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7666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80070203.2
申请日:2011-04-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61/04 , B62D21/04 , B62D21/06 , B62D2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底盘构造,应用于具有配置在自身的前方侧的单一的前轮(12F)和在相比该前轮(12F)靠后方的位置分别配置在自身的左右的左轮(14ML)及右轮(14MR)的车辆,底盘构造构成为包括一对前方斜骨(60),其从由前轮(12F)、左轮(14ML)及右轮(14MR)包围的底盘构造的中央部(50)分别朝前轮(12F)与右轮(14MR)之间、前轮(12F)与左轮(14ML)之间延伸,一方的末端位于前轮(12F)的右侧、另一方的末端位于前轮(12F)的左侧,以夹着前轮(12F)的方式配设。即便当在右前方或左前方与其他车辆、障碍物等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前方斜骨(60)抑制车厢空间的变形,确保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50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80161990.4
申请日:2009-10-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8/00 , B60T8/17 , B60T8/17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885 , B60T1/06 , B60T8/267 , B60T8/3225 , B60T8/3255 , B60T8/346 , B60T13/741 , B60T2270/402 , B62D61/04
Abstract: 在包括两个制动管路的制动系统中,当一个制动管路失效时,能够在不产生横摆力矩的情况下输出正常时1/2的制动力。前轮(16)、后轮(18)、左侧车轮(12)、右侧车轮(14)以位于菱形顶点处的状态进行配置。通过前轮(16)和后轮(18)的制动缸(54)、加压室(50)等构成第一制动管路(70),通过左侧车轮(12)和右侧车轮(14)的制动缸(54)、加压室(52)等构成第二制动管路(72)。此外,由于左侧车轮(12)和右侧车轮(14)的接地力之和(f2)等于前轮(16)和后轮(18)的接地力之和(f1+f3),因而第一和第二制动管路(70、72)各自能够输出的的最大制动力相同{(f1+f3)·μ=f2·μ}。其结果是,当一个制动管路失效时,能够在不产生横摆力矩的情况输出两管路正常时1/2的制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379315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780004198.9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D65/092 , B60T8/00 , F16D65/095 , F16D65/0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5/0972 , F16D65/0006 , F16D65/092 , F16D65/095
Abstract: 提供一种盘式刹车装置,使得不仅在车辆的前进制动,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也能够切实地抑制沉闷撞击声。制动块(6)的里衬(6A)根据车辆的前进制动的操作而向扭矩构件(3)的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移动,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一个斜面卡合,并弹性地将里衬(6A)向第一扭矩承受部(3C)侧按压,从而使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第一抵接状态。另外,里衬(6A)根据车辆的后退制动的操作而向扭矩构件的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移动,弹性片(9A)的顶端部与卡合突起部(6E)的另一个斜面卡合,并弹性地将里衬(6A)向第二扭矩承受部(3D)侧按压,从而使盘式刹车装置保持在第二抵接状态。其结果是不仅在车辆的前进制动时,在车辆的后退制动时也能够确实抑制沉闷撞击声。
-
公开(公告)号:CN11369672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551809.3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将向驱动系统(12、80、14、82)发出与驾驶员对操作部件(90)的操作相应的指令的车辆用操作装置(18)以如下方式构成:能够进行隔着中立位置的操作部件的前方操作、后方操作,在车辆停止或前进的状态下进行了前方操作时,向驱动系统发出用于施加前进方向的驱动力的指令,并且,在车辆停止或后退的状态下进行了后方操作时,向驱动系统发出用于施加后退方向的驱动力的指令,并且,在车辆前进的状态下进行了后方操作时,向制动系统发出用于施加制动力的指令。通过单个操作部件的操作,能够对车辆施加按照驾驶员的意图的制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010038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610849567.5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基于多个负压传感器的输出值对真空增压器的负压室的负压进行控制的负压控制装置中,抑制负压室的负压不足。在2个负压传感器(50、52)的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小于第一阈值Pthon的情况下,使泵马达启动。通过真空泵的工作而使负压室的负压接近真空。这样,基于输出值(P1、P2)中的较小一方而使泵马达(32)启动,因此能够良好地避免负压室的负压不足。另外,即便是2个负压传感器(50、52)中的一方输出大于实际的压力的值的异常,也能够抑制负压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5358408B8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480035151.9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关谷义秀
IPC: B62D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3 , B62D5/0409 , B62D5/046
Abstract: 转向系统包括:包括第一致动器的转向单元;包括第二致动器的转动单元;以及被配置成将转向单元和转动单元机械地耦接的备用机构,其中,第一致动器能够经由备用机构传递至第二致动器的最大扭矩大于或等于第二致动器能够经由备用机构传递至第一致动器的最大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0408068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280068333.7
申请日:2012-01-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关谷义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转向操纵控制装置。车辆的转向操纵控制装置具备:具有输入轴的转向操纵部;具有输出轴的转向部;用于将输入轴以及输出轴间连接或切断的离合器;以及用于基于来自转向操纵部的输入对转向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控制输出轴的旋转,以便在输入轴进行旋转时使离合器空转。离合器构成为在输出轴的转速为输入轴的转速以上时空转,在输出轴的转速比输入轴的转速小时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427980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634840.2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5 , B60K6/445 , B60W30/025 , B60W2710/0666 , B60W2710/083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Abstract: 在没有加速要求的状况下,使得能够适当地实施悬架弹簧上部减振控制。当预测为目标扭矩的符号正负交替地反转的状况下,在特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混合动力ECU将目标扭矩朝负方向以设定量△T增加修正,在特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混合动力ECU使得基本要求扭矩不包括减振控制用扭矩,其中,特定条件是指判定为车身的上下振动的程度比基准值大、且判定为没有加速要求。由此,即便在实施自由行驶的情况下,在不平整道路行驶过程中,也能够实施悬架弹簧上部减振控制,在好路行驶过程中,能够抑制制动力而提高燃料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358408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480035151.9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关谷义秀
IPC: B62D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3 , B62D5/0409 , B62D5/046
Abstract: 转向系统包括:第一致动器的转向单元;第二致动器的转动单元;以及被配置成将转向单元和转动单元机械地耦接的备用机构,其中,第一致动器能够经由备用机构传递至第二致动器的最大扭矩大于或等于第二致动器能够经由备用机构传递至第一致动器的最大扭矩。
-
公开(公告)号:CN10642798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634840.2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5 , B60K6/445 , B60W30/025 , B60W2710/0666 , B60W2710/083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30/02 , B60W40/00 , B60W2050/0014 , B60W2050/0043
Abstract: 在没有加速要求的状况下,使得能够适当地实施悬架弹簧上部减振控制。当预测为目标扭矩的符号正负交替地反转的状况下,在特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混合动力ECU将目标扭矩朝负方向以设定量△T增加修正,在特定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混合动力ECU使得基本要求扭矩不包括减振控制用扭矩,其中,特定条件是指判定为车身的上下振动的程度比基准值大、且判定为没有加速要求。由此,即便在实施自由行驶的情况下,在不平整道路行驶过程中,也能够实施悬架弹簧上部减振控制,在好路行驶过程中,能够抑制制动力而提高燃料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