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4406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621330.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007 , B60H1/00735 , B60H1/0075 , B60H1/008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室外冷凝器、第二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储液器,并还包括:加热装置、第一电磁阀、温度风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环境光线传感器;车辆启动后,获取室内、室外温度信号、环境光照强度信号以及温度设定值;相应于该系统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室内、室外温度信号、环境光照强度信号以及温度设定值,确定制冷或采暖模式,并对系统中的各部件进行调度,以执行空调的冷暖功能。本发明可以摒弃四通换向阀的使用,从而有效提升了制热性能,且解决了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进一步还能提升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0726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227741.8
申请日:2015-05-0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依据车外温度、光照强度、用户设定温度、车内温度来确定空调蒸发器目标温度,再根据已确定的空调蒸发器目标温度,获取空调压缩机中电磁阀驱动电流,最终,通过已获取的空调压缩机中电磁阀驱动电流,来确定汽车发动机的输出扭矩。这一控制方法及装置,根据获取的空调蒸发器目标温度,通过缓慢调节空调压缩机中电磁阀驱动电流,来达到缓慢调节汽车发动机输出扭矩的目的,从而有效避免了汽车发动机出现转速波动,也避免了车辆动力不足这一现象的出现,进而提升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691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69814.0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水路循环架构的混动汽车空调制热控制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通过发动机和WPTC控制策略的优化,做到根据乘员舱发出的需求指令,使用高压电控制WPTC进行整车制热或以发动机余热进行制热补偿,此外,综合考虑电池加热的性能和影响,采用叠加控制逻辑,可精准控制电池及乘员舱热量。具体来说,在空调系统中引入WPTC并使其串接在水路中,WPTC的输出功率可根据电池和乘员舱此两种因素综合控制其功率输出。本发明站位于混动车型使用工况复杂多变的角度,有效降低了整车开启制热功能时对于整车能耗的浪费,并且对空调系统及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设计,更为显著地提升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87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077269.6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车型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判断高压电池的温度是否低于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启动发动机,进入电池加热状态;在进入电池加热状态后,判断高压电池的电荷容量是否高于预设电荷容量阈值;若是,则关闭发动机,保持PTC水加热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高压电池向PTC水加热器放电;若否,则启动发动机,在满足PTC水加热器工作的同时,通过发电机为高压电池充电;若高压电池的温度高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关闭PTC水加热器,退出电池加热状态。本发明提供的混动车型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在利用PTC水加热器作为电池外部加热源对电芯进行传导加热的同时,利用电芯内阻充放电进行自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412156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1343750.5
申请日:2021-11-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H8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器盒,包括:电器盒本体、固定导板和内嵌式安装底座;所述电器盒本体的盒内多个所述固定导板,以分割电器盒内的安装空间;所述固定导板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导槽,用于固定所述内嵌式安装底座;所述内嵌式安装底座的侧壁设有滑轨结构,所述内嵌式安装底座通过所述滑轨结构卡接在所述导槽上,以使所述内嵌式安装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导板的正面或反面上。本发明能解决汽车电器盒的注塑结构难以灵活拓展模块的问题,能提高电器盒内器件安装的模块化程度,增加电器盒的便捷性和使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7826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30092.9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汽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内部集成有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和与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连接的电压转换器、压缩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高压电池接入高压正电和高压负电,并且电机控制器通过内部转接电路将接入的高压正电和高压负电转接至电压转换器、压缩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本发明的混动汽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将电压转换器、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和离合器控制模块这些关键控制模块集成到电机控制器中,集成化高,减少相关模块,好布置,成本低;集成后由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控制相关部件工作,实现功能,接线少,控制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384423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95708.3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 B60H1/22 , B60K1/00 , B60L58/26 , B60L58/27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油加热器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电池冷却液回路以及空调冷却液回路,三者之间通过热交换机连接。电池冷却液回路包括动力电池和电池冷却水泵,动力电池、电池冷却水泵和热交换机依次连接。空调冷却液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空调加热水泵、燃油加热器、电子三通阀以及空调加热器,电子三通阀的另一端口与热交换机连接,热交换机还与空调加热水泵连接并形成回路,以使得空调冷却液回路与电池冷却液回路实现热交换。本发明针对环境温度较低(<‑20℃),整车采暖效果提升较为明显,提升寒冷季节热舒适性,且不消耗动力电池能量,有利于增加续航里程;另外,电池包制热效果提升较为明显,且不消耗动力电池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26370.9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9 , H01M10/663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器、预热加热器、压缩机、冷凝机构、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内设有冷却液管路和制冷剂管路;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具有电池冷却回路、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本公开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电池冷却回路可通过电池冷却板实现电池的冷却,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分开设置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地响应电池的冷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51184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38744.2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7 , H01M10/667 , B60H1/00 , B60L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冷却液循环装置和余热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通过第一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制冷,以使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降低。所述余热循环装置通过第二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制热,以使电机逆变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用于对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回路或所述第二回路的通断。本发明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减少动力电池加热升温时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86367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102233.2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包括:设置两种充电方式:立即充电或智能充电;当选择智能充电时,在所述智能充电设置界面设置相应的条件;基于客户车辆所需充电电量的基础上,结合分时电价以及可用的充电的时间,规划充电时间段。本发明节约用户充电成本;同时提升用户车辆使用体感,不用自己计算如何充电最省钱,在保证出行的基础上,成本最低,一键智能充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