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1643170U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22421937.7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轻量化防护结构,包括若干横向桁架组和若干纵向桁架组;其中两横向桁架组位于两端,每个横向桁架组包括若干多边形桁架和若干连接桁架,该若干多边形桁架为横向设置且圆周分布,连接桁架连接于相邻多边形桁架端部之间,若干连接桁架构成一外圈和一内圈;若干纵向桁架连接于该两横向桁架之间,每个纵向桁架组包括若干多边形桁架和若干连接桁架,该若干多边形桁架为纵向设置且圆周分布,连接桁架连接于相邻多边形桁架端部之间,若干连接桁架构成一外圈和一内圈。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产品,满足定制化的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17184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347487.1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3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客车前部吸能装置,包括管状部分、中间部分、泡沫铝填充物、顶板和底板;管状部分包括第一外圆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第二外圆管,第二外圆管套在第一外圆管外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填充于第二外圆管和第一外圆管之间;中间部分包括承压管、施压管和压板,施压管顶端面顶抵顶板底壁,承压管底端面顶抵底板顶壁,压板设于承压管和施压管之间;中间部分设于管状部分内且中间部分和第一外圆管之间的空腔、承压管、施压管内都填充有泡沫铝填充物。它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方案不仅能在客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通过稳定的溃缩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时具有高抗压强度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17179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347517.9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防撞梁组件,包括防撞梁外壳,所述防撞梁外壳包括一由矩形框沿圆弧线路径连续延伸形成的圆弧形壳体,所述圆弧形壳体连续壁厚呈由圆弧线路径中间至两边渐小梯度变化,所述防撞梁外壳内填充衍架结构;所述防撞梁外壳之朝向圆弧线圆心之一侧的两端部各固设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内部填充有泡沫铝材料。它具有如下优点:一种客车防撞梁组件,质量轻便,吸能强,比吸能高,抗弯强度大,缓冲性能好,能够有效缓冲客车受到的正向和倾斜方向的撞击,最大程度降低乘客受到的最大冲击,对车辆和乘车人员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706311U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921599365.5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多孔结构复合板,包括依次设置的上防护板、三维点阵夹层及下防护板;所述上防护板、三维点阵夹层及下防护板之间通过粘合剂粘合;所述三维点阵夹层具体由多个横向列及纵向列相互交叉点阵排列形成;所述横向列由多个横向基本单元并排组成,所述纵向列由多个纵向基本单元并排组成;所述横向基本单元具体包括一横向梁,垂直于所述横向梁设置的中心轴的两侧分别轴对称设置有第一斜边,所述第一斜边的两末端分别沿平行于所述横向梁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两个相邻的横向基本单元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斜边的末端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形成第一限位槽;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制备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209870310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22125343.7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的薄壁圆管的上端与法兰盘固定连接,内部填充蜂窝设置在薄壁圆管中;薄壁圆管的侧壁上端设置有缺陷圆孔,缺陷圆孔设置在正弦曲线的波峰、波谷和中轴线处;薄壁圆管的侧壁下端设置诱导槽,假设薄壁管在一个压溃折叠内的波长为2H,诱导槽位置处于弯曲折叠的半波长H处;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防撞横梁上;第二盒体的碳纤维板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中,将薄壁锥形结构沿着竖直方向分为三个腔室,第一填充蜂窝、第二填充蜂窝、第三填充蜂窝由上至下分别设置在腔室中;第二法兰盘设置在薄壁锥形结构的下端,并通过螺栓固定防撞纵梁上;薄壁圆管的下端与薄壁锥形结构上端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484592U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821931601.4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多类型喷嘴燃烧器结构,涡流板至少为两个,呈旋转对称分布并向着燃烧器的中心延伸,涡流板远离燃烧器中心的一侧设置锥形喷嘴;涡流板在长度延伸方向为一段直线段和变半径的圆弧段组成,圆弧段连接在直线段靠近燃烧器中心的一端,涡流板在横截面上呈半圆形;锥形喷嘴沿着靠近燃烧器中心的方向喷嘴半径逐渐缩小;单级旋流喷嘴沿着燃烧器的中心呈旋转对称分布,涡流板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单级旋流喷嘴之间;单级旋流喷嘴包括流体进口、旋流腔和出口,进口与燃气管末端相连,旋流腔设置在流体进口和出口之间;旋流腔由与旋流喷嘴轴向成一定角度的叶片组成;点火器设在在燃烧器内并靠近燃烧器的中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082396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1541388.6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安全防护栏结构,包括:防护栏固定台柱和防护栏本体;所述防护栏本体进一步包括防护栏外板、防护栏内板;所述防护栏外板、防护栏内板之间设置有层级吸能球胞;所述防护栏固定台柱进一步包括底座、三明治管和反光球;其中三明治管由六边形内管、外圆管以及六边形内管、外圆管之间的吸能柱胞组成;所述反光球设置在三明治管的顶端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碰撞吸能的公路防护栏,旨在解决现有防护栏刚性差、吸能效果差,不能有效减轻汽车碰撞后的损伤程度以及车上人员所受到的伤害等问题。以及优化常见公路防护栏的薄弱环节,即当汽车与防护栏台柱发生碰撞时由于吸能不足而可能导致的二次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208819943U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21542094.5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6 , A62C3/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护的电池箱,包括:箱体上盖内设置密封圈,当箱体上盖和下箱体盖合时,密封圈贴合在箱体上盖的内表面和下箱体的外表面之间;下箱体的面板是由两块碳纤维板以及蜘蛛网状的夹心组成的三明治板结构;下箱体的空腔内设有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以及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安装位置,并通过螺栓将类蜂窝状安装架,BMS管理系统电路板与下箱体紧固连接;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由铝材材料制成,其具有六边形蜂窝的结构,每一个六边形蜂窝中设置一圆柱电池安装孔;六边形蜂窝和圆柱电池安装孔之间增设了加强肋;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肋板间隙填充有经编间隔织物和氢氧化镁阻燃剂;类蜂窝状电池安装架的轴向位置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670360U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21825125.3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及汽车上的应用,汽车前防撞梁结构包括主梁、内板和吸能装置,内板固定装接在主梁内,吸能装置固定装接在内板上,吸能装置至少包括底板以及底端部均固定装接在底板且由内而外逐级嵌套的第一锥管、第二锥管和第三锥管,且三个锥管之高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减,三个锥管之底端部直径自内而外逐级递增,三个锥管之厚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增,三个锥管之锥度自内而外逐级递增。在发生碰撞变形时由单一级溃缩逐渐发展成为两级同时溃缩再到三级同时溃缩,塑性变形量逐渐增大,且变形模式规律稳定,缓冲效果明显,吸收能量逐渐增加。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及耐撞性又同时增强了碰撞角度适应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225287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1192482.0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包括正弦式波纹防撞梁和加强型吸能盒;防撞梁包括泡沫拱板、正弦式波纹壳体和填充层;泡沫拱板安装在正弦式波纹壳体前端;正弦式波纹壳体上下表面均成溃缩波纹形状,其空腔内部设置有一对正弦式波峰波谷相对应的波状纹薄壁板,填充层填充在波形范围外;吸能盒外部为周向规律排布的褶皱圆柱体薄壁结构,内部为内变截面圆形薄壁结构,圆柱体薄壁结构与内变截面圆形薄壁结构通过正弦式波纹状加强筋板相连接;吸能盒一端与所述正弦式波纹壳体后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前纵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汽车防撞梁吸能不稳定、吸能效率低、多角度冲击适应差的问题,以保护汽车乘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