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702C
公开(公告)日:2004-10-13
申请号:CN98811841.6
申请日:1998-1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L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365 , B60K6/383 , B60K6/387 , B60K6/40 , B60K6/48 , B60K6/543 , B60K17/08 , B60L11/02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B60W20/00 , B60W30/18036 , F16H3/725 , F16H2200/2005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23 , Y02T10/6221 , Y02T10/6286 , Y02T10/70 , Y02T10/7077 , Y10S903/91 , Y10S903/913 , Y10S903/914 , Y10S903/918 , Y10S903/945 , Y10S903/946 , Y10S903/951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力矩放大机构和无级变速器,该力矩放大机构通过把内燃机的输出部件和通过电力动作并输出力矩的电动机的输出部件连接,并且控制电动机输出的力矩,放大并输出内燃机输出的力矩,该无级变速器设置在所述力矩放大机构和输出轴之间,增减并输出从所述力矩放大机构输入的力矩,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力矩放大机构和输出轴之间,对不翻转输入的力矩并输出的前进状态和翻转输入的力矩并输出的后退状态能设定的进退转换机构。因此,只通过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也能后退行驶。
-
公开(公告)号:CN101198504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680021546.9
申请日:2006-06-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6/445 , B60K6/365 , B60K6/547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0/00 , B60W30/1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3 , B60K6/547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0/00 , B60W30/1843 , B60W30/1846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F16H2200/0043 , F16H2200/0047 , F16H2200/201 , F16H2200/2012 , F16H2200/2043 , F16H2200/2046 , F16H2200/2048 , Y02T10/6217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用驱动系统的控制设备,所述车辆用驱动系统使用电气路径电气地传递发动机动力的一部分,其中可通过减小与电气路径相联的设备上的负担或抑制其温度上升而减小冷却系统的尺寸。当在差速部分(11)处通过电气路径传递的电能受到热限制时,通过电能抑制控制装置(84)使差速部分(11)进入非差速状态,或者使切换离合器(C0)或切换制动器(B0)进入半接合状态,由此抑制必须被第一电动机(M1)接收的相对发动机转矩TE的反作用转矩。由于第一电动机(M1)的发电量减小并且电能也减小,所以与电气路径相联的设备的温度升高受到抑制,并且可减小用于冷却它们的冷却系统的尺寸。而且,可减小与电气路径相联的设备上的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35B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0680027947.5
申请日:2006-05-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20/00 , F16H61/02 , B60L11/14 , B60W10/04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F02D29/00 , F02D2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驱动装置的控制设备,该驱动装置具有能够执行差速作用的差速机构。该控制设备可减小驱动装置尺寸、提高燃料经济性并增大输出转矩。通过设置切换离合器(C0)或切换制动器(B0),变速机构(10)在无级变速状态和有级变速状态之间切换。即,可获得具有以下优点的驱动装置:速比电气地改变且燃料经济性提高;以及齿轮式传递装置以高效机械传递动力。此外,在发动机起步时和行驶期间,切换离合器(C0)被切换控制装置(50)设定在半接合状态。由此,在差速部分(11)用作电控无级变速器时,可由半接合的切换离合器(C0)产生用于发动机转矩(TE)的反作用转矩。比第一电动机(M1)所能承受转矩大的发动机转矩(TE)可输入到差速部分(11),由此增大输出转矩。
-
公开(公告)号:CN100564091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580013103.0
申请日:2005-02-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6/22 , B60K6/36 , F16H61/04 , B60L11/14 , B60L15/20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B60W2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86 , Y02T10/7077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无级变速换档状态和有级变速换档状态之间切换的车用变速机构,和用于控制该变速机构的换档状态的切换的操作以减少其切换震动并提高耦合设备的耐久度的控制设备。通过在切换控制装置(50)的控制下切换离合器(C0)和制动器(B0)的选择性的松开和啮合动作,变速机构(10)可在电控建立的无级变速换档状态和有级变速换档状态之间切换。在切换控制装置(50)的控制下由切换离合器(C0)或制动器(B0)的松开动作来切换到无级变速换档状态时,第一电机(M1)由电机控制装置(82)控制,使得由第一电机产生反作用转矩,由此切换离合器(C0)或制动器(B0)的反作用转矩被第一电机(M1)的反作用转矩适当地代替,以减小变速机构切换时的切换震动,并且减小耦合设备的输入和输出速度之间的差,结果减小耦合设备上在其部分啮合状态下的负载,并由此提高耦合设备的耐久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546854C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510089193.3
申请日:2005-08-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365 , B60K6/387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 , B60W20/00 , B60W20/30 , B60W20/40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10S903/909 , Y10S903/91 , Y10S903/911 , Y10S903/915 , Y10S903/916 , Y10S903/917 , Y10S903/918 , Y10S903/945 , Y10S903/9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设备,该车用驱动系统包括:(a)可操作来将发动机输出分配到第一电动机和动力传动构件的动力分配机构、(b)布置在动力传动构件和车辆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路径中的第二电动机、和(c)差速状态切换设备,该切换设备可操作来将动力分配机构选择性地置于动力分配机构可执行差速功能的差速状态和动力分配机构不可执行差速功能的锁止状态之一中,控制设备包括:发动机停机切换控制部分,发动机停机时其可操作来控制差速状态切换设备以将动力分配机构置于差速状态中,使得通过在动力分配机构差速状态中控制第一电动机,发动机速度可以快速降低到零,以减小发动机停机时发生驱动系统共振现象和所引起的车辆振动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35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947.5
申请日:2006-05-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20/00 , F16H61/02 , B60L11/14 , B60W10/04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F02D29/00 , F02D2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驱动装置的控制设备,该驱动装置具有能够执行差速作用的差速机构。该控制设备可减小驱动装置尺寸、提高燃料经济性并增大输出转矩。通过设置切换离合器(C0)或切换制动器(B0),变速机构(10)在无级变速状态和有级变速状态之间切换。即,可获得具有以下优点的驱动装置:速比电气地改变且燃料经济性提高;以及齿轮式传递装置以高效机械传递动力。此外,在发动机起步时和行驶期间,切换离合器(C0)被切换控制装置(50)设定在半接合状态。由此,在差速部分(11)用作电控无级变速器时,可由半接合的切换离合器(C0)产生用于发动机转矩(TE)的反作用转矩。比第一电动机(M1)所能承受转矩大的发动机转矩(TE)可输入到差速部分(11),由此增大输出转矩。
-
公开(公告)号:CN100377901C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510069073.7
申请日:2005-05-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28 , Y02T10/6239 , Y02T10/7077 , Y02T10/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用驱动系统的控制设备,该系统包括可操作来将发动机的输出分配到第一电动机和动力传动构件的差速机构、以及布置在动力传动构件和车辆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动路径中的第二电动机。控制设备包括:差速状态切换设备,其可操作来将差速机构选择性地置于差速状态和非差速状态之一中;和切换控制装置,其可操作来控制差速状态切换设备,以在车辆处于其中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中至少一个被用作驱动车辆的驱动动力源的电机驱动模式中时将差速机构置于差速状态中。车用驱动系统包括具有差速机构和第二电动机的差速部分,并还可以包括可作为自动变速器操作并构成动力传动路径一部分的自动变速器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048585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580036966.X
申请日:2005-10-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29/02 , B60W20/00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B60K6/04 , B60L11/14 , F02D29/00 , F16H61/02 , F16H59/44 , F16H61/6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装置控制器,其能够限制发动机扭矩(TE),以防止当由发动机(8)驱动的车辆起动时从第一电动机(M1)输出的反作用扭矩超过可产生的扭矩。必须由用于输出反作用扭矩的第一电动机(M1)产生的输出的最大值不必增大,能够防止第一电动机的尺寸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101018685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580030809.8
申请日:2005-09-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组装效率的车辆驱动装置。车辆驱动装置10包括第一电动机(M1)、动力分配机构(第一齿轮装置)(16)、第二电动机(M2)和有级自动变速器(第二齿轮装置)(20),其中第一电动机(M1)和动力分配机构(16)构成第一单元(70),而第二电动机(M2)和自动变速器(20)构成第二单元(100),并且动力分配机构(16)的输出轴(96),和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轴(104)连接,由此能够在第一单元(70)和第二单元(100)之间传递动力。在以上构造中,首先单独组装第一单元(70)和第二单元(100),然后通过连接动力分配机构(16)的输出轴(96)和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轴(104)来组装驱动装置(10)。由此提高了组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950628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580013524.3
申请日:2005-03-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9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即使如果有级变速器部分(20)的减速传动比在有级变速器部分(20)的变速控制中逐级变化,由于无级变速器部分(11)的减速传动比变化,使得减速传动比的逐级变化通过混合动力控制装置(52)得到抑制,基于有级变速器部分(11)减速传动比和有级变速器部分(20)的减速传动比形成的变速机构(10)的总减速传动比γT连续地变化。结果,通过抑制在有级变速其部(20)的变速控制之前和之后发动机的转速NE的逐级变化来抑制由变速操作引起的冲击。还有,变速机构(10)整体允许起无级变速器的作用,燃油经济性能够得到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