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10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67799.5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可变电容控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副边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无线充电系统发射、接收线圈互感系数变化导致输出功率变化,输出稳定性差的问题。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包括原边补偿电路和发射线圈Lp,所述接收端接收线圈LS和副边补偿电路,所述原边补偿电路和副边补偿电路为对称设置的LCC网络补偿结构;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副边补偿电容CS、副边补偿电容Cf2和副边补偿电感Lf2,所述副边补偿电容Cf2为可变电容。本申请通过对设置可变电容对副边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使得当互感系数发生变化时,输出功率维持不变,提升了系统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7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1135.7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短导轨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短导轨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线圈电流同步控制方法及系统,首先在总线上通过一个直流电源单元为所有发射端的逆变器提供一个总线驱动信号,可以减小相邻发射线圈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然后实时检测线圈电流与总线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根据相位差延时调整单个发射端的驱动信号,使发射线圈电流和总线驱动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始终保持在期望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及系统可以使各线圈电流相位在参数漂移和互感变化情况下实现同步。
-
公开(公告)号:CN115447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953044.0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龚文兰 , 袁文杰 , 唐春森 , 肖静 , 尹立群 , 王智慧 , 吴晓锐 , 韩帅 , 陈绍南 , 吴宁 , 莫宇鸿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张龙飞 , 李小飞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额外耦合通道的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压反馈系统,在能量接收线圈中绕制有信号发射线圈,在能量发射线圈中绕制有信号接收线圈,能量发射线圈与能量接收线圈均设置成Q型线圈,二者相互耦合且形状和尺寸相适应;信号发射线圈和信号接收线圈均设置成“8”字型线圈,二者相互耦合且形状和尺寸相适应;能量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连接,能量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连接,信号发射线圈与副边电压采样电路连接,信号接收线圈与反馈电压提取电路连接。其效果是:既能实现原边向副边的功率传输,又能实现副边向原边的信号反馈,两条通道互不影响,可快速实现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压反馈,便于本地闭环控制,稳定系统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4740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953044.0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龚文兰 , 袁文杰 , 唐春森 , 肖静 , 尹立群 , 王智慧 , 吴晓锐 , 韩帅 , 陈绍南 , 吴宁 , 莫宇鸿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张龙飞 , 李小飞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额外耦合通道的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压反馈系统,在能量接收线圈中绕制有信号发射线圈,在能量发射线圈中绕制有信号接收线圈,能量发射线圈与能量接收线圈均设置成Q型线圈,二者相互耦合且形状和尺寸相适应;信号发射线圈和信号接收线圈均设置成“8”字型线圈,二者相互耦合且形状和尺寸相适应;能量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连接,能量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连接,信号发射线圈与副边电压采样电路连接,信号接收线圈与反馈电压提取电路连接。其效果是:既能实现原边向副边的功率传输,又能实现副边向原边的信号反馈,两条通道互不影响,可快速实现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压反馈,便于本地闭环控制,稳定系统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9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158.X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集成电感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自适应方法,首先确定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双边LCC型补偿网络,以实现恒流输出,并采用控制回路通过调节逆变器的移相角α使系统保持恒流输出;其次,将副边谐振电感集成在副边线圈中,并采用特定的接线方式,使阻抗角成感性,正对时为感性最强,偏移时感性最弱;并在完全配谐的情况下,通过参数设计,在移相保证输出恒定过程中,都实现了软开关,且角度在可接受范围。本发明整体上提升了系统功率密度,实现了接收端轻量化,并减小了集成电感对系统输入阻抗的影响,通过设计,还提高了系统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9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06187.9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轻薄型发射装置,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通过在线圈槽板的一面按不同深度分层叠合开设有发射线槽和通讯线槽,发射线槽和通讯线槽中对应绕制有能量发射线圈和通讯线圈,线圈槽板的板面上靠近其一组对称的边缘分别顺向开设两个过线槽口,线圈槽板上设置有四个按照2×2排列的异物检测线圈模块,四个异物检测线圈模块的引出线分别穿过四个过线槽口与四个异物检测电路连接利用线圈槽板将多组线圈叠合安装使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变得更薄,以解决多组线圈叠合使用使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过厚影响汽车停放充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6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88890.9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运放特性的金属异物检测方法及系统,检测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在检测区域铺设异物检测线圈,并通过配谐电路连接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上;S2: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加载输入信号,检测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S3:判定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值与参考电压值之间的压差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如果超过,则认定存在金属异物。其效果是:电路简单,检测方便,能够快速的实现异物检测,同时方便定位,保障了无线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971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06219.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道散热的电动汽车发射端控制装置,属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矩形的箱体,箱体内分区设置有电源模块与电路板,对应电源模块与电路板在箱体两侧内壁均设置有风道,风道分别用于进风与出风且其风口大小与对应的电源模块或电路板相适应,风道均通过箱体侧壁开设的风道口与外部连通,通过这种设置的风道可以定点通风散热的同时气流可以全面覆盖发热点,以解决发射端控制装置箱体内部由于结构复杂,气流很难准确全面的到达发热点,导致不能充分的进行散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78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53096.8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肖静 , 唐春森 , 李小飞 , 吴晓锐 , 尹立群 , 袁文杰 , 龚文兰 , 韩帅 , 吴宁 , 莫宇鸿 , 陈绍南 , 陈卫东 , 郭敏 , 郭小璇 , 张龙飞 , 王智慧 , 左志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边LCC与线圈集成的无线充电汽车副边电流反馈系统,在能量接收线圈中绕制有副边集成电感线圈,在能量发射线圈中绕制有电流反馈接收线圈,能量发射线圈与能量接收线圈均设置成Q型线圈;副边集成电感线圈和电流反馈接收线圈均设置成“8”字型线圈;能量发射线圈连接在含有原边LCC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上,能量接收线圈连接在含有副边LCC补偿网络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上,副边LCC补偿网络由副边集成电感线圈与电容Cf2和电容Cs构成,电流反馈接收线圈与反馈电流提取电路连接。本发明既实现原边向副边的功率传输,又实现副边向原边的信号反馈,两条通道互不影响,可快速实现副边电流反馈,便于本地闭环控制,稳定系统输出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914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77734.9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发射线圈分段串联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包括多个沿汽车行驶路径排列分布的发射线圈,发射线圈两两一组构成一个发射单元,每一个发射单元中的两个发射线圈之间通过谐振电容串联,每一个发射单元通过一个逆变箱连接直流母线,接收端包括沿着汽车行驶方向呈前后布置的两个接收线圈,两个接收线圈分别配置有副边补偿网络和整流电路,且两个整流电路并联输出为负载供电;发射端中的每个发射单元根据接收端中的两个接收线圈的位置动态切换供电,两个接收线圈不同时正对同一个发射单元中的两个发射线圈,且也不同时处于过渡区状态。其效果是:提高了安全性能,节约了元器件成本,功率输出相对平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