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51748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070964.4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7216 , Y02T10/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车辆侧充电线发生短路也能防止短路电流的产生的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电动车辆(12)的充电系统(10)设置在车辆侧充电连接器(30)与蓄电装置(24)之间的车辆侧充电线(46p、46n)上,具有防止从蓄电装置(24)向充电装置(14)的倒流电流的二极管(32)。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0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1060625.2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38 , H01G2/04 , H01G2/08 , H01G9/0003 , H01G9/28 , H01G11/10 , H01G11/18 , H01G11/82 , Y02E60/13 , H01G2/20 , H01G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单元,在电容器单元中,即便万一在收容有电容器元件的外壳与放热片之间产生结露,也能够防止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产生短路。长条的外壳(14)在一端部具有由正极端子台(26)以及第一负极端子台(28)构成的第一端子台(22),在另一端部具有由第二负极端子台(30)构成的第二端子台(24)。在外壳的底面中,在正极端子台与第一负极端子台之间形成有缺口槽(52)。另外,外壳的底面的大部分被放热片(16)覆盖。该放热片伴随着形成分割隙(62)而被分割为第一片体(64)和第二片体(66)。分割隙例如从外壳内的电容器元件(12)的并列方向中央偏向第一端子台侧。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239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098913.7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92 , Y02T9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充电电流的检测精度提高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将多个电池单体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18)、电力转换模块(40)、充电器(84)及所述快速充电用设备(60)、对上述部件进行连接的连接线,连接线具有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该第一分支点从电池(18)向电力转换模块(40)侧和充电器(84)及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该第二分支点从第一分支点向充电器(84)侧和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离开规定的距离,且在第一分支点与第二分支点之间的连接线上设有电流传感器(164)。
-
公开(公告)号:CN103129491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83048.3
申请日:2012-11-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动力控制单元内的高电压配线,且实现轻量化、小型化的动力控制单元。具有在散热器(50)的上下表面侧分别配置高电压的电气设备(60、62、82、84)的夹心型的结构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中,与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侧载置的充电器(82)及DC/DC转换器(84)相连的高电压配线集中配置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侧的规定区域内,以从下方覆盖所述高电压配线的方式设置绝缘罩(160),在绝缘罩(160)的底面(174)与作为下壳体(59)的底面的下罩(58)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186),其中,该下壳体(59)将配置在散热器(50)的下表面侧的充电器(82)、DC/DC转换器(84)及所述绝缘罩(160)一并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52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37827.X
申请日:2012-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其在实现了低成本化及轻量化的基础上,能够抑制动力控制单元或PCU搭载框架和配置在电动机室内的其它部件的干涉,从而保护动力控制单元。PCU搭载框架(22)从四方包围PCU(5),并且,PCU搭载框架(22)具备将前支承框架(25)和左侧支承框架(24)连接的前部支承腿部(32)、将左侧支承框架(24)和后支承框架连接的后部支承腿部(34),后部支承腿部(34)以在左右方向上避开行程模拟器(6)的方式相对于前部支承腿部(32)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偏置配置,且比行程模拟器(6)的前端部靠后方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026011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1071191.6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G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2/08 , H01G2/10 , H01G11/18 , H01G11/78 , H01L23/3675 , H01M10/4264 , H01M2010/4271 , H01M2220/20 , Y02E60/13
Abstract: 电容器的配置构造包括外壳、框体和散热器。外壳容纳电容器。外壳包括外壳底部。框体包括底部壁。框体具有自底部壁的一高度,所述底部壁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内表面和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外壳安装在内表面上,使得外壳底部与内表面中的安装表面相对。散热器包括散热器顶部。散热器设置在底部壁的外表面上,且沿高度方向看时不与外壳重合。外壳底部与安装表面之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小于散热器顶部与安装表面之间沿高度方向的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239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098913.7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92 , Y02T9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充电电流的检测精度提高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将多个电池模块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18)、电力转换模块(40)、充电器(84)及所述快速充电用设备(60)、对上述部件进行连接的连接线,连接线具有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该第一分支点从电池(18)向电力转换模块(40)侧和充电器(84)及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该第二分支点从第一分支点向充电器(84)侧和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离开规定的距离,且在第一分支点与第二分支点之间的连接线上设有电流传感器(164)。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241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098952.7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5/00
Abstract: 一种在将抑制噪声的噪声除去装置设在动力控制单元内时也可实现小型化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备一体形成有电容器收容部(124a)和铁芯收容部(124b)的壳体,电容器收容部(124a)对缓冲电容器模块(100)进行收容,铁芯收容部(124b)以使长度方向与缓冲电容器模块(10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对共用铁芯(102)进行收容,电容器收容部(124a)在长度方向的面中与电力转换模块(40)对置的面上设有用于供缓冲电容器模块(100)插入的第一开口部(130),铁芯收容部(124b)在上表面设有用于供共用铁芯(102)插入的第二开口部(134),从第一开口部(130)及第二开口部(134)投入树脂构件(132、136)而将缓冲电容器模块(100)及共用铁芯(102)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93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180054433.X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12 , B60L1/003 , B60L3/003 , B60L11/1803 , B60L11/1816 , B60L11/1818 , B60L11/185 , B60L11/1868 , B60L2210/12 , B60L2210/30 , B60L2240/36 , B60L2240/525 , H02M7/003 , Y02T10/7005 , Y02T10/7066 , Y02T10/7072 , Y02T10/7233 , Y02T10/7241 , Y02T90/121 , Y02T90/127 , Y02T90/128 , Y02T90/14
Abstract: 电动车辆(10)用的动力控制单元(12)具备:在行驶时使用,且由冷却部(40)的第一面(90)冷却的第一电力转换器(30);在从车辆(10)外部的电源(70、72)的充电时使用,且由冷却部(40)的第二面(92)冷却的第二电力转换器(34)。第一电力转换器(30)和第二电力转换器(34)配设在从第一面(90)向第二面(92)的方向观察时的重叠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373240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098938.7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用于抑制噪声的噪声除去装置设置在动力控制单元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备设置在电力转换模块(40)的直流连接端子部(120a、120b)侧的缓冲电容器模块(100)、隔着缓冲电容器模块(100)而设置在电力转换模块(40)的直流连接端子部(120a、120b)侧的共用铁芯(102),共用铁芯(10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缓冲电容器模块(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短,缓冲电容器模块(100)及共用铁芯(102)以长度方向互相平行的方式设置,并且以缓冲电容器模块(100)和共用铁芯(10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对齐的方式配置,直流连接端子部(120a、120b)设置在共用铁芯(10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