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结构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90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1186595.0

    申请日:2021-10-12

    Inventor: 藤森胜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可减少阻碍将角撑板接合于上梁的工序的、接合作业。车体前部结构(10)包括:上梁(16);以及角撑板(17),从设于上梁(1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前侧车架(15)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与上梁本体(21)连结,且所述车体前部结构(10),角撑板(17)具有:上侧接合凸缘,从上梁本体(21)中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越过上梁本体(21)的上棱线部(26),重叠于上梁本体(21)的上表面,上梁本体(21)的上表面具有:凹部(31),成为用于与角撑板(17)的上侧接合凸缘接合的定位,凹部(31)设置至较上侧接合凸缘的后端部更靠后侧或较上侧接合凸缘的前端部更靠前侧。

    车体前部结构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9032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1186177.1

    申请日:2021-10-12

    Inventor: 藤森胜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可减少阻碍将角撑板接合于上梁的工序的、接合作业。车体前部结构(10)包括上梁(16)及角撑板(17)。上梁包括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截面大致コ字状的上梁本体(21)、及以堵塞上梁本体的开口部的方式结合于上梁本体的上梁盖构件。角撑板从前侧车架(15)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与上梁本体连结。而且,角撑板具有:第三盖部凸缘(74),从上梁本体的内侧面部(24)越过上棱线部(26),重叠于上表面部(25)。

    车体前部结构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9032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1193238.7

    申请日:2021-10-13

    Inventor: 藤森胜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可与动力源的种类无关而适用。车体前部结构(10)包括:上梁,包含截面大致コ字状的上梁本体(21)及上梁盖构件,所述上梁本体(21)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所述上梁盖构件以堵塞上梁本体(21)的开口部(33)的方式结合于上梁本体(21),其中,在上梁本体(21),包括大致L字状的加固件(30),加固件(30)具有:补强部(37),排列有与上梁本体(21)的侧面接合的多个焊接点(36);以及缺口部,设于较补强部(37)更靠车体前方。

    车身结构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1207299.3

    申请日:2016-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副车架的车身结构,在车辆碰撞时使副车架容易脱落。车身结构具有:基架(10),其被配置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副车架(30),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基架(10)的一方侧,并且被配置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架(20)的下方;连接部件(50),其连接基架(10)和侧车架(20);以及固定部件(60),其固定连接部件(50)和副车架(30)。在基架(10)上形成有从下方抵接于连接部件(50)的抵接壁(15),在抵接壁(15)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5h),在副车架(30)中的基架(10)侧的端部形成有从下方与抵接壁(15)相向的相向部(35a)。固定部件(60)穿过开口部(15h)结合于连接部件(50)和相向部(35a)。

    车身前部结构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001476.0

    申请日:2017-01-03

    Abstract: 具有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辆具备:一对减震器壳体(10);减震器座(11),其安装于各减震器壳体(10)的上部,固定有减震器;和横梁(14)等仪表板零部件,其配置于动力搭载室的后部,左右的缘部固定于左右的对应的减震器座(11)。横梁(14)等仪表板零部件的左右的缘部固定于棚板部(11-b),该棚板部(11-b)的位置低于减震器座11的减震器座上壁(11-a)。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能提高仪表板零部件的固定部的强度。

    汽车的前部车体结构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4064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323936.7

    申请日:2016-0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高将前舱壁向左右的车体框架前部嵌合、固定时的工作效率为目的。将框状的前舱壁(15)从前方嵌合到设置在左右车体框架前部的左右的第1支架(32)间的固定位置上,由从车宽方向外侧插入的第1螺栓(33)将前舱壁上。此时,由于左右的第1支架(32)具有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张开,能够将前舱壁(15)引导至固定位置的引导部(32d),因此只要将前舱壁(15)从前方嵌入左右的第1支架(32)之间,即可由引导部(32d)自动将前舱壁(15)引导至固定位置,从而易于进行由第1螺栓(33)固定前舱壁(15)的工作。(15)的左右两侧部固定在左右的第1支架(32)

    车辆前部结构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58376U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22574987.0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能够容易地组装空调装置且提升隔音性。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隔板,设置在车辆中以分隔发动机室与车室;隔音部件,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车室侧,且形成有开口部;以及空调装置,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车室侧,且嵌合于所述隔音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其中所述空调装置包括本体部、以及固定部凸缘,所述本体部嵌合于所述开口部,所述固定部凸缘自所述本体部向周围延伸而从所述隔音部件的车室侧抵接于所述隔音部件,且在所述本体部的比所述固定部凸缘更靠近所述前隔板的一侧,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隔音部件之间形成有空间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