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类管状永磁直线电机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3794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45368.X

    申请日:2013-06-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用类管状永磁直线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子铁芯呈正六棱柱型,其六个侧表面上镶嵌平板状的永磁体,一连接轴穿过动子铁芯,与动子铁芯固接,连接轴的两端与支撑装置或原动机相连;所述电机的定子铁芯分为六块,采用周向叠片的结构,布置于动子铁芯和永磁体的外侧,并分别与动子铁芯的六个侧表面相对;所述定子铁芯的外部为机壳,机壳与定子铁芯固接。本发明的优点是以六块平板状定子铁芯周向分布的形式取代传统圆柱定子铁芯,方便绕组的布置,工艺简化;散热效果佳,功率密度提高。

    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的温度控制演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95460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190144.3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的温度控制演示系统,包括箱体、温度传感器、USB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可变压电源和发热片,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发热片设置在箱体内,所述的USB数据采集卡分别连接温度传感器、计算机和可变压电源,所述的可变压电源与发热片连接:USB数据采集卡接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箱体实时温度,并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箱体实时温度和设定温度向USB数据采集卡发送输入信号,USB数据采集卡对输入信号进行D/A转换后发送给可变压电源,改变发热片两端的电压,实现箱体温度的闭环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安装调试、功能多样等优点。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空气辅助系统的消声器

    公开(公告)号:CN10325625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70881.7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郭荣 朱伟伟 章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空气辅助系统的消声器,由气流主管及若干套设在气流主管上的环形共振腔组成,各环形共振腔之间经环形隔板分隔,气流主管上设有开孔,环形共振腔经开孔与气流主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调整环形共振腔的宽度,内径和数目,以及穿孔的孔径和数目达到兼顾宽频消声。这种结构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可以实现宽频或者单宽频组合消声效果。结构紧凑,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实现良好的消声效果。流动损失小,耐高温和腐蚀,防尘防水效果好。

    一种高可靠性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1662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8904.6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燃料电池和电机控制器间增设DC/DC变换器,所述的DC/DC变换器通过CAN线与整车控制器连接,该方法具体包括:能量管理控制子方法、冷启动控制子方法、故障诊断及容错处理子方法以及氢气和电安全控制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的协调控制,在满足整车能量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的能量平衡,降低能耗,提高动力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冷启动协调、故障诊断及容错处理、氢气和高压电安全保护控制等功能。

    一种具有偏心轮滑块起动机构的直线发动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32163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253795.8

    申请日:2012-07-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偏心轮滑块起动机构的直线发动机系统,活塞连杆组件的两端由内向外依次连接扫气箱、气缸体及气缸盖,偏心轮滑块机构包括滑块及与滑块连接的偏心轮,滑块与活塞连杆组件的中部固定连接,飞轮与偏心轮同轴连接,起动电机与飞轮通过齿圈连接,节气门体与扫气箱固定连接,喷油器设在节气门体上,火花塞设在气缸盖上,起动电机带动飞轮旋转,飞轮的旋转通过偏心轮滑块机构转化为活塞连杆组件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压缩气缸体内的可燃混合气,控制器控制火花塞点火,则直线发动机顺利起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能源利用效率、输出功率、机械结构、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双离合器变速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驱传动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97016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10576.6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四轮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驱传动及控制系统,包括驱传动子系统和电控子系统,所述的驱传动子系统包括发动机、ISG电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两个轮毂电机和动力蓄电池组,分别与电控子系统连接,由电控子系统进行控制,所述的发动机的输出轴与ISG电机的转子连接,ISG电机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与车辆的前轴连接,两个轮毂电机分别与车辆的两个后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驱传动系统传动效率高、整体结构体积小,通过整车控制能够实现更好的换挡品质和纵向驾驶性能。

    一种考虑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0171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48226.3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车辆整车动力系统模型,获取燃料电池在不同功率下对应的最大可变载功率值表;建立动态规划算法,建立过程中根据当前时刻的功率值,限制下一时刻的寻优范围为最大可变载功率值范围内;选择多个标准工况,依次输入模型中,获得整车需求功率,并通过动态规划算法获得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最优输出功率,以此构建最优数据集;采用最优数据集进行神经网络训练;以实际工况输入神经网络中,得到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功率分配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燃料电池的动态响应性能,使能量管理策略更加贴合燃料电池汽车的动态性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和耐久性。

    一种燃料电池堆性能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40888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99681.X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堆性能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可视化界面接收燃料电池堆的极化曲线参数,计算各电流密度对应的单电池电压;通过可视化界面接收燃料电池堆的工作电流密度,得到与该工作电流密度对应的单电池电压;通过可视化界面接收燃料电池堆的工作电流/工作电压、S2得到的工作电流密度以及与该工作电流密度对应的单电池电压,计算单电池数和活化面积,验证该单电池数和活化面积是否符合设计需求与设计目标,验证符合后,根据单电池数和活化面积可快速确定该燃料电池的具体尺寸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对燃料电池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且适用于所有的燃料电池。

    一种基于过程三维重构的燃料电池催化层参数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673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46257.7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高源 瞿伟雄 章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过程三维重构的燃料电池催化层参数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重构初始化设置;S2:采用基于过程的重构方法重构催化层的多孔结构,得到催化层重构模型;S3:获取通过拟合得到的重构参数与催化层重构模型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S4:根据经验公式,估计催化层重构模型参数,完成燃料电池催化层参数估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重构耗时少且参数估计准确性高等优点。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水分离装置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104880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33435.X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夏全刚 章桐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水分离装置总成,属于分离装置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水分离装置总成包括:氢水分离器分离本体、离子吸附层、电加热器、温度感应探头、控制器、复合保温层以及流道板。燃料电池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和汽会通过阴极渗透到阳极侧,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阳极侧,此时的热量需要反复利用,保证氢气与水汽有一定适宜的温度,能够更好的参与电堆内部的化学反应。与此同时,反应中的生成的水和汽具有一定的酸性和导电离子,需要离子吸附剂进行一定的酸性中和与去离子化,保证系统平稳的运行。本发明从氢水分离、温度、去离子化、去酸性化的角度达到了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动力性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