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气偏振模式空间特征的三维姿态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9544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005641.7

    申请日:201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气偏振模式空间特征的三维姿态获取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大气偏振模式的分布规律对三维空间姿态进行获取,在建立大气偏振模式三维空间坐标系和导航载体坐标系的基础上,获得大气偏振模式空间显著特征点的空间信息,通过测量空间显著特征点的空间位置变化,求解导航载体的三维姿态角动态测量方程实现导航载体的三维姿态信息获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航载体的三维姿态获取方法,应用于三维偏振光导航与定位。

    独立通道偏振导航信息检测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363986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07021.3

    申请日:2013-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通道偏振导航信息检测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的组成包括偏振光采集模块、无偏通道和信号处理与运算模块;所述偏振光采集模块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偏振检测通道用于对偏振光信息进行采集;所述无偏通道采集光线输出基准电流信号,为自动增益控制提供基准;所述信号处理与运算模块完成信号的调理、放大、转换和运算获得偏振导航信息。本发明能有效提高大气偏振导航信息检测的精度。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交通信号灯配时调控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09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17400.1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交通信号灯配时调控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交通信号灯配时调控方法,包括:步骤一,初始化两个相同结构的Q值网络,并将其中一个Q值网络作为动作价值网络#imgabs0#、另一个Q值网络作为目标Q值网络#imgabs1#;步骤二,将目标道路交叉口作为目标环境,并周期性采集目标环境的状态;步骤三,基于双Q学习对#imgabs2#、#imgabs3#进行多轮迭代运算,并同步对目标环境中的交通信号灯进行相位控制,直至达到最大迭代轮数N。本发明采用双Q学习方法,通过引入经验回放、使用目标Q值网络来评估Q值,将选择最优动作的过程和评估最优动作的过程分开,可以更好、更稳定性的学习到最优策略。

    T梁车间设备资源配置、生产优化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4329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705801.7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间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T梁车间设备资源配置、生产优化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T梁车间设备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在确定的约束条件下,构建设备资源配置最优化模型,并在双变异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变异算子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本发明通过变异个体和试验个体结合,实现了父代双层变异,可以保证种群多样性,避免过早收敛,从而避免局部最优,保证全局最优解。

    插拔纵向肋条式隔音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422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542296.1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中的结构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拔纵向肋条式隔音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钢主体结构、肋条板、钢筋网,H型钢主体结构包括腹板以及对称设置在腹板两侧的两个翼缘,所述腹板上自上至下布置有多排肋条板,所述肋条板垂直卡装在腹板上,所述腹板两侧分别布置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挂设于所述肋条板上。本发明在腹板上布置肋条板,增加剪力墙的稳定性,在肋条板上开设槽口,减少了钢筋在实际工程中的焊接,方便施工的基础上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组装效率,同时设置的材料可以充分起到隔音效果;本发明的连接节点和卡槽设计使得结构之间的连接方便快速、紧固可靠,减少了现场制模、安装和焊接的工作量。

    一种转向轮前束值液压调整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4290814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410569336.X

    申请日:2014-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转向轮前束值调整机构,包括前桥、横拉杆、左转向轮和右转向轮,还包括转向轮前束值的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包括横拉杆和液压机构;横拉杆包括左横拉杆、右横拉杆、左电液伺服缸和右电液伺服缸;液压机构包括定量泵、步进电机、变量泵、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四个单向阀和油箱。本发明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调节横拉杆两端的长度,实现调整前束值与外倾角匹配,避免了目前需在停车时手工分别的调节横拉杆两边长度调节前束值的缺陷,且减小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调节误差。利用带MR位移传感的电液伺服缸能够精确控制横拉杆的长度,控制直线移动精确度达到0.1mm,提高了前束值调节的精确度。

    耗能支撑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双重耗能节点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426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88824.5

    申请日:2016-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9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耗能支撑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双重耗能节点及装配方法。本节点包括梁端预埋单元和柱端预埋单元,还包括与梁端预埋单元以及柱端预埋单元均相连的连接单元;还包括将梁端预埋单元、柱端预埋单元以及连接单元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组件。装配时则首先预制带有梁端预埋单元的预制混凝土梁上、带有柱端预埋单元的预制混凝土柱以及连接单元;然后吊装预制混凝土梁、柱于设计位置;将连接单元的梁端连接板与梁端预埋金属板对贴在一起,柱端连接板与柱端预埋金属板对贴在一起;用连接组件使梁端预埋单元、柱端预埋单元以及连接单元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发明采用全装配式连接,连接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施工难度小,且现场施工方便快捷,劳动强度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