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91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481645.3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其可一边确保存积冷媒的比较大的容量,一边在车辆行驶时,有效地抑制已被导入发动机室内的风的流动紊乱。所述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是在车辆的前部设置在车辆的缓冲梁的背面侧,通过存积冷媒来进行蓄热的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缓冲梁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A),蓄热器在接近缓冲梁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缓冲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B),缓冲梁及蓄热器相互配置成上下方向的中心在前后方向上一致的状态,蓄热器的高度尺寸(B)相对于缓冲梁的高度尺寸(A),被设定成A≦B≦1.6A。
-
公开(公告)号:CN11309148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1481645.3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其可一边确保存积冷媒的比较大的容量,一边在车辆行驶时,有效地抑制已被导入发动机室内的风的流动紊乱。所述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是在车辆的前部设置在车辆的缓冲梁的背面侧,通过存积冷媒来进行蓄热的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缓冲梁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A),蓄热器在接近缓冲梁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缓冲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B),缓冲梁及蓄热器相互配置成上下方向的中心在前后方向上一致的状态,蓄热器的高度尺寸(B)相对于缓冲梁的高度尺寸(A),被设定成A≦B≦1.6A。
-
公开(公告)号:CN11308547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1484783.7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中的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的布局结构,其针对与蓄热器连接且在所述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可减少因伴随车辆的行驶的风吹在所述冷媒用配管上而得到冷却的情况,由此可有效地抑制针对蓄热器流入及流出的冷媒的散热。装载在车辆的前部的蓄热器以在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蓄热器的端部具有冷媒的流入部及流出部,冷媒用配管具有与流入部连接的流入用配管、及与流出部连接的流出用配管,所述流入用配管及流出用配管以在接近蓄热器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蓄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21577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11326400.1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车辆的冷却装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散热器的数量,将管理温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设备冷却到适当的温度。具有:高温系冷却回路(10),其具有高温系设备(3a)、高温系散热器(11)、用于使冷却水在高温系设备与高温系散热器之间循环的冷却水通路(12)和向冷却水通路送出冷却水的高温系泵(13);低温系冷却回路(20),其具有多个低温系设备(4、5和6)、低温系散热器(21)、用于使冷却水在低温系设备与低温系散热器之间循环的冷却水通路(22)和按照多个低温系设备而设置的送出冷却水的多个低温系泵(23A、23B和23C);和冷却水导入通路(31),其用于将高温系冷却回路的冷却水导入到低温系冷却回路中的多个低温系设备与低温系散热器之间且多个低温系设备各自的上游侧。
-
公开(公告)号:CN11161385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11392566.2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5 , H01M10/625 , B60L58/27 , F01P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升温装置,能够尽可能利用电加热器以外的热来有效地进行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升温,从而能提升电耗。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升温装置,其是在搭载有内燃机和将电池作为电源的马达的车辆中,在停止内燃机的状态下的充电过程中,对电池进行升温。电池升温装置包括:主回路,供冷却水通过内燃机而循环;第一电池回路,并联连接于主回路;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配置在第一电池回路中,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当电池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下且发动机水温高于电池温度时,执行第一升温控制,即,使第二流量控制阀开阀,将主回路内的冷却水导入至第一电池回路,由此来对电池进行升温。
-
公开(公告)号:CN11066735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574899.0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阻碍发动机的暖机或冷却,同时在早期确保高温的冷却水,进而利用此高温的冷却水对发动机以外的车辆装置进行加热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本发明的热管理系统(1)包括:冷却回路(3),供冷却水循环;热交换回路(5),供与电池(B)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流动;流量控制阀(59),对从冷却回路(3)流向热交换回路(5)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调整;格栅挡板(6),对朝向发动机室内的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进行调整;以及控制单元(7),对流量控制阀(59)的开度及格栅挡板(6)的开度进行控制。控制单元(7)在冷却水温度低于节温器阀(33)的开阀温度时,将格栅挡板(6)及流量控制阀(59)控制为全闭状态,在冷却水温度高于开阀温度时,将格栅挡板(6)及流量控制阀(59)控制为打开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038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92253.1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能够确保必需的EGR阀差压,并将节流阀的节流抑制为最小限度,由此,能够确保EGR量的控制精度,并且尽可能抑制由节流阀的节流产生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中,设置有对EGR阀差压进行调整的进气节流阀,使用目标新气量)来推断EGR阀上游压力(步骤6),目标新气量越小,则将目标差压设定为越小的值(图5),将EGR阀上游压力与目标差压之差设定为目标阀下游压力(步骤7)。使用目标新气量、EGR阀上游压力及目标阀下游压力来设定目标EGR阀开度(步骤23),基于所述目标EGR阀开度来控制EGR阀(步骤24)。
-
公开(公告)号:CN108626000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165480.5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5 , F02D41/0007 , F02D2200/04 , F02M2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即使在包括增压器及EGR装置的内燃机处于过渡运转状态时,也能够迅速且适当地确保缸内新气量,从而能够提高商品性。控制装置(1)包括ECU(2)。ECU(2)算出吸入空气量(GGAScyl)(步骤51),设定上限目标新气量(GAIR_hisH)(步骤50),在内燃机(3)的运转区处于预定的增压区时,对增压器(7)的增压动作进行控制(步骤3),在处于预定的增压区的情况下,控制EGR装置(5),使得在吸入空气量(GGAScyl)未达到上限目标新气量(GAIR_hisH)时,停止排气回流,并且在吸入空气量(GGAScyl)达到上限目标新气量(GAIR_hisH)时,执行排气回流(步骤30~步骤38)。
-
公开(公告)号:CN10821577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326400.1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车辆的冷却装置,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散热器的数量,将管理温度彼此不同的多个设备冷却到适当的温度。具有:高温系冷却回路(10),其具有高温系设备(3a)、高温系散热器(11)、用于使冷却水在高温系设备与高温系散热器之间循环的冷却水通路(12)和向冷却水通路送出冷却水的高温系泵(13);低温系冷却回路(20),其具有多个低温系设备(4、5和6)、低温系散热器(21)、用于使冷却水在低温系设备与低温系散热器之间循环的冷却水通路(22)和按照多个低温系设备而设置的送出冷却水的多个低温系泵(23A、23B和23C);和冷却水导入通路(31),其用于将高温系冷却回路的冷却水导入到低温系冷却回路中的多个低温系设备与低温系散热器之间且多个低温系设备各自的上游侧。
-
公开(公告)号:CN1891996A
公开(公告)日:2007-01-10
申请号:CN200610095777.6
申请日:2006-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京浜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用进气控制装置,具有:合成树脂制的进气歧管(M)和蝶形的开闭阀(V),该开闭阀设置于该进气歧管内,能切换成适应于低速运转的低速进气模式和适应于高速运转的高速进气模式,所述开闭阀构成为包括:阀心座(15),其具有多个阀孔(16、16…),并在两端部的两个部位紧固于进气歧管的内壁;可旋转地支承于该阀心座的阀轴(17);以及多个阀板(19、19…),安装于该阀轴,用于开闭阀孔,阀心座在所述两紧固部位之间的刚性大于进气歧管在所述两紧固部位之间的刚性。这样,在发动机用进气控制装置中,能并行安装进气歧管和开闭阀,组装性良好。且在开闭阀安装在进气歧管中的状态下,能始终确保开闭阀的良好的动作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