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5893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90377.6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程机械化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父母本播始历期相近的杂交水稻,将褐壳标记基因导入父本或母本;S2、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按照种子重量比1∶5~1∶4混合,按照机插秧的标准进行软盘育秧、插秧;S3、抽穗扬花期喷施激素九二○解除母本包茎;S4、利用飞机赶粉,授粉喷施苯达松除草剂去除绝大多数父本;S5、进行机械化收割,入库前利用分选机将残留的父本去除,获得高纯度的杂交水稻种子。本发明可以在种粮大户、大型农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杂交水稻,不再依赖密集的劳动力;简化了制种程序,节省制种成本,适应了国家培养新型农场主的政策。
-
公开(公告)号:CN11601901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044830.3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A01H1/02 , C12Q1/68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遗传作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反温敏不育系转换成可繁殖杂合雄性不育系的分子选育方法。本发明选用携带rtms10RS基因的农艺性状优良的反温敏不育系RS为轮回亲本,分别与携带rtms10HB基因的可R育资源和携带rtms10 基因的水稻资源杂交、回交并自交,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手段,分别选育与反温敏不育系相同遗传背景的杂合雄不育保持系HB,在短日低温条件下,以RS为母本与HB杂交制种,进行杂合雄性不育系的繁殖。杂合雄性不育系的育性不受光温影响,制种安全。因此,杂合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可解决反温敏不育系制种潜在风险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258933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35019.2
申请日:2016-07-2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所用恢复系的培育方法,将含有除草剂敏感(致死)基因的恢复系与褐壳稃色基因的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F1;种植杂交种F1后,获得分离群体F2,自F2代起,逐代喷施苯达松,筛选对除草剂敏感,同时具有褐壳稃色基因的单株;利用三系或两系不育系进行测交,种植测交F1和相应的敏感恢复系,观察F1的经济性状和父本的敏感程度;至F6代获得相对稳定的聚合有除草剂敏感(致死)基因与褐壳稃色基因的恢复系,用此恢复系与其他自选的普通恢复系杂交,通过回交育种和系谱法选育,将这两种基因同时导入,获得所需恢复系。本发明实现了杂交水稻混播制种,充分去除恢复系。
-
公开(公告)号:CN106258931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590378.0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小区用种的制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播始历期长的父本播2期,播始历期短的母本播3期,每期播种相差10天时间,以确保父母本花期能够相遇;将播始历期长的父本分2期进行小区移栽,每期栽2行,每行10株,两行父本间距18寸,株距5寸;待父本抽穗后再选同期抽穗的母本整枝剪颖后栽在2行父本中间,株行距5×6寸;抽穗期在小区周围用140cm长的竹杆支撑,竹秆插入泥土20cm,用隔离网将整个小区罩上,隔离账下沿接触水面,并将隔离网下口用回形针别好稻根上,同时标明父母本名称,留待下一步授粉;盛花期用竹杆在隔离帐的外围振动父本部分,抖落父本花粉于母本穗部,即可实现授粉。
-
公开(公告)号:CN11807753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70418.2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G22/22 , A01G7/06 , G06F18/23 , G06V20/69 , G06V10/44 , G06N3/0464 , G06N3/042 , G06N5/02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耐热性智能精准鉴定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获取待鉴定水稻材料移栽培育,并对分蘖进行处理,基于预设条件保留主分蘖;在开花抽穗期选择预设数量的水稻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判断高温和适温条件下花药形态特征,测定并比较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及差异;获取适温及高温条件下的结实率鉴定水稻耐热性,分析水稻耐热性与花药形态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对应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利用相关性筛选生理生化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耐热性鉴定体系进行快速耐热性评估。本发明从分蘖的生理生化指标出发,筛选水稻耐热性的高表征指标,提高水稻耐热性的方便程度并适应短时间周期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60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1260393.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遗传作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繁殖杂合雌性不育恢复系分子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广亲和基因S5n架桥,选育携带S5i的粳稻或携带S5j的籼稻近等恢复株系;将温敏不育基因或反光敏核不育基因导入到S5i或S5j位点近等基因恢复系中,育成携带S5i+温敏不育基因或反光敏不育基因,或者S5j+温敏不育基因或反光敏不育基因的近等基因恢复系;通过高温或短日照条件下制种方式,实现杂合雌性不育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繁殖。由于本发明选育的恢复系雌性不育但雄性可育,因此制种授粉后无需去除父本,实现制种机械化收割,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效率,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800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260393.9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华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遗传作物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繁殖杂合雌性不育恢复系分子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广亲和基因S5n架桥,选育携带S5i的粳稻或携带S5j的籼稻近等恢复株系;将温敏不育基因或反光敏核不育基因导入到S5i或S5j位点近等基因恢复系中,育成携带S5i+温敏不育基因或反光敏不育基因,或者S5j+温敏不育基因或反光敏不育基因的近等基因恢复系;通过高温或短日照条件下制种方式,实现杂合雌性不育杂交水稻恢复系的繁殖。由于本发明选育的恢复系雌性不育但雄性可育,因此制种授粉后无需去除父本,实现制种机械化收割,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效率,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56649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14590.7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紫云英作生态稻虾共养绿肥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质为壤土且保水性能好的稻田;紫云英种植;稻田改造;紫云英深翻;种苗投放;饲养管理;水稻栽培;虾病防治;捕捞收获;水稻黄熟前15天,将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集中晒田,至水稻85%黄熟后机械收割。既保证了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又能提高稻虾种养产值,实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49372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97322.7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集合抛秧和直播技术实现杂交稻机械化制种的生产方法,具体为:计算父母本播始历期(播种到始穗)差异天数,对生育期长的亲本(一般为父本)提前育苗(为抛秧做准备),待到秧龄接近父母本播始历期差异天数时,在整好的本田中,按照一定比例先行进行机械抛秧或人工抛秧,使其均匀分布于大田;同时对生育期短的亲本(一般为母本)适时进行浸种,催芽,依照播始历期的差异,将其均匀直播于本田(可机械直播),从而确保父母本在同一时段进入本田,且均匀混合,打破传统制种父母本分行种植模式,既节约劳动,又方便田间管理,并结合已有的混播制种技术(如父本除草剂敏感法、颖壳色选法等),实现机械化收获,进而实现制种的全程机械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