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缸发动机的气缸盖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83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279310.1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气缸盖,其能够在暖机时使油提早升温,并且能够在暖机后有效地冷却排气集合部的容易成为高温的部分,并且能够防止油的过热。气缸盖(3)具有:排气通路(24),其从与每个气缸(1)对应的燃烧室(6)延伸;排气集合部(25),其与多个排气通路(24)共同连接;油套(40),其形成为与排气通路(24)相邻;以及水套(30),其与燃烧室(6)和排气集合部(25)相邻,且形成为包围油套(40)。在暖机时,油借助于与排气通路(24)相邻地形成的油套40而提早升温。在暖机后,排气出口(8b)周围等容易成为高温的部分被水套(30)有效地冷却,水套(30)包围油套(40),因此油的过热被抑制。

    车辆用电池冷却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6164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502531.2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电池冷却装置,在装载有驱动用的电池的车辆中包括:电池收容部(电池胶囊),收容电池;外部空气导入用通道,将车辆的外部的空气作为外部空气来导入;热交换器,对已被导入外部空气导入用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冷却;第一空气调节用通道,与热交换器及车厢连通,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供给至车厢;第二空气调节用通道,与热交换器及电池收容部连通,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供给至电池收容部;第一排出用通道,朝车辆的外部排出车厢内的空气;以及第二排出用通道,朝车辆的外部排出电池收容部内的空气。

    车辆用电池冷却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16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011502531.2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电池冷却装置,在装载有驱动用的电池的车辆中包括:电池收容部(电池胶囊),收容电池;外部空气导入用通道,将车辆的外部的空气作为外部空气来导入;热交换器,对已被导入外部空气导入用通道中的空气进行冷却;第一空气调节用通道,与热交换器及车厢连通,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供给至车厢;第二空气调节用通道,与热交换器及电池收容部连通,用于将由热交换器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供给至电池收容部;第一排出用通道,朝车辆的外部排出车厢内的空气;以及第二排出用通道,朝车辆的外部排出电池收容部内的空气。

    车辆中的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的布局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8547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011484783.7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中的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的布局结构,其针对与蓄热器连接且在所述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可减少因伴随车辆的行驶的风吹在所述冷媒用配管上而得到冷却的情况,由此可有效地抑制针对蓄热器流入及流出的冷媒的散热。装载在车辆的前部的蓄热器以在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蓄热器的端部具有冷媒的流入部及流出部,冷媒用配管具有与流入部连接的流入用配管、及与流出部连接的流出用配管,所述流入用配管及流出用配管以在接近蓄热器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蓄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多气缸发动机的气缸盖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8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279310.1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气缸发动机的气缸盖,其能够在暖机时使油提早升温,并且能够在暖机后有效地冷却排气集合部的容易成为高温的部分,并且能够防止油的过热。气缸盖(3)具有:排气通路(24),其从与每个气缸(1)对应的燃烧室(6)延伸;排气集合部(25),其与多个排气通路(24)共同连接;油套(40),其形成为与排气通路(24)相邻;以及水套(30),其与燃烧室(6)和排气集合部(25)相邻,且形成为包围油套(40)。在暖机时,油借助于与排气通路(24)相邻地形成的油套40而提早升温。在暖机后,排气出口(8b)周围等容易成为高温的部分被水套(30)有效地冷却,水套(30)包围油套(40),因此油的过热被抑制。

    内燃机的凸轮轴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133073A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10417259.7

    申请日:2012-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凸轮轴支承结构,以简单的结构限制凸轮轴的推力方向移动。发动机(1)的凸轮轴支承结构具有:凸轮轴(48),其由设于气缸盖(2)的多个轴承(47)支承;多个轴承中的配置在凸轮轴的一方端的末端轴承(51);凸轮轴延长部(52),其从凸轮轴比末端轴承向一方突出;泵驱动凸轮(53),其设于凸轮轴延长部;以及脉冲发生板(62),其设于被末端轴承支承的轴颈部(61)的与泵驱动凸轮相反的一侧的凸轮轴上,泵驱动凸轮和脉冲发生板具有与凸轮轴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即泵驱动凸轮端面(55)和脉冲发生板端面(66),泵驱动凸轮端面和脉冲发生板端面分别滑动接触末端轴承。

    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91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1481645.3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其可一边确保存积冷媒的比较大的容量,一边在车辆行驶时,有效地抑制已被导入发动机室内的风的流动紊乱。所述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是在车辆的前部设置在车辆的缓冲梁的背面侧,通过存积冷媒来进行蓄热的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缓冲梁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A),蓄热器在接近缓冲梁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缓冲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B),缓冲梁及蓄热器相互配置成上下方向的中心在前后方向上一致的状态,蓄热器的高度尺寸(B)相对于缓冲梁的高度尺寸(A),被设定成A≦B≦1.6A。

    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9148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1481645.3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其可一边确保存积冷媒的比较大的容量,一边在车辆行驶时,有效地抑制已被导入发动机室内的风的流动紊乱。所述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是在车辆的前部设置在车辆的缓冲梁的背面侧,通过存积冷媒来进行蓄热的车辆用蓄热器的设置结构,缓冲梁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A),蓄热器在接近缓冲梁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缓冲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高度尺寸(B),缓冲梁及蓄热器相互配置成上下方向的中心在前后方向上一致的状态,蓄热器的高度尺寸(B)相对于缓冲梁的高度尺寸(A),被设定成A≦B≦1.6A。

    车辆中的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的布局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8547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11484783.7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中的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的布局结构,其针对与蓄热器连接且在所述蓄热器附近的冷媒用配管,可减少因伴随车辆的行驶的风吹在所述冷媒用配管上而得到冷却的情况,由此可有效地抑制针对蓄热器流入及流出的冷媒的散热。装载在车辆的前部的蓄热器以在相对于车辆的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蓄热器的端部具有冷媒的流入部及流出部,冷媒用配管具有与流入部连接的流入用配管、及与流出部连接的流出用配管,所述流入用配管及流出用配管以在接近蓄热器的背面的状态下,沿着蓄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