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快速测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21724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31591.4

    申请日:2012-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快速测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压电传感快速测定装置的构建;2)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压电传感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3)压电传感特征频率数据提取;4)特征频率数据与极性组分含量测定标定方程的建立;5)煎炸油判别阈值的确定;6)样本测定,将所测样本的特征频率数据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合格与否的快速判别。相对于国标中规定柱层析法,本发明具有操作便利、检测快速、准确度高、造价便宜的优点,可为油脂贮藏、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及现场执法提供有力依据。

    一种鲊鱼的加工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38219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60634.4

    申请日:2010-11-26

    Abstract: 一种鲊鱼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取鲜鱼去头、尾及内脏,切块;(2)将鱼块用食盐水腌制;(3)将腌制后的鱼块脱水;(4)往脱水的鱼块中加入生姜粉、辣椒粉、红曲米粉、紫苏粉、蔗糖、葡萄糖、白酒,充分搅拌;(5)将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微球菌活化,作为工作发酵剂;(6)将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微球菌混合后拌入配料后的鱼块中,发酵;(7)发酵完成后,使发酵剂失活,终止发酵。本发明具有发酵条件可控,产品质量高、稳定,产品安全性高,感官品质优良的特点。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掺伪茶油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459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145754.2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掺伪茶油鉴别方法,建立了可直接给出油茶籽油样本掺伪种类分类结论的多分类决策树模型。基于掺伪油茶籽油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实验数据,将二分类决策树和多分类决策树模型应用于高掺伪梯度下和低掺伪梯度下油茶籽油掺伪油种类的鉴别。实验结果显示,二分类决策树在高掺伪梯度下和低掺伪梯度下对油茶籽油样本是否掺伪某种特定的植物油的鉴别准确率均较高,相对于目前油茶籽油掺伪检测采用的统计学数据分析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掺伪鉴别研究中,能有效提取实验数据中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自动对样本进行掺伪鉴别,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可靠性。

    一种利用油茶粕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2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862345.8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油茶粕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油茶粕的生物脱毒预处理:利用黑曲霉于28~38℃发酵油茶粕4~6天,之后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到脱毒油茶粕;将脱毒油茶粕粉末与水混合,灭菌后得油茶粕液体培养基;(2)发酵菌群的驯化及富集;(3)油茶粕发酵;(4)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纯。本发明利用低温窖藏腌制素菜的老盐水中富集、筛选和驯化的酵母菌群,得到具有表面活性剂合成能力的菌剂,并以此菌剂对生物发酵预处理后的油茶粕进行发酵,可制备出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液滴直径提高27.5%,乳化指数可达63.0%,表面张力下降49.21%。

    一种利用油茶粕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6272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62345.8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油茶粕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油茶粕的生物脱毒预处理:利用黑曲霉于28~38℃发酵油茶粕4~6天,之后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到脱毒油茶粕;将脱毒油茶粕粉末与水混合,灭菌后得油茶粕液体培养基;(2)发酵菌群的驯化及富集;(3)油茶粕发酵;(4)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纯。本发明利用低温窖藏腌制素菜的老盐水中富集、筛选和驯化的酵母菌群,得到具有表面活性剂合成能力的菌剂,并以此菌剂对生物发酵预处理后的油茶粕进行发酵,可制备出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液滴直径提高27.5%,乳化指数可达63.0%,表面张力下降49.21%。

    一种采用一步酶法制备富含ω-3脂肪酸溶血磷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6700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129126.3

    申请日:2018-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一步酶法制备富含ω-3脂肪酸溶血磷脂的方法,将磷脂溶于乙醇中,添加脂肪酶和水,进行醇解,得到富含ω-3脂肪酸的溶血磷脂;其中,脂肪酶的添加量占磷脂重量的1~20%,水的添加量占磷脂和乙醇总重量的3%~15%,脂肪酶选自Novozyme@TL 100、Novozyme@40116、Lipozyme@R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溶血磷脂的得率高,ω-3脂肪酸富集浓度高,反应周期短,分离纯化工艺简单。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使用本发明制备方法获得的富含ω-3脂肪酸溶血磷脂在抗肿瘤药物制备方面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的参考。

    从油茶叶中提取3-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3764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83416.8

    申请日:2016-04-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H17/04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油茶叶中提取3?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的方法。方法为:以乙醇溶液为溶剂,对油茶叶进行浸提,得到粗提液;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为填料,依次用水、15?25wt%乙醇溶液和75?85wt%乙醇溶液对所述粗提液进行恒定洗脱;将所述75?85wt%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的洗脱液进行硅胶层析分离,用9?11∶1至1∶2.5?3.5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进行梯度洗脱,分段收集洗脱液,经色谱分析,合并含有3?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的流份段。本发明首次从山茶属植物中成功提取出了一种鞣花酸,并且该提取方法具有收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160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130288.3

    申请日:2016-0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4-对羟基苯基-5-对羟基苯乙基-7-羟基-3,4-二氢香豆素,提取方法包括:将油茶叶经过热提取、浓缩得到浓缩液,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完成后,依次用蒸馏水、乙醇溶液洗脱;将采用乙醇溶液洗脱得到的洗脱液进行硅胶层析,每400-500mL为一个单位收集洗脱液;将收集的第2个单位的洗脱液进行硅胶层析,流动相采用二氯甲烷-甲醇,每90-100mL为一个单位收集洗脱液,将第12-14单位的洗脱液合并后继续分离提取,即得。本发明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为一种新型的单一化合物,纯度高,成分明确,无任何杂质,属于首次提取并纯化得到,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一种基于挥发性物组的潲水油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21723B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10230447.9

    申请日:2012-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挥发性物组的潲水油鉴别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子导线阵列探针的设计;2)分子导线压电传感装置的构建;3)已知样本的分析;4)特征判别信息的提取;5)待测样本的鉴别,通过将输出的特征值与已知样品集特征值进行比较,实现潲水油的快速鉴别。本发明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操作便利、造价便宜等优点,可为执法部门及检验机构在油品经营的质量抽检中提供可靠依据。

    一种米糠制油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7688B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0910310017.6

    申请日:2009-11-20

    Abstract: 一种米糠制油预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稻谷加热水浸泡,使稻谷含水量达到30%~40%;(2)使用80~100℃高温蒸汽对浸泡后的稻谷汽蒸20~40min;(3)使用140~160℃的热风将汽蒸后的稻谷干燥15~25min,使稻谷含水量降至24%~26%;(4)再使用50~65℃的热风干燥50~70min,使稻谷含水量降至19%~21%;(5)使用45~60℃的热风干燥4.5~5.5h,使稻谷含水量降至13%~15%;(6)采用现有通用碾米方式碾米;所得米糠用于榨油,此种米糠出油率较普通米糠可提高4%~6%;存放六个月后,再进行制油,出油率可基本保持不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