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共载基因与多肽类药物的微镶纳多孔微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63714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0430990.1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共载基因与多肽类药物的微镶纳多孔微球的方法,先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载基因药物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将其分散于碳酸氢铵溶液中作为水相,将聚乳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作为油相,同时在油相中加入多肽类药物搅拌均匀,加入致孔剂和乳化剂后,通过超声乳化形成油包水的乳悬液,将该乳悬液以一定的速率经过喷嘴压入到特定参数的超临界流体CO2中,经过超临界流体抗溶剂过程即可得到共载基因与多肽类药物的微镶纳多孔微球具有较好空气动力学性能,有望实现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癌症与糖尿病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SANH的共载siRNA和阿霉素的MSR-1磁小体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61156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24935.6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ANH的共载siRNA和阿霉素的MSR-1磁小体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具有天然脂质双分子膜层的MSR-1磁小体为载体材料,利用正常组织、肿瘤微环境和溶酶体pH值的差异,采用pH敏感性腙键合成DOX-PEI聚合物,再通过静电作用结合BMs和核酸,构建一种pH敏感的共载siRNA和阿霉素的MSR-1磁小体复合物。该共载复合物进入生物体后,由于EPR效应会在肿瘤组织富集,促进细胞摄取,溶酶体的酸性环境诱发腙键断裂,DOX释放,而PEI的质子海绵效应使得siRNA和DOX安全释放进入细胞质,siRNA进一步发挥基因沉默效应的同时,DOX插入DNA片段中,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人工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9795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264716.8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将细胞悬液浮于过滤除菌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并通过滴液发生装置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胶珠;将用生理盐水清洗过后的胶珠置于含膜材的溶液中,使胶珠表面覆上一层膜,形成微胶囊;再将微胶囊表面多余的正电荷进行中和;采用柠檬酸钠溶液使微胶囊内的海藻酸钙胶珠液化,即形成人工细胞;再将人工细胞和水凝胶的混合物固化成型,最后形成人工细胞-水凝胶复合体;将人工细胞-水凝胶复合体置于静态或振荡或微重力的条件下培养,以构建组织工程化组织。本发明能够降低传统支架对高孔隙率及高连通率的要求,且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实现体外构建的大规模生产。

    一种负载甲氨蝶呤的磁小体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8900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519308.8

    申请日:2012-12-0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甲氨蝶呤的磁小体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甲氨蝶呤是通过京尼平交联到磁小体的生物膜上,所述磁小体是从趋磁细菌体内提取获得;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0、将提纯并冷冻干燥后的磁小体颗粒分散一溶剂中,然后加入甲氨蝶呤溶液;步骤20、将步骤10的混合液超声分散,充分混合;步骤30、加入京尼平溶液,继续超声分散均匀;步骤40、将步骤30的混合液放入摇床中交联,交联饱和后即获得负载甲氨蝶呤的磁小体药物载体。本发明能够构建出一种天然的磁靶向抗肿瘤药物投递系统,同时可以提高甲氨蝶呤的利用率和降低其对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毒副作用,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用于肿瘤光热/化疗协同治疗的智能酸响应性自组装复合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4925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607479.X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肿瘤光热/化疗协同治疗的智能酸响应性自组装复合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纳米载药体系的普鲁士蓝纳米粒子PB NPs可以同时作为药物载体及光热治疗的光热剂,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将PEI修饰在PB NPs表面得到PB@PEI NPs,之后将可以智能响应酸性条件而通过分子间氢键自组装的多金属氧酸盐量子点POM NPs和PB@PEINP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复合纳米材料PB@PEI‑POM NPs,最后负载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DOX得到复合纳米载药体系PB@PEI‑POM‑DOX NPs。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光热/化疗协同治疗肿瘤的效果,并能在肿瘤组织中实现“由小变大”从而延长纳米体系在肿瘤部位停留时间,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协同抗癌药物递送系统,因而具有实用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MFC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71524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710513917.5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NTs/PANI)n‑ITO阳极的MFC生物传感器用于药敏试验的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物修饰ITO阳极,用于构建单室和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药敏试验。本发明对传统的抗生素药敏试验方法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避免了微生物平板法检测时间长、操作繁琐、重复性差等问题,所构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操作简便,并且能够实现快速、实时、高灵敏度的药敏试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