16D65/092 F16D65/095

    Abstract: 提供一种盘式刹车装置,使得不仅在车辆的前进制动,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也能够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制动块(6)的里衬(6A)根据车辆的前进制动的操作而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移动,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一个斜面卡合,并弹性地将里衬(6A)向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按压,从而使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另外,里衬(6A)根据车辆的后退制动的操作而向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移动,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个斜面卡合,并弹性地将里衬(6A)向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按压,从而使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其结果是不仅在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也能够确实抑制沉闷撞击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