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20727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196446.8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4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通过备用轮胎托架收纳备用轮胎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0)具有框架部(72)和轮胎罩(73)。在轮胎罩(73)的外表面形成有埋入槽部(94)。在该埋入槽部(94)中埋设框架部(72)。框架部(72)的左右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左右的前支承部(31)上。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后支承部(33)上。通过后支承部(33)使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备用轮胎(25)配置在轮胎收纳位置(P1)和轮胎拆装位置(P2)。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542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1233966.5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在该汽车电池安装结构中,电池基座(13)的腿部(30)由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金属板形成,且越向上宽度越大,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开口(31d、32d),并且,在腿部(30)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弯曲部(34、35),下端弯曲部(34、35)被固定于前侧车架(5)的上表面(5b),在腿部(30)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卡止部(38、39),该上端卡止部(38、39)在开口(31d、32d)的上方卡止于电池夹紧部件。据此,在车辆发生前侧碰撞时也能维持电池夹紧螺栓的钩部对电池基座卡止部件的卡止。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207299.3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副车架的车身结构,在车辆碰撞时使副车架容易脱落。车身结构具有:基架(10),其被配置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副车架(30),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基架(10)的一方侧,并且被配置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架(20)的下方;连接部件(50),其连接基架(10)和侧车架(20);以及固定部件(60),其固定连接部件(50)和副车架(30)。在基架(10)上形成有从下方抵接于连接部件(50)的抵接壁(15),在抵接壁(15)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5h),在副车架(30)中的基架(10)侧的端部形成有从下方与抵接壁(15)相向的相向部(35a)。固定部件(60)穿过开口部(15h)结合于连接部件(50)和相向部(35a)。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54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1233966.5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池安装结构,在该汽车电池安装结构中,电池基座(13)的腿部(30)由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金属板形成,且越向上宽度越大,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开口(31d、32d),并且,在腿部(30)的下端设置有下端弯曲部(34、35),下端弯曲部(34、35)被固定于前侧车架(5)的上表面(5b),在腿部(30)的上端设置有上端卡止部(38、39),该上端卡止部(38、39)在开口(31d、32d)的上方卡止于电池夹紧部件。据此,在车辆发生前侧碰撞时也能维持电池夹紧螺栓的钩部对电池基座卡止部件的卡止。
-
公开(公告)号:CN106240646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610323936.7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高将前舱壁向左右的车体框架前部嵌合、固定时的工作效率为目的。将框状的前舱壁(15)从前方嵌合到设置在左右车体框架前部的左右的第1支架(32)间的固定位置上,由从车宽方向外侧插入的第1螺栓(33)将前舱壁(15)的左右两侧部固定在左右的第1支架(32)上。此时,由于左右的第1支架(32)具有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张开,能够将前舱壁(15)引导至固定位置的引导部(32d),因此只要将前舱壁(15)从前方嵌入左右的第1支架(32)之间,即可由引导部(32d)自动将前舱壁(15)引导至固定位置,从而易于进行由第1螺栓(33)固定前舱壁(15)的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09785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075827.2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从前立柱向车身前方延伸的上部构件(9)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内凸缘(56)。覆盖减震器的后方的高刚性的后壁部件(55)以在上下方向上与该上部构件(9)搭接的高度配置在上部构件(9)的车宽方向内侧。后壁部件(55)的纵壁部(55-a)在与上部构件(9)内的隔壁部件于车宽方向上排列的位置上与内凸缘(56)连接。据此,能有效地利用上部构件的截面,并由上部构件以较高的刚性来支承施加至减震器座的行驶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1920727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196446.8
申请日:2010-06-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4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通过备用轮胎托架收纳备用轮胎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0)具有框架部(72)和轮胎罩(73)。在轮胎罩(73)的外表面形成有埋入槽部(94)。在该埋入槽部(94)中埋设框架部(72)。框架部(72)的左右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左右的前支承部(31)上。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后支承部(33)上。通过后支承部(33)使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备用轮胎(25)配置在轮胎收纳位置(P1)和轮胎拆装位置(P2)。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5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1207299.3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副车架的车身结构,在车辆碰撞时使副车架容易脱落。车身结构具有:基架(10),其被配置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副车架(30),其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被配置在基架(10)的一方侧,并且被配置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车架(20)的下方;连接部件(50),其连接基架(10)和侧车架(20);以及固定部件(60),其固定连接部件(50)和副车架(30)。在基架(10)上形成有从下方抵接于连接部件(50)的抵接壁(15),在抵接壁(15)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开口部(15h),在副车架(30)中的基架(10)侧的端部形成有从下方与抵接壁(15)相向的相向部(35a)。固定部件(60)穿过开口部(15h)结合于连接部件(50)和相向部(35a)。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001476.0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Abstract: 具有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前部结构的车辆具备:一对减震器壳体(10);减震器座(11),其安装于各减震器壳体(10)的上部,固定有减震器;和横梁(14)等仪表板零部件,其配置于动力搭载室的后部,左右的缘部固定于左右的对应的减震器座(11)。横梁(14)等仪表板零部件的左右的缘部固定于棚板部(11-b),该棚板部(11-b)的位置低于减震器座11的减震器座上壁(11-a)。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能提高仪表板零部件的固定部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24064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323936.7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高将前舱壁向左右的车体框架前部嵌合、固定时的工作效率为目的。将框状的前舱壁(15)从前方嵌合到设置在左右车体框架前部的左右的第1支架(32)间的固定位置上,由从车宽方向外侧插入的第1螺栓(33)将前舱壁上。此时,由于左右的第1支架(32)具有前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张开,能够将前舱壁(15)引导至固定位置的引导部(32d),因此只要将前舱壁(15)从前方嵌入左右的第1支架(32)之间,即可由引导部(32d)自动将前舱壁(15)引导至固定位置,从而易于进行由第1螺栓(33)固定前舱壁(15)的工作。(15)的左右两侧部固定在左右的第1支架(3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