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30826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810356708.9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显示模块、照明模块、发光装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包括:一对电极;以及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EL层,其中,所述EL层包括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射光谱存在于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射光谱短波长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荧光物质和主体材料,所述荧光物质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中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能够将三重态激发能转换为发光的物质,所述主体材料的单重态激发能级比所述荧光物质的单重态激发能级高,并且所述主体材料的三重态激发能级比所述荧光物质的三重态激发能级低。

    发光元件、显示模块、照明模块、发光装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9827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356707.4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显示模块、照明模块、发光装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包括:一对电极;以及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EL层,其中,所述EL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射光谱存在于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射光谱短波长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荧光物质和主体材料,所述荧光物质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中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物质、第一有机化合物和第二有机化合物,所述物质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中发射光,所述荧光物质包含芘骨架,所述主体材料包含稠合芳香环,并且所述主体材料的三重态激发能级比所述第一有机化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级及所述第二有机化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级低。

    半导体器件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514174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610085692.3

    申请日:2012-09-20

    Abstract: 本发明题为“半导体器件”。包括氧化物半导体膜的半导体器件中的导通态电流的降低得到抑制。一种晶体管,包括:氧化物半导体膜;绝缘膜,包含氧和硅;栅电极,与氧化物半导体膜相邻,氧化物半导体膜设置成与绝缘膜相接触并且至少与栅电极重叠;以及源电极和漏电极,电连接到氧化物半导体膜。在氧化物半导体膜中,第一区域(其设置成接触与绝缘膜的界面并且具有小于或等于5 nm的厚度)具有低于或等于1.0 at.%的硅浓度,以及氧化物半导体膜中与第一区域不同的区域具有比第一区域低的硅浓度。

    发光元件、显示模块、照明模块、发光装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59827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56707.4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显示模块、照明模块、发光装置、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照明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包括:一对电极;以及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EL层,其中,所述EL层包括第一发光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发射光谱存在于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发射光谱短波长一侧,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荧光物质和主体材料,所述荧光物质在所述第一发光层中发射光,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物质、第一有机化合物和第二有机化合物,所述物质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中发射光,所述荧光物质包含芘骨架,所述主体材料包含稠合芳香环,并且所述主体材料的三重态激发能级比所述第一有机化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级及所述第二有机化合物的三重态激发能级低。

    半导体装置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54932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1980009097.3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高工作频率的半导体装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晶体管的半导体装置,其中晶体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氧化物、第一氧化物上的第二氧化物、第二氧化物上的第三氧化物、第三氧化物上的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导电层、以及第四绝缘层,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具有与第二氧化物重叠的区域,第二导电层、第三绝缘层及第三氧化物的侧面大致对齐,第四绝缘层与第二导电层、第三绝缘层以及第三氧化物的侧面和第二氧化物的顶面的一部分接触,在晶体管的沟道宽度方向上,不与第二氧化物重叠的区域中的第二导电层的底面的高度为基准时的第二氧化物的底面的高度为‑5nm以上且小于0n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