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控制装置的搭载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39839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80006696.8

    申请日:2012-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218 H02K9/19 H02K11/33 H05K7/20927

    Abstract: PCU(20)具有:固定底座(22),其安装于变速驱动桥的开口部,通过树脂与端子台(21)形成为一体;冷却器(27),其配置于固定底座(22)之上,具有功率模块;热传导性的基板撑条(14),其连接于冷却器(27)之上;和控制基板(29),其连接于基板撑条(14)之上。本搭载结构具有下述的结构:在导入有通过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水的冷却管(17a)附近设置基板撑条(14),进而,为了积极进行来自控制基板的热传导,经由散热片(61a)安装于冷却器(27),由此通过吸热前的冷却水冷却控制基板(29)。由此能够将构成电力控制装置的升压转换器以及变换器与电机收纳于1个壳体而一体化,确保配置于电力控制装置的上部的控制基板的冷却性。

    半导体装置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83139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80063518.4

    申请日:2011-12-2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其中,实现了元件单元的有效冷却和装置的尺寸减小。该半导体装置设置有支撑构件(50),支撑构件(50)具有:电容器容置腔(51a),电容器(20)容置在电容器容置腔(51a)中;和基板固定部(52),其设置在关于电容器容置腔(51a)与冷却器(40)侧相反的一侧,并且控制板(30)固定于基板固定部(52)。电容器(20)具有彼此平行的两个平行平坦表面(23),并且电容器容置腔(51a)设置有平行面对表面(51c),平行面对表面(51c)与元件单元布置表面(41)平行地布置并且面对元件单元布置表面(41)。另外,在两个平行平坦表面(23)平行于平行面对表面(51c)设置的状态下,电容器容置腔容置电容器(20),并且在元件单元(10)通过平行面对表面(51c)被压向冷却器(40)侧的状态下,支撑构件(50)固定到冷却器(40)。

    驱动机构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82230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5945.3

    申请日:2008-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048 H02K9/19

    Abstract: 驱动装置(100)包括:旋转电机;能够向旋转电机提供电力的逆变器(10);与逆变器(10)连接的电气设备(11);能够容纳旋转电机、逆变器(10)以及电气设备(11)的容纳箱(200);以及冷却用冷却剂循环回路(300),能够对逆变器(10)和电气设备(11)进行冷却的冷却用冷却剂(L)在冷却用冷却剂循环回路(300)中流通,并能够在冷却用冷却剂(L)的流通方向上比电气设备(11)靠上游的一侧冷却逆变器(10)。

    电力变换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53998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80005820.3

    申请日:2013-0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89 G01R15/207 H02G5/00 H05K7/14

    Abstract: 包围汇流条的磁通量集中芯(10、20、30)被布置在不同的高度处。当从汇流条的延伸方向(Z方向)观察时,彼此相邻的第一磁通量集中芯(10)和第二磁通量集中芯(20)部分地相互重叠,并且彼此相邻的第二磁通量集中芯(20)和第三磁通量集中芯(30)部分地相互重叠。因此,即使当在汇流条之间的空间是窄的时候,磁通量集中芯(10、20、30)仍能够围绕汇流条布置。

    电力控制装置的搭载结构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3983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280006696.8

    申请日:2012-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218 H02K9/19 H02K11/33 H05K7/20927

    Abstract: PCU(20)具有:固定底座(22),其安装于变速驱动桥的开口部,通过树脂与端子台(21)形成为一体;冷却器(27),其配置于固定底座(22)之上,具有功率模块;热传导性的基板撑条(14),其连接于冷却器(27)之上;和控制基板(29),其连接于基板撑条(14)之上。本搭载结构具有下述的结构:在导入有通过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水的冷却管(17a)附近设置基板撑条(14),进而,为了积极进行来自控制基板的热传导,经由散热片(61a)安装于冷却器(27),由此通过吸热前的冷却水冷却控制基板(29)。由此能够将构成电力控制装置的升压转换器以及变换器与电机收纳于1个壳体而一体化,确保配置于电力控制装置的上部的控制基板的冷却性。

    车辆用设备搭载结构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70230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80008618.1

    申请日:2012-02-13

    Abstract: 包括作为混合动力车辆(10)的车辆骨架部件的侧面构件(15)、连接2个侧面构件(15)的前横梁(18)、连接在侧面构件(15)上的弹性支承件(16)、配置在PCU(13)的车辆前方侧并经由支承座(23)和固定件(22)安装到前横梁(18)上的辅助电池、安装到前横梁(18)上的散热器(17)、经由发动机支架连接到车辆骨架部件的发动机(11)以及马达壳(12)、从马达壳(12)延伸的车轴(25)、以及经由引导板(19)和连结用的螺栓与马达壳(12)连接的PCU(13)。由此,提供在车辆的碰撞时能够抑制电力控制装置等车辆搭载设备与其他部件碰撞,能够抑制电力控制装置等车辆搭载设备的损伤的车辆设备搭载结构。

    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装载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1573856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780049374.0

    申请日:2007-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5/225 H02K9/02 H02K9/19 H02K11/048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装载构造,包括:壳体(110),固定在车辆主体上,并包括第一内部空间(111)和第二内部空间(112),第二内部空间(112)在与第一内部空间(111)隔断的状态下被形成在比第一内部空间(111)靠下方的位置;电动发电机(MG1、MG2),被设置在壳体(110)的第一内部空间(111)中;逆变器(320、330),被设置在壳体(110)的第二内部空间(112)中;以及端子(121、122),对电动发电机(MG1、MG2)与逆变器(320、330)进行电连接。在第一内部空间(111)的底部贮存用于冷却电动发电机(MG1、MG2)的机油。端子(121、122)的位于第一内部空间(111)的部分位于比贮存在第一内部空间(111)中的机油液面的最高位靠上方的位置。

    电力变换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5399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80005820.3

    申请日:2013-0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89 G01R15/207 H02G5/00 H05K7/14

    Abstract: 包围汇流条的磁通量集中芯(10、20、30)被布置在不同的高度处。当从汇流条的延伸方向(Z方向)观察时,彼此相邻的第一磁通量集中芯(10)和第二磁通量集中芯(20)部分地相互重叠,并且彼此相邻的第二磁通量集中芯(20)和第三磁通量集中芯(30)部分地相互重叠。因此,即使当在汇流条之间的空间是窄的时候,磁通量集中芯(10、20、30)仍能够围绕汇流条布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