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1819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80009635.0
申请日:2008-03-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22 , C22C5/02 , C22C5/04 , C22C14/00 , C22C16/00 , C22C27/02 , C23C14/16 , C23C14/165 , C23C14/345 , H01M8/0206 , H01M8/0208 , H01M8/021 , H01M8/0228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金属隔板(1)是使用表面为平面的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凹状的气体流路的金属基材(2)制造的燃料电池用金属隔板,在所述金属基材(2)的表面具有:含有从Zr、Nb、Ta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非贵金属而成的耐酸性金属被膜(3)、及在该耐酸性金属被膜(3)上含有从Au、Pt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贵金属和从Zr、Nb、Ta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非贵金属而成的导电性合金被膜(4)。另外,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金属隔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耐酸性金属被膜的工序(S1)和形成导电性合金被膜的工序(2)。根据这种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酸性优异,且接触电阻低的燃料电池用金属隔板及其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519779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810185515.8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28 , H01M8/0206 , H01M8/0215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成为导电性、耐腐蚀性、耐氢吸收性优异的电极用钛材的电极用钛材的表面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电极用钛材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含如下工序:在由纯钛或钛合金构成的钛材的表面形成10nm以上、80nm以下厚度的氧化钛层的氧化钛层形成工序;通过PVD法,在所述氧化钛层之上将含有从Au、Pt、Pd中选择的至少1种贵金属形成为2nm以上厚度的贵金属层的贵金属层形成工序;以300℃以上、800℃以下的温度对形成有所述贵金属层的钛材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763253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180010391.X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集电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纯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铝箔和形成于铝箔的一面或两面的表面层,表面层含有10~95原子%的C,此外还含有第四族元素~第六族元素之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为5~90原子%。另外,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由此,集电体向电解液的溶出得到防止,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在界面的密接性提高,能够使电池寿命增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525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80008811.5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06 , H01M8/0213 , H01M8/0228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能高生产率地形成的碳膜长期维持低接触电阻而能使用于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隔板。燃料电池隔板(10)具备由钛或钛合金构成的基材(1)和在基材1上压接碳粉而形成的覆盖表面的导电性的碳层(2),在基材(1)与碳层(2)之间,基材(1)的Ti和碳层(2)的C由于热处理发生反应而生成的粒状的碳化钛(31)及碳固溶钛(32)相连而形成中间层(3)。
-
公开(公告)号:CN10316592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44386.3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抑制基材即钛材的损失的同时从钛制燃料电池隔板材除去含有碳系导电性材料的导电层的方法。本发明的钛制燃料电池隔板材在由纯钛或者钛合金形成的基材上形成含有碳系导电性材料的导电层,在所述基材和所述导电层之间形成含有碳化钛的中间层,所述方法用于从钛制燃料电池隔板材除去所述导电层,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钛制燃料电池隔板材浸渍于含有硝酸以及过氧化氢中任意一者的水溶液中、或者浸渍于混合含有硝酸以及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763253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80010391.X
申请日:2011-0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61 , H01M4/663 , H01M4/6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集电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纯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铝箔和形成于铝箔的一面或两面的表面层,表面层含有10~95原子%的C,此外还含有第四族元素~第六族元素之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为5~90原子%。另外,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层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由此,集电体向电解液的溶出得到防止,集电体与活性物质在界面的密接性提高,能够使电池寿命增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460233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080024297.5
申请日:2010-06-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0 , C23C14/185 , C23C14/3414 , G02B5/0808 , Y10T428/12993 , Y10T428/243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反射膜,其在利用溅射法成膜的情况下具有比纯Al膜高的反射率,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耐酸性以及耐湿性,因而即使没有保护被膜,也很难引起反射率降低,本发明的铝合金反射膜合计含有0.4~2.5at%的选自Sc、Y、La、Gd、Tb及Lu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余量包含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出的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为4nm以下。另外,提供具有该反射膜的汽车用灯具、照明设备。此外,提供用于形成该反射膜的铝合金溅射靶。
-
公开(公告)号:CN102141642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22270.9
申请日:2011-01-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5853 , C22C21/00 , C23C14/205 , G02B5/0858 , Y10T428/2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射膜层叠体,是以高生产性、低成本提供具有极力减少针孔的保护膜,并作为其结果提高具有纯Al膜或Al基合金膜的反射膜层叠体的耐碱性和耐温水性,在碱环境和温水环境中的Al的溶出和氧化引起的Al膜的反射率的下降难以发生的反射膜层叠体。本发明的反射膜层叠体,在基体上作为第1层具有纯Al膜或Al基合金膜,在所述第1层上作为第2层具有包括从由Zr、Cr、Y、Nb、Hf、Ta、W、Ti、Si和Mo构成的群中选出的一种以上元素的金属的氧化物膜,所述第2层的厚度为0.1~10nm。
-
公开(公告)号:CN101908618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96371.3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的充放电容量且能够改善伴随充放电循环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劣化,并且可以以高速充放电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10)的特征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10)是在负极集电体(1)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2)而成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2)是在非晶质碳中分散1~40at%的Sn和3~20at%的选自4A、5A、6A族元素中的至少一种金属而成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814615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16762.X
申请日:2010-02-0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06 , H01M8/0208 , H01M8/0213 , H01M8/0226 , H01M8/0228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兼备高导电性和耐腐蚀性且在燃料电池内可以长期稳定地使用的燃料电池用隔板及其制造方法。燃料电池用隔板(1)具备由纯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基板(2)和形成于基板(2)上的镀敷层(3),镀敷层(3)具备形成于基板(2)侧的铜层(3a)和形成于铜层(3a)上的锡层(3b),锡层(3b)形成于最表层,铜层(3a)的厚度在0.10μm以上,且锡层(3b)的厚度除以铜层(3a)的厚度的值为0.1~5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