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02513C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01813418.1
申请日:2001-07-19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18
Abstract: 一种耐振性良好、脉冲(直)线性特性和时间响应性高的光电倍增管,第4级及第6级~第9级倍增极(Dy4、Dy6~Dy9)使用和第2级倍增极(Dy2)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倍增极。另外,第3级及第5级倍增极(Dy3~Dy5)使用比第2级倍增极(Dy2)小的倍增极。以形成于相互相向的倍增极之间的倍增极内部空间路线横穿管轴(X)的方式排列10级的倍增极(Dy1~Dy10)。阳极(A)使用网眼状阳极(A),网眼状阳极(A)相对于管轴(X)来说,配设在与第2级倍增极(Dy2)相反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229850C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00819509.9
申请日:2000-05-08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5)由金属制侧管(2)及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和芯柱板(4)构成。在侧管(2)的一端开口部(A)上设置扎入部(20),所述扎入部(20)以扎入的方式埋入到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内,确保侧管(2)与受光面板(2)的接合部分处极高的气密性。设在侧管(2)上的扎入部(20)沿侧管(2)的轴向方向陡峭地延伸,可以尽可能靠近地将扎入部(20)埋设到受光面板的侧面(3c)内。借此,可以把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到接近100%,使受光面板(3)的空闲区域尽可能地接近于零。这样,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1)即可提高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又可确保受光面板(3)与侧管(2)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463C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99806918.3
申请日:1999-06-01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04 , G01N23/046 , G01N23/06 , G01N2223/419 , H01J43/28
Abstract: 为了提供使光电倍增管密集,谋求提高光的检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单元,使金属制侧管(2)的外周面(2b)之间相互面接触,因此能够实现光电倍增管(1)的高密度排列。还能够使各个光电倍增管(1)的侧管(2)之间电连接,能够简单地使相互的侧管(2)之间成为等电位,在各个光电倍增管(1)中,不需要个别地进行杆销(10)与侧管(2)的电连接作业,单元的组装作业良好。这样,如果谋求光电倍增管(1)的单元化,则在组装了多个光电倍增管(1)的装置(例如伽玛照相机等)中把所希望的光电倍增管(1)更换为新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一个一个地更换光电倍增管(1)这样的繁琐作业,可以谋求简化更换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452782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0819511.0
申请日:2000-05-08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由侧管(2)及受光面板和芯柱板构成。侧管通过将上翘的多个框部(80)组合而构成。侧管的受光面板的开口部端面上的相当于各拐角部(81)的位置的端面(81a)位于高于其它端面部分(80a)的位置处。在加热时,所述端面(81a)深深地埋入受光面板内,提高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接合。此外,由于把侧管(2)的受光面板侧开口部全部埋设到受光面板内,从而,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接合可靠,提高接合作业时的成品率。此外,由于提高侧管(2)与受光面板的整体性,从而提高密封容器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452780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0819509.9
申请日:2000-05-08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H01J43/28
Abstract: 光电倍增管的密封容器(5)由金属制侧管(2)及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和芯柱板(4)构成。在侧管(2)的一端开口部(A)上设置扎入部(20),所述扎入部(20)以扎入的方式埋入到玻璃制的受光面板(3)内,确保侧管(2)与受光面板(2)的接合部分处极高的气密性。设在侧管(2)上的扎入部(20)沿侧管(2)的轴向方向陡峭地延伸,可以尽可能靠近地将扎入部(20)埋设到受光面板的侧面(3c)内。借此,可以把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到接近100%,使受光面板(3)的空闲区域尽可能地接近于零。这样,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1)既可提高受光面板(3)的有效利用面积又可确保受光面板(3)与侧管(2)的气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447A
公开(公告)日:1996-03-13
申请号:CN95105792.8
申请日:1995-04-28
Applicant: 窒素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饭诏量器制作所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G02F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711 , G02F1/13378 , G02F1/133784 , G02F1/133788 , Y10T428/100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处理液晶显示元件的取向膜的方法和一种制备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所说处理方法包括:摩擦在带有透明电极的透明基底上形成的特定取向膜,然后在气体中照射软X射线2秒钟或更长时间。所说制备方法包括:在一对透明基底上设置一个透明电极,在所说透明电极上形成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取向膜,经一个隔离物彼此面对地组装基底,然后密封一种液晶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328921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280006391.7
申请日:201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视场反射相显微镜。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能够结合应用低相干干涉技术和离轴数字全息显微镜技术(DHM)。当使用低相干光源提供一种深度选择测量方法时,基于反射的离轴数字全息显微镜技术(DHM)给出了细胞动力学的高敏感度和单镜头成像。系统的实施方案使用参考臂中的衍射光栅来产生超过整个视场的均匀对比度干涉图像,即使是低相干光源。由于具有改善的路径长度敏感度,本发明适用于在活细胞中对膜动力学进行全视场测量,所述测量具有亚纳米级的敏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506128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0780031561.6
申请日:2007-08-24
Applicant: 国立大学法人岐阜大学 ,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IPC: C07C1/32 , C07C29/32 , C07B59/00 , C07C11/02 , C07C13/20 , C07C15/02 , C07C15/06 , C07C15/08 , C07C15/14 , C07C17/263 , C07C25/02 , C07C41/30 , C07C33/025 , G01T1/161 , C07C43/205 , C07C67/333 , C07C69/533 , C07C69/76 , C07C201/12 , C07C2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B59/001 , C07B37/04 , C07B59/00 , C07B2200/05 , C07C1/321 , C07C17/263 , C07C29/32 , C07C41/30 , C07C67/343 , C07C205/06 , C07C2531/24 , C07C2601/16 , C07C25/13 , C07C22/08 , C07C33/03 , C07C69/76 , C07C4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芳香族化合物或链烯基化合物的高速甲基化法、其中使用的PET示踪剂制备用试剂盒、以及使用其的PET用示踪剂的制造方法,该高速甲基化法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以毒性不那么强的有机硼化合物为基质,迅速且高收率地得到用甲基或氟代甲基标记的芳香族化合物、链烯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在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中,在钯(0)配合物、膦配体及碱的存在下,使甲基碘或X-CH2F(其中,X是能够容易地作为阴离子脱离的官能团)与在硼上结合了芳香族环或链烯基的有机硼化合物进行交叉偶联。
-
公开(公告)号:CN101390188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80006864.2
申请日:2007-02-27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电倍增管、放射线检测装置以及光电倍增管的制造方法。在侧管(15)的一侧端部气密地接合受光面板(13)、在另一侧端部经由管状部件(31)气密地接合芯柱(29)而构成的真空容器内,配置光电面(14)、聚焦电极(17)、倍增极(Dy1~Dy12)、引出电极(19)以及阳极(25)。倍增极(Dy1~Dy12)和阳极(25)具有相互对应的多个通道。各电极具有在层叠方向上重叠的缺口,并将支承脚(21)和引线脚(47)配置在缺口内。在单位阳极之间具有配置有桥的凹部(28),将阳极板配置在芯柱脚(27)上之后将桥切断。由于充分确保了各电极以及阳极(25)的有效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检测电子。
-
公开(公告)号:CN100446169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99806912.4
申请日:1999-06-01
Applicant: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046 , G01N23/06 , G01N2223/419 , H01J43/04 , H01J4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电倍增管具有放出电子的光电面,在密封容器内具有使来自光电面的电子倍增的电子倍增部,送出输出信号的阳极,密封容器由固定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底座,在包围电子倍增部及阳极的同时还将底座固定在一侧开口端上的截面为大致四边形的金属侧管,固定在侧管另一侧开口端上的受光面板构成;使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底座的边缘面,底座的至少包括与侧管的下端内壁面接触的边缘面在内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侧管和底座焊接在一起,保持密封容器内部的真空。可以缩小光电倍增管的外形尺寸,在并排利用光电倍增管的场合中,能够使侧管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因而,在通过焊接组装金属底座片与金属侧管的情况下的光电倍增管的高密度排列成为可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