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废气分层进气系统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4294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052244.3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是一种用以降低废气与空气在进气过程中的混合接触,提高气缸内废气分层程度的基于时序进气的发动机废气分层进气系统,设有气缸盖以及至少两个气缸,其特征在于气缸盖上开设用于与气缸盖内至少两个气缸上进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两组以上的空气/废气进气道,还开设用于与气缸上出气口连通的排气道;所述每组空气/废气进气道由并排设置的空气进气道和废气进气道组成,其中两个以上的空气进气道上一一对应设有两个以上的空气进气门,两个以上的废气进气道上一一对应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气进气门,空气进气门以及废气进气门均经进气凸轮驱动机构控制开闭。

    传感器电路板支架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5122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86161.4

    申请日:2020-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电路板支架,支架本体内插装电路板及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通过密封结构密封固定于支架本体内;电路板通过输入信号线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通过输出信号线与车载ECU连接;工作时,电路板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同一输出线束输出。本发明将检测曲轴箱内外压差信号的压力传感器与润滑油液位传感器的电路板集成于同一个支架本体内,节省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对整机内部的空间要求,同时减少了在整机内部相应部位的安装位以及与之匹配的密封结构等设计环节和结构改进,降低了设计、生产及零部件成本,也降低了整机内部部件出现的刚度、强度退化的可能性。

    润滑油液位传感器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5798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86162.9

    申请日:2020-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液位传感器,支座的上、下表面分别竖立有上筒、下筒,上筒、下筒内分别插装有上传感组件、下传感组件,形成双向延伸的测量结构;上传感组件、下传感组件包含外管、内管、外堵头、内堵头;内管插装于外管中央,外堵头、内堵头分别插装于内管的两端部;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第一油腔,第一油腔通过进油通道与外部连通。本发明采用双向延伸的测量结构,安装于油底壳的中部,避免受到沉积于油底壳底部的水分、杂质的干扰,保证了监测精度,提高了监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本发明安装于油底壳内的稳油挡板上,避免了对油底壳进行结构改进,进而避免了由于结构改进带来的不便及困难。

    发动机废气分层进气系统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4294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052244.3

    申请日:2019-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是一种用以降低废气与空气在进气过程中的混合接触,提高气缸内废气分层程度的基于时序进气的发动机废气分层进气系统,设有气缸盖以及至少两个气缸,其特征在于气缸盖上开设用于与气缸盖内至少两个气缸上进气口一一对应连通的两组以上的空气/废气进气道,还开设用于与气缸上出气口连通的排气道;所述每组空气/废气进气道由并排设置的空气进气道和废气进气道组成,其中两个以上的空气进气道上一一对应设有两个以上的空气进气门,两个以上的废气进气道上一一对应设有两个以上的废气进气门,空气进气门以及废气进气门均经进气凸轮驱动机构控制开闭。

    基于分层花状纳米颗粒流体的内燃机冷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171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28368.X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分层花状纳米颗粒流体的内燃机冷却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纳米流体采用分层花状纳米颗粒与水配置而成,其中分层花状纳米颗粒的体积分数为2%-6%,分层花状纳米颗粒粒径大小为11nm-71nm,所述纳米流体中分层花状纳米颗粒采用ZnO纳米颗粒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上,并使得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上的ZnO纳米颗粒生长成为ZnO纳米棒,最终得到“分层花状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

    汽车发动机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6126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46527.1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将汽车工作中产生的废热转换为电能,并储存于蓄电池中的汽车发动机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及方法,设有内部灌注相变微胶囊悬浮液(7)的液体管道(2),液体管道(2)两端封闭,液体管道(2)上设有用于为相变微胶囊悬浮液(7)层流提供动力的液体泵(5),相变微胶囊悬浮液(7)在液体泵(5)的驱动下在液体管道(2)内部循环;多根液体管道(2)紧贴发动机尾气排气管(4)外壁上,并在多根液体管道(2)的外部设置保温层(1);温差发电器(3)的热端紧贴液体管道(2),冷端暴露在环境中,温差发电器(3)的电能输出端与蓄电池(8)相连接。

    沥青路用玉米秸秆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8878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1215368.X

    申请日:2017-11-28

    Abstract: 沥青路用玉米秸秆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应用的纤维类改性沥青材料的制备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掺加植物类纤维的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有待提高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植物玉米秸秆的皮穰分离;二、对秸秆皮进行粉碎、研磨,得到玉米秸秆纤维;三、将玉米秸秆纤维浸入到次氯酸钠溶液中;四、再将玉米秸秆纤维放入硝酸铈乙醇溶液,然后加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烘干后得到吸附有二氧化铈纳米粒子的秸秆纤维材料;五、再将秸秆纤维材料放入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进行水解;六、掺入阻燃剂。本发明将玉米秸秆纤维材料用于沥青胶浆中,纤维均匀分散,秸秆纤维本身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热稳定性能较好。

    一种用于多孔材料的双边冻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90947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434795.1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一种用于多孔材料的双边冻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材料试验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解决多孔材料在冻结、融化过程中温度场、水分场和变形场的变化,评价多孔材料抵抗冻胀能力试验装置的问题,它包括压力机、恒温恒湿养护箱、反力架顶盘、反力架支架、第一存水试管、第二存水试管、气缸、底座、冻胀试件套装组件、压头、试管架、LVDT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和两个冷浴循环器;LVDT位移传感器安装在气缸筒体靠近活塞杆处,反力架顶盘固定安装在架支架的顶端,底座固定安装在反力架支架的底端,冻胀试件套装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本发明用于多孔材料冻胀实验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