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57250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680000243.9
申请日:2006-03-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 , B82Y30/00 , H01M4/02 , H01M4/0421 , H01M4/0426 , H01M4/38 , H01M4/52 , H01M4/667 , H01M4/8803 , H01M4/8867 , H01M4/90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电极及其制造方法,该电化学电极不使用导电性载体,在保持过渡金属(镍)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将其用于大表面积的活性层。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极包括导电性基材和在该导电性基材上形成的活性层,其中,(1)上述活性层是多个一次颗粒凝集而成的具有树枝状结晶结构的含镍纳米结构体,(2)上述各一次颗粒由中心部和其周围的覆盖部构成,上述中心部由镍纳米结晶构成,上述覆盖部由镍氧化膜构成。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获得镍纳米结晶颗粒的工序1;通过在上述镍纳米结晶颗粒的表面形成镍氧化膜,获得一次颗粒的工序2;和通过使上述一次颗粒在略垂直于导电性基材的方向堆积在该导电性基材上,形成上述多个一次颗粒凝集而成的树枝状结晶结构的工序3。
-
公开(公告)号:CN101375423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780001232.7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热发电性能、能够应用于更多用途的,使用热发电元件的发电方法、热发电元件和热发电器件。该热发电元件包括:相互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和被第一和第二电极夹持,并且与第一和第二电极两者电连接的叠层体,叠层体具有交互地叠层有SrB6层和含有Cu、Ag、Au或Al的金属层的结构,金属层与SrB6层的厚度的比在金属层∶SrB6层=20∶1~2.5∶1的范围内,SrB6层和金属层的叠层面相对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的方向,以20°以上50°以下的倾斜角θ倾斜,由于在元件的与上述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温度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
-
公开(公告)号:CN101219401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03969.9
申请日:2004-06-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B01J35/04 , H01G9/20 , B01J23/42 , C04B35/52 , C04B38/00 , H01L31/04 , H01L31/18 , H01L51/48 , H01M14/00 ,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31 , B01J21/063 , B01J23/42 , B01J35/04 , B01J37/0009 , B01J37/0018 , B01J37/084 , C04B35/46 , C04B35/524 , C04B35/624 , C04B35/62655 , C04B38/00 , C04B2111/00827 , C04B2111/94 , C04B2235/3232 , C04B2235/408 , C04B2235/441 , C04B2235/5409 , C04B2235/6028 , C04B2235/608 , C04B2235/80 , H01M8/0606 , Y02E10/542 , Y02P70/521 , Y02P70/56 , Y10T428/249962 , C04B35/52 , C04B41/50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引发有效光催化反应或光电极反应的氧化物半导体的多孔体。本发明涉及多孔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多孔体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具有网状结构骨架的氧化物半导体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含有具有网状结构骨架的铸型材料的湿润凝胶中,在所述骨架上覆盖氧化物半导体前体,得到氧化物半导体前体复合湿润凝胶的前处理工序;对所述复合湿润凝胶进行干燥,得到氧化物半导体前体复合干燥凝胶的干燥工序;和在含氧的气体氛围中,对所述干燥凝胶进行热处理,除去所述具有网状结构骨架的铸型材料,得到氧化物半导体多孔体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14728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680009283.X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90 , H01M8/10 , H01M12/06 , C07D487/22 , C07F1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22 , H01M4/90 , H01M4/92 , H01M8/16 , H01M12/06 , H01M2004/8689 , Y02E60/527
Abstract: 本发明用于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设备的氧极或空气极。提供一种能够在高电位下进行氧的电化学还原的稳定性优异的氧还原用电极。本发明的氧还原用电极含有由结构式(1)表示的四吡嗪并四氮杂卟啉钴衍生物作为催化剂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0347094C
公开(公告)日:2007-11-07
申请号:CN200480015844.8
申请日:2004-08-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 C01G45/02 , C01P2004/03 , C01P2004/32 , C01P2004/50 , C01P2004/64 , C01P2006/40 , H01M4/9016 , H01M2004/8689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氧还原催化能力的氧还原电极。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锰氧化物的一次粒子聚结而成的二次粒子构成、并具有氧还原催化能力的锰氧化物纳米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具有通过将激光照射在由锰氧化物构成的靶板上,使靶板的构成物质脱离,并使脱离的物质堆积在与所述靶板大致平行相对的基板上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898830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580001321.2
申请日:2005-04-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22 , H01M4/8605 , H01M4/8668 , H01M4/9016 , H01M4/9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极和燃料电池。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的电极和燃料电池。1.在电极基材上具有包含固体高分子和催化活性粒子的催化层的电极,该固体高分子含有由下述结构通式(1)表示的单体作为构成成分。式中,R1、R2、R3和R4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8的1价的烃基。m和n分别独立地表示2~4的整数。2.具有前述催化层的燃料电池;以及,3.用前述固体高分子覆盖燃料电池的表面的体内植入用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787961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80000380.8
申请日:2005-02-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具有优异氧还原特性(氧还原催化能力)的氧还原电极。本发明涉及下述发明:(1)一种锰氧化物纳米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锰氧化物纳米结构体具有由一次粒子聚结而成的树枝状晶体结构,将惰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氛围气体,该氛围气体中氧气的比率以质量流量比计为0.05%以上0.5%以下,具有:在上述氛围气体中,通过将激光照射在由锰氧化物形成的靶板上,使靶板的构成物质脱离,并使该脱离物质堆积在与上述靶板大致平行相对的基板上,得到上述具有树枝状晶体结构的锰氧化物纳米结构体的工序,和(2)一种氧还原电极,含有:具有由一次粒子聚结而成的树枝状晶体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体。
-
公开(公告)号:CN1717825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480001619.9
申请日:2004-04-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28 , H01M4/8605 , H01M4/96 , H01M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还原用电极以及使用氧还原用电极的电化学元件,作为有效利用含有利用酵母类之后所产生的酵母类的废弃物的方法,通过炭化,可与其它材料的炭化物一样,适用于一般的吸附剂、干燥剂、土壤改良剂和催化剂等用途,为了扩大在产业上的利用,需要探索新的用途。通过将含有酵母类的材料炭化得到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炭化物,载持并用在透气的导电性基体上,能够得到可电化学还原氧的电极。通过将本炭化物配置在离子通道和氧通道的交叉点,即能以比较小的过电压(阻抗)顺利地进行氧的电化学还原,能够得到大的电动势,提供从未揭示过的新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3038394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80037527.6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3/04 , C07C1/02 , C25B1/003 , C25B9/06 , C25B15/08 , Y02E60/364 , C07C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还原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具备以下的工序。准备具备以下部分的二氧化碳还原装置的工序(a):阴极室(102)、阳极室(105)和固体电解质膜(106),其中,阴极室具备工作电极(101),工作电极具备金属或金属化合物,阳极室具备对电极(104),对电极在表面具备由氮化物半导体形成的区域,在阴极室的内部保持有第1电解液(107),在阳极室的内部保持有第2电解液(108),工作电极与第1电解液相接,对电极与第2电解液相接,固体电解质膜夹在阴极室和阳极室之间,第1电解液含有二氧化碳,工作电极与对电极电连接,并且在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之间,未电夹置电源。对区域照射具有250nm以上、400nm以下波长的光,将第1电解液所含有的二氧化碳还原的工序(b);其中,不对工作电极照射光。
-
公开(公告)号:CN102812158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80014708.7
申请日:2011-09-2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C25B5/00 , B01J35/02 , C01B31/18 , C07C1/12 , C07C9/04 , C07C53/02 , C25B1/00 , C25B3/04 , C25B11/06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法具备以下的工序:准备装置的工序(a),该装置具备阴极室(102)、阳极室(105)和固体电解质膜(106),其中,阴极室具备阴极电极(101),阳极室具备阳极电极(104),阳极电极具备氮化物半导体区域(302),氮化物半导体区域的一部分表面被镍或钛区域(303)覆盖,区域(303)接触氮化物半导体区域,在阴极室中保持第1电解液(107),在阳极室中保持第2电解液(108),阴极电极接触第1电解液,阳极电极接触第2电解液,第1电解液含有二氧化碳,阴极电极与阳极电极电连接,阳极电极具备阳极电极端子(111),区域(303)与阳极电极端子隔开;和对氮化物半导体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照射具有250nm以上且400nm以下波长的光,还原第1电解液中的二氧化碳的工序(b),其中,也对区域(303)照射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