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桥墩的钢支承抱箍式混凝土桩柱接头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12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043322.9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配式桥墩的钢支承抱箍式混凝土桩柱接头及施工方法,桩柱接头结构包括预制墩柱、现浇桩基、墩柱底端的十字形钢支承、连接主钢筋,以及抱箍式后浇混凝土结构;钢支承嵌入在墩柱中,外伸段作为墩柱架设施工时的临时支撑。待桩基础现浇完成、桩头破开整平之后,将墩柱吊装至桩基础顶面上,墩柱和桩基的主钢筋互不相连,桩基主筋穿过钢支承底端部的平钢板并采用高强螺栓锚固,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个抱箍式混凝土接头结构。本发明接头结构中主筋免于相互连接,通过现浇抱箍式混凝土形成接头结构,施工效率高;本发明在墩柱底部设置钢支承并通过高强螺栓与桩基外伸钢筋连接,连接可靠性强,提高了桥墩的抗剪和抗震能力。

    装配式桥墩柱与桩基的抱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12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043300.2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桥墩柱与现浇桩基础的抱箍式混凝土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墩柱与桩基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中装配式桩墩柱与现浇桩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底部为缩口状的预制墩柱,带有预留槽的现浇混凝土桩基础,从预制墩柱和现浇桩基础各自延伸出来的互不相连的预留受力钢筋以及现浇抱箍式混凝土等四部分组成。所述连接结构中现浇混凝土采用低收缩UHPC混凝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墩柱与现浇桩基础之间的简易且快速施工方法,并保证了构件装配后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其次墩柱嵌入到现浇桩基预留槽的结构形式可显著提高组合后的结构横向抗剪能力;最后连接节段采用低收缩UHPC混凝土等新型材料,显著提高了桩墩连接节段的抗裂性。

    一种基于跨中挠度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5267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681956.7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跨中挠度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得到桥梁跨中挠度值,并在桥面上各个位置生成位置矩阵,获得该位置矩阵对应的桥面位置的桥梁跨中挠度响应面数据;利用梯度下降算法将每一个状态下跨中挠度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进行反向传播,对在桥梁上行驶车辆的轴重进行修正,不断进行循环迭代;判断修正后的车辆轴重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满足收敛条件则结束修正,通过桥梁动态称重得到车辆的最终轴重;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继续进行修正,直到满足收敛条件。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对桥梁的作用进行桥梁荷载实验,能够在抗噪声干扰的同时避免求解逆矩阵,以更高的精度识别车辆轴重。

    基于摄动-粒子群的多尺度不确定性动力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21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33254.6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周小燚 钱盛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摄动‑粒子群的多尺度不确定性动力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参数,并将获取的参数的信息量分类;S2、根据Mori‑Tank理论编制微观变量转化宏观属性的自动计算程序,并搭建有限元交互程序;S3、建立梯度优化算法;S4、将随机变量与区间变量的中值输入编制的包含Mori‑Tank算法程序,进行摄动有限元的计算;S5、利用粒子群算法生成一定数量的区间变量粒子,区间变量的取值空间要在对应的上界与下界的范围内。本发明能够量化具有多尺度混合不确定性的变量参数,以更高的精度与效率求解工程结构中FRP层合板的动力不确定性分析问题。

    一种基于跨中挠度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526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0681956.7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跨中挠度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得到桥梁跨中挠度值,并在桥面上各个位置生成位置矩阵,获得该位置矩阵对应的桥面位置的桥梁跨中挠度响应面数据;利用梯度下降算法将每一个状态下跨中挠度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进行反向传播,对在桥梁上行驶车辆的轴重进行修正,不断进行循环迭代;判断修正后的车辆轴重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满足收敛条件则结束修正,通过桥梁动态称重得到车辆的最终轴重;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继续进行修正,直到满足收敛条件。本发明通过数值模拟对桥梁的作用进行桥梁荷载实验,能够在抗噪声干扰的同时避免求解逆矩阵,以更高的精度识别车辆轴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