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膨胀差异的孔径自适应响应智能多孔吸液芯和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29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96965.6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膨胀差异的孔径自适应响应智能多孔吸液芯和传热装置,孔径自适应响应智能多孔吸液芯的孔径可随温度自适应调整,当温度高时,镀层材料体积膨胀,使吸液芯孔径减小,提高毛细抽吸力;当温度下降时,镀层材料收缩,吸液芯孔径增大,降低液体工质流动阻力。吸液芯的孔径大小随温度智能调控,从而使热管始终工作在最佳的孔径范围内,提高了传热装置的性能。

    一种具有高弹性复合膜的柔性热管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7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14820.3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弹性复合膜的柔性热管,包括高弹性复合膜外壳、吸液芯和液体工质;外壳围成封闭的腔体,吸液芯和液体工质设于腔体内;其中高弹性复合膜包括聚合物基底和设于聚合物基底中的至少一波纹金属层,波纹金属层具有沿柔性热管轴向方向延伸的波纹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高弹性复合膜作为柔性热管的外壳,在满足柔性热管弯折性能的前提下,具有突出的密封性能,能实现柔性热管大角度范围弯折,并且在弯折一定次数内仍能保持良好密封性。本发明可解决传统聚合物膜材料的高分子渗透问题,以及聚合物‑金属箔复合膜材料弯折性能不足的问题,保证柔性热管的弯折和传热性能,为高热流密度柔性电子器件的散热提供解决方案。

    抗重力毛细泵环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49557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10324039.3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3 F28D15/06 F28F2250/06

    Abstract: 抗重力毛细泵环,涉及一种毛细泵环。设有蒸发器、电磁分流阀、第一蒸汽联管、冷凝器、阀门、单向阀、三通阀、第二蒸汽联管和液体联管;蒸发器通过电磁分流阀分别与第一、二蒸汽联管一端连接,第一蒸汽联管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第二蒸汽联管另一端依次通过三通阀、单向阀与冷凝器连接,阀门设在冷凝器的真空灌注口上,阀门用于抽真空、灌注工质并且保证内部密封;液体联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和三通阀连接。采用相变散热的传热机理,传热能力大。吸液芯通孔率高,能够提供较大毛细力的同时减小流动阻力;导热率较大,纤维表面形貌丰富,有助于强化蒸发,提高传热效率。通过调节电磁分流器的流量以及闭合,可适应不同高度的抗重力工况运行。

    一种多孔金属材料的真空激光切割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2451B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510386672.5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金属材料的真空激光切割装置及方法,包括真空箱体、工件夹具、激光组件、真空泵和MCU处理器;所述真空箱体设有真空阀和透明材料所制的上盖板;所述激光组件通过所述伺服器的控制所述聚焦镜偏转以使激光的聚焦点沿预设的轨迹移动;所述真空泵用于抽取所述真空箱体内的空气;所述MCU处理器与所述激光组件与真空泵相连接,用于通过调整所述激光器的聚焦轨迹,以及控制所述真空泵抽取所述真空箱体内的空气。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孔金属材料切割中无氧化、无机械磨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多孔金属材料的力学电学性能,保证了被切割的多孔金属材料切割前后的微结构及性能的统一。

    一种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18848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59110.7

    申请日:2014-07-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器本体,该反应器本体内设有一反应腔,所述反应腔的横截面为圆形,并从左到右分为一蒸发部和一重整部,所述蒸发部的左端设有甲醇水溶液进料口,该蒸发部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一第一蒸发板、一第二蒸发板和一第三蒸发板,且三个蒸发板之间通过环形垫圈相间隔,其中第一蒸发板上设有相互平行的条状通槽,第二蒸发板和第三蒸发板上均环形阵列分布有圆形通孔;所述重整部的右端设有氢气出料口,该重整部内从左到右依次设有至少二金属载体反应板,即金属载体反应板层叠放置。本发明的反应装置大大减小反应压降,使流体分布更加均匀。并可有效避免反应中冷点现象的存在,提高制氢效率和甲醇转化率。

    一种超疏水铝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855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323467.4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疏水铝片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铝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去除铝片表面氧化层后清洗,烘烤后作为阳极,惰性金属作阴极,将阳极和阴极电解,再清洗,烘干后置于表面改性剂中浸泡,清洗后烘干即得超疏水铝片。材料易得、价格低廉且都安全无毒。电解质为氯化钠,直流电源可以使用干电池代替,盛装电解液进行电解的容器可以用玻璃杯代替,硬脂酸和十四酸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在市场上很容易购买得到。步骤简单,制备方便。通过本发明制备的铝或铝合金超疏水表面,具有非常好的表面疏水性,接触角在160°左右,滚动角为9°左右。能在室温下保持较长时间的超疏水性。可利用氯化钠、直流电源、导线、无水乙醇等生活用品制备超疏水铝表面。

    一种具有交错内凹槽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5477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76661.4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交错内凹槽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一金属微通道基体,其包括多条沿冷却液流动方向平行排布的纵向微通道,及与该纵向微通道垂直并互相间隔设置的多条横向微通道;该微通道为内凹槽形状,包括一位于基体内部的内嵌槽体和一构成基体开口位置的狭缝,内嵌槽体与狭缝相连通。制造时,先沿液体流动方向线切割加工出纵向内凹槽微通道,再将工件旋转90度后,线切割加工出横向内凹槽,从而获得纵横交错的微通道阵列,并用耐热玻璃封装微通道,形成交错内凹槽微通道换热器。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实现热边界层间歇性再发展、增大传热面积,同时内凹槽结构能显著促进沸腾成核、强化沸腾传热,从而整体强化传热。

    氢燃料电池可控形变双极板及流道结构动态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2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0761904.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可控形变双极板及流道结构动态调控方法。该双极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阳极板体、基板、PMDS介电膜和阴极板体;所述阳极板体在靠近基板的一侧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PMDS介电膜设置若干柔性球突,所述阴极板体上设有贯通流道;所述柔性球突的凸起面设置于贯通流道内,所述柔性球突的凹陷腔通过通孔与冷却液流道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一板三流场”结构,即将阳极反应物流场、阴极反应物流场和冷却液流场统一,且PMDS介电膜及其柔性球突具有较好的弹性模量,能使双极板流场结构发生可控形变,提高燃料电池排水、散热性能,强化燃料电池传质效果。

    一种槽道-半球式复合拓扑结构柔性传热装置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42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26704.X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槽道‑半球式复合拓扑结构柔性传热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计间隔排列的槽道拓扑与半球拓扑作为拓扑结构,相邻所述槽道拓扑之间包括多个半球拓扑;步骤2:根据流体流动阻力、弯折最大应力值、截面的有效面积、结构的最大支撑力指标对所述槽道拓扑的设计轮廓曲线、设计高度、设计周期T1和所述半球拓扑的设计半径、相邻槽道拓扑之间多个半球拓扑设计间距T2、相邻两列半球拓扑的设计间距T3进行优化,并选择优化后的槽道拓扑和半球拓扑;步骤3:制作具备步骤2优化后的槽道拓扑和半球拓扑的柔性传热装置。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中的拓扑优化设计的柔性传热装置在多次弯折后仍然能保持高效传热性能。

    一种柔性传感器三维曲面的激光保形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4349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112967.5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传感器三维曲面的激光保形制造方法,包括:首先获取传感器待贴合曲面形貌数据并建立传感器贴合曲面STL模型;导入三维建模软件,并将传感器待贴合曲面与夹具座组合,建立含贴合曲面的夹具STL模型;并进行快速成型技术加工,获取含贴合曲面夹具;在含贴合曲面夹具的3D曲面待加工区域涂覆待加工材料并安装到激光设备加工平台上定位;基于传感器贴合曲面STL模型,建立加工图案STL或dwg模型;并导入激光设备,开启激光设备,运行三维动态聚焦系统;重复循环加工步骤,完成传感器柔性基底层和柔性功能材料层的加工;将传感器从3D曲面剥离,进行后续工艺;本发明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3D曲面保形加工,提高了加工精度、效率以及对任意3D曲面的适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