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6125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76187.0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能系统的异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自供电线圈的无线传能异物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自供电模块和异物检测模块,所述自供电模块包括自供电线圈和整流电路,所述异物检测模块包括相连接的异物检测线圈和异物检测控制电路。本发明基于能量发射线圈本身会产生磁场,设置自供电线圈将这部分磁场转化成电能为异物检测线圈供电,而自供电线圈与异物检测线圈均安装在能量发射线圈上方或下方,将异物检测线圈及其处理电路与能量发射线圈集成,简化了系统结构,大幅度缩短异物检测线圈的供电引线,避免因通信线过长造成较大的干扰,提高异物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612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70482.5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DD型线圈的无线传能金属异物检测系统及方法,其异物检测线圈采用由多个DD型线圈排置而成的DD型线圈阵列,在正常状态下DD型线圈与发射线圈解耦,可避免强磁场的双向干扰,保持发射线圈功率的稳定传输。而在异物进入时,异物的介入破坏检测线圈的解耦状态,从而在强磁场的影响下阻抗变化明显,从而通过检测各个DD型线圈的阻抗变化可确定异物存在的位置,可保证对异物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故而,本发明实现了在无异物介入时,在发射线圈充电过程中避免发射线圈和检测线圈之间的双向干扰,而在有异物介入时精确地识别金属异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71445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85086.5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EV‑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定位线圈检测位置的EV‑WPT系统及其位置检测方法,该系统设有定位线圈,定位线圈包括对称分布于XOY平面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子定位线圈,四个子定位线圈与发射线圈的四个角相对。本发明通过在汽车端安放四个子定位线圈分布于四个象限,并分别对应于发射线圈的四个角,当电动汽车通过发射线圈时,四个子定位线圈同时接收能量,通过对比四个子定位线圈的电压,判定耦合机构是否正对,以及判定电动汽车的偏移情况,在子定位线圈功耗小于0.5W的情况下,完成汽车误差不超过3cm的精确定位,进而解决无线充电由于偏移导致的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3303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58617.1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率与数据无线并行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动态无线充电的功率与数据并行传输系统,将发射导轨设计为包括等距离顺序排置的N个发射器,N≥3;每个发射器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Q型线圈、第一DD型线圈和第二DD型线圈;当前发射器的第二DD型线圈置于当前发射器的第一Q型线圈的中空区域中;当前发射器的第一DD型线圈置于前一个发射器的第二DD型线圈上,功率通过磁耦合器产生的相对低频的磁场传输,而数据通过由等效寄生电容器组成的高频电场传输,由于磁耦合器、调谐电容器和相应的原副边数据传输电路、原副边控制器、控制开关的精细设计,可以在接收器移动时动态构建功率和数据传输通道,且功率和数据传输之间互不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660508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79018.8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沈涛 , 蒙锋 , 董金熹 , 刘浠流 , 丁惠贤 , 陈冠霖 , 苏东 , 肖静 , 王智慧 , 李小飞 , 吴晓锐 , 徐海峰 , 韩帅 , 林锐 , 龚文兰 , 陈绍南 , 吴宁
IPC: B60L53/65 , B60L5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EV‑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接收侧拓扑切换进行身份识别的EV‑WPT系统,包括电能发射端和电能接收端,电能接收端设有可变换拓扑的副边补偿网络;该EV‑WPT系统还包括原边控制器、副边控制器以及电流检测电路;副边补偿网络在副边控制器的控制下在第一副边补偿网络和第二副边补偿网络之间切换。通过对副边补偿拓扑切换前后的原边输出电流进行分析,完成对电动汽车的身份识别,当身份识别通过后再建立原副边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正常充电,从而避免为与电能发射端不匹配的电动汽车充电,可确保充电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67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842719.4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2J50/00 , H02J50/12 , H02J3/32 , H01F5/00 , B60L53/122 , B60L53/34 ,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向MC‑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磁耦合机构包括外部密绕线圈和内部疏绕线圈,外部密绕线圈可以确保线圈自感、互感满足最基础的功率传输要求,内部疏绕线圈可以使得磁场分布更均匀,综合提升线圈的抗偏移特性。外密内疏式线圈可以减少线圈的用线量和成本,降低线圈自感和内阻。车载端线圈采用多层密绕的方式绕制而成,可提升车载端线圈的自感和互感,以保证能量传输能达到相应的性能要求。在地面端线圈外径有所限制的前提下,该参数设计方法通过参数化扫描和3d仿真,得到磁耦合机构几个参数的最佳关系,在保证充足互感的情况下,使系统拥有更好的抗偏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76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858969.7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yTorch的LCC‑S型WPT系统负载与自互感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检测LCC‑S型WPT系统的输入电流和传输距离;将输入电流和传输距离输入至神经网络模型,以得到LCC‑S型WPT系统中线圈的自感、线圈间的互感以及负载;神经网络模型基于PyTorch框架得到。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PyTorch神经网络的LCC‑S型WPT系统负载与自互感识别方法,通过对LCC‑S型WP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系统模型的检测输入参数,将参数识别问题等效为机器学习的非线性拟合问题,识别精度有较大提升,且系统结构更为复杂,识别参数更多,更有利于对系统的实时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7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53096.8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肖静 , 唐春森 , 李小飞 , 吴晓锐 , 尹立群 , 袁文杰 , 龚文兰 , 韩帅 , 吴宁 , 莫宇鸿 , 陈绍南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张龙飞 , 王智慧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边LCC与线圈集成的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流反馈系统,在能量接收线圈中绕制有副边集成电感线圈,在能量发射线圈中绕制有电流反馈接收线圈,能量发射线圈与能量接收线圈均设置成Q型线圈;副边集成电感线圈和电流反馈接收线圈均设置成“8”字型线圈;能量发射线圈连接在含有原边LCC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上,能量接收线圈连接在含有副边LCC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上,副边LCC补偿网络由副边集成电感线圈与电容Cf2和电容Cs构成,电流反馈接收线圈与反馈电流提取电路连接。本发明既实现原边向副边的功率传输,又实现副边向原边的信号反馈,两条通道互不影响,可快速实现副边电流反馈,便于本地闭环控制,稳定系统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7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858969.7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PyTorch的LCC‑S型WPT系统负载与自互感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检测LCC‑S型WPT系统的输入电流和传输距离;将输入电流和传输距离输入至神经网络模型,以得到LCC‑S型WPT系统中线圈的自感、线圈间的互感以及负载;神经网络模型基于PyTorch框架得到。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PyTorch神经网络的LCC‑S型WPT系统负载与自互感识别方法,通过对LCC‑S型WP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系统模型的检测输入参数,将参数识别问题等效为机器学习的非线性拟合问题,识别精度有较大提升,且系统结构更为复杂,识别参数更多,更有利于对系统的实时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37814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73091.4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能量发射装置及电动汽车地埋式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外壳,所述发射端外壳中设置有线圈承载板,所述线圈承载板上方承载有无线能量发射线圈,所述线圈承载板的下方紧贴铺设有磁芯,在所述磁芯的下方还设置有无线能量发射电路,所述无线能量发射电路与所述无线能量发射线圈电性连接。其效果为:无线能量发射装置可布置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区域,利用无线能量发射线圈与电动汽车的接收线圈进行无线耦合的方式,使得电能可从无线能量发射线圈高效传输至电动车接收线圈,以实现对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无线充电,全程无需插接线,人为干预小,操作更加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