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4240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761942.6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用快速连接预制桩帽及其连接方法,包括预制桩帽本体,预制桩帽本体内设有若干连接器及锚固钢筋;连接器设有内螺纹,连接器位于预制桩帽本体内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锚固钢筋,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若干插件;插件为杆状结构,插件的一端设有与连接器的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另一端设有凹部及凸部,连接时,吊起预制桩帽,将连接于预制桩帽本体的插件对准待连接预制桩顶部的连接孔,放下预制桩帽使插件进入连接孔内,连接孔内的卡件卡住插件的凹部,即快速完成连接。本发明有效提高了预制桩与预制桩帽的连接质量,且连接工艺简单、连接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1898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018050.7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阻断加筋路基,由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承压墙、小间距强加筋土复合体承载板和上层路基组成,通过创新性的采用小间距加筋土复合体承压墙上设置限制曲率的小间距强加筋土复合体承载板,同时,充分保证路基高度大于柔性限制曲率复合体承载板土拱效应的高度,以保证路基顶部无不均匀沉降,此外,坡面部分区域加筋以抵抗底层坡面的由通道带来的土拱效应,最终形成抗交通动荷载强、抗震能力极佳的柔性非阻断加筋路基。本发明创造了一种通过路基本身加筋实现路基非阻断功能的非阻断路基结构,有效节约造价、节省材料、减轻运输重量、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了意向不到的技术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道节能环保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77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1466.0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塌孔的预测及处理方法,首先画出每层软土的快剪抗剪强度线,然后对每层软土选取三个点,按照每个点土的自重应力为第一主应力、泥浆侧压力为第三主应力,侧压力系数为1,画出三个点的应力圆,对每一地层确定是否塌孔及其严重程度,对于有塌孔风险的灌注桩孔位,在钻孔灌注桩成孔之前,以桩位的中心点为形心,布置搅拌桩孔位,进行搅拌桩孔位施工,采用泥浆护壁旋挖法进行中间的灌注桩作业。根据勘察成果能快速判定灌注桩成孔过程中是否塌孔及塌孔的分布范围,并对可能出现的塌孔情况或已出现塌孔的灌注桩,拟在其桩位周围布置搅拌桩孔位,进行地基预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成孔过程中的塌孔现象,确保灌注桩施工顺利及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1423.2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D19/00 , E01D19/02 , E01D19/08 , E01C1/00 , E01C3/00 , E01C7/32 , E01D101/24 , E01D101/26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路桥衔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桥台、路基和与路基搭接的轻质泡沫混凝土,轻质泡沫混凝土桥台处顶部设有台帽,台后路基侧顶部依次设有防渗土工膜、两层内置级配碎石的土工格栅、水稳,台后桥梁侧顶部依次设有防渗土工膜、低强度混凝土、搭板,结构顶部设有沥青路面、墙式护栏。该结构将桥台型式统一为不受桥台高度限制的桩柱式桥台,具有灵活调整锥坡位置、刚柔过渡、质量轻、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其结构固定、受力明确,不仅能有效降低路桥衔接处的差异沉降、提高路基与桥台的稳定性、解决墩柱间狭小空间难以压实的问题,还可控制桥梁规模,节约成本、便于标准化作业、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2801630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0771721.3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2D2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的装配式砌块挡土墙,包括六种形式不同的预制砌块。预制砌块间通过内支撑及方形连接板做临时支撑,形成一个外部由翼板封闭,内部通透的空间。通过向内部连接层灌注混凝土浆液,使预制砌块形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快速连接,并且整体性更强的一种装配式砌块挡土墙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214403631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2775614.0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锁中空注浆测力锚杆,包括中空锚杆杆体和预应力螺帽,预应力螺帽通过销钉与中空锚杆杆体相连,所述中空锚杆杆体内部为注浆通道,中空锚杆杆体侧壁设有出浆孔,出浆孔与注浆通道连通,所述中空锚杆杆体端头连接有螺杆,螺杆上螺旋设有涨楔锁头,所述中空锚杆杆体表面布置光纤,与数据采集仪相连。测力锚杆可以直接监测支护体受力;采用涨楔锁头避免在锚杆端头布设光纤,防止施工安装阶段对光纤破坏;通过对锚杆杆体受力进行监测,使得锚杆力学分析直观,避免测量结果失准;采用中空注浆形式包裹光纤,注浆均匀,使测力锚杆与现场施工环境相同,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提高测力锚杆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12801049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0854883.3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公路路堤拓宽结构,包括贴合既有路堤坡面设置的轻质土拓宽路堤,以及在天然地基中换填并支承于轻质土拓宽路堤底面的轻质土垫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轻质土拓宽路堤及轻质土换填地基,可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消除作用于软土地基的附加应力,能有效的解决拓宽路堤与既有路堤的差异沉降问题,且施工便利,可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212801629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0750801.0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预应力可控的装配式植生挡墙及相应的施工设备,包括挡墙预制块、挡墙现浇基础、现浇护栏基础、柔性绳索、反力架装置、卷扬机组、扭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控制台,挡墙预制块之间以及预制块与挡墙现浇基础通过螺栓连接;施工过程中柔性绳索穿过挡墙预制块,一端通过卡钳装置和承压板直接锚固,另一端连接至卷扬机组;控制台通过安装在卷扬机组上的扭力传感器和安装在柔性绳索与挡墙预制块间的位移传感器控制柔性绳索预应力。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施工过程中随着路堤填筑高度增加,可相应调整绳索预应力以维持挡墙稳定的装配式对拉植生挡墙。
-
公开(公告)号:CN219219267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23374602.2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洼区域的环保型自动排水系统,包括结构框架、硬质排水管,硬质排水管两侧由旋转活塞封堵,结构框架与可滑动轻质板、带滑轮基座拼接,可滑动轻质板与浮球‑轻质板‑滑轮构件拼接,带滑轮基座与固定基座拼接,硬质排水管进水口细绳经滑轮组与可滑动轻质板连接,出水口细绳经滑轮组与固定基座连接。该系统可快速、及时的排出低洼区域内积水,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消除潜在安全隐患。该系统的能量转换方式不同于传统电力、燃料等系统,仅涉及机械能内部能量转化,故障率低,不会因能量转换而造成环境污染,运营中不会产生碳排放,布设不受低洼区域周边地形限制,构造简单,造价低廉且质量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2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9829.3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质模型自动向有限元模型的等价转换方法,涉及工程信息模型技术领域,方法为:获取CAD平台中三维地质模型中每个地质体模型的网格节点及网格节点的原连接关系;建立每个地质体模型的地层界面点集合和对应集合平面边界;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全模型边界;判定地层类型;建立融合地层界面点集合、顶面集合、底面集合和透镜体集合以及所述集合内网格节点编号对应网格节点的新连接关系;按照网格节点的编号、空间坐标及网格节点的新连接关系,在CAE软件中通过重构生成模型。本发明通过交叉验证和畸形矫正修补从CAD平台中获取的网格节点,再通过重新建立连接方式的形式在CAE平台中重构计算模型,实现了模型由CAD向CAE平台的自动转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