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867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163946.X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W30/165 , B60W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及其控制装置,其目的在于,使从跟随行驶向自动停车的转移或从自动起步向跟随行驶的转移变得顺畅。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行驶控制部,其能够执行以基于从其他车辆接收到的信息而跟随其他车辆的方式控制车辆的行驶的跟随动作、和以使车辆在停车空间停车的方式控制车辆的行驶的停车动作;判定部,其判定车辆是否处于能够开始停车动作的位置;以及通知部,在判定为在行驶控制部执行跟随动作的过程中车辆处于能够开始停车动作的位置的情况下,该通知部将能够结束前导这一情况通知给其他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007746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066844.9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微小重叠碰撞时保护配置在地板上的电池的车身构造。其包括:配置在车辆前方侧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的一对前侧车架(14、14);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4)的车辆前端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下构件(18)及角撑板(24)(载荷承受部);配置在各前侧车架(14)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轮(26);以及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下纵梁(25、25),载荷承受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18a、24c)与前轮(26)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26a)相比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前轮(2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26b)与下纵梁(25)的车辆前端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25a)相比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1179165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186388.4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器壳体,具备上壁板和上壁加强板。在上壁板与上壁加强板之间夹装有供减振器安装用的紧固构件插通的多个轴环。轴环配置在绕减振器的圆周上。减振器的上部通过所述紧固构件而紧固固定于上壁加强板和上壁板。在上壁板和上壁加强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向对方构件方向鼓出的凹陷部。凹陷部在配置轴环的圆周上配置于相邻的轴环之间。上壁板和上壁加强板在凹陷部处结合于对方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6786.6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前部结构(10)在前围下板(12)安装有加强构件(18)。加强构件(18)的上端部(18a)与踏板组件(16)的安装托架(56)重叠。在前围下板(12)的纵壁(27)与地板通道的交叉部位形成有纵角部。在前围下板(12)的倾斜壁(28)与纵壁(27)的交叉部位形成有横角部。加强构件(18)的拐角部(84)沿着纵角部及横角部设置。拐角部(84)沿着纵角部及横角部弯折成L字状。
-
公开(公告)号:CN10742838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5895.3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2D21/15 , B62D25/145 , B62D25/20 , B62D25/2045 , B62D27/02 , B62D29/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了通道部件(30)的前端部的冲击吸收能力的车身构造(1)。车身构造(1)具有仪表板下面板(10)、仪表板横梁(80)、和通道部件(30),仪表板横梁(80)在俯视下呈中央部与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相比位于前方的凸状,通道部件(30)具有:构成仪表板横梁(80)的中央部的一部分的通道闭合截面部(35);设于通道闭合截面部(35)的前侧的前侧脆弱部(36);和设于通道闭合截面部(35)的后侧的后侧通道部件(32),前侧脆弱部(36)相对于来自前方的载荷其压缩强度比后侧通道部件(32)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984505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038869.4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4 , B62D25/2018 , B62D25/2036 , B62D25/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仅能抑制零件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而且能提高轮拱形状部的刚度及强度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1)具备:前围板下板(10),其具有构成轮拱的一部分的轮拱形状部(14),并划分动力源装置室(3)和车厢(2);加强板(20),其从车厢(2)侧覆盖轮拱形状部(14);以及侧梁(50),其前端部连接于前围板下板(10)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加强板(20)具有:横向封闭截面部(21),其与轮拱形状部(14)协同形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以及纵向封闭截面部(24),其与轮拱形状部(14)协同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并与横向封闭截面部(21)交叉。
-
公开(公告)号:CN1189285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567979.4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能由边侧框架效率良好止挡输入到地板结构体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冲击载荷并使基于地板结构体等的压溃进行的能量吸收顺畅推进的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一对边侧框架,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的后方侧或前方侧大致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横梁,连结于一对边侧框架;地板结构体,接合于一对边侧框架和横梁,横梁具有一对倾斜延伸部,该一对倾斜延伸部从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的两端部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侧呈钝角状弯折延伸,地板结构体具有加强筋条,该加强筋条从比横梁靠车身前后方向的外侧位置以与横梁相接的方式朝向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侧延伸,加强筋条延伸到未到达横梁的与车身前后方向的中央侧的地板结构体接合的接合部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3867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0230653.9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W30/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及其控制装置,由此能如后续车辆的用户所意图的那样开始对前方车辆的跟随。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具备:行驶控制部,其基于从其他车辆接收到的信息,将车辆的行驶控制为跟随其他车辆;以及判定部,其基于车辆的用户是否位于车辆内、和来自用户的指示中的至少一项来判定是否允许行驶控制部开始对其他车辆的跟随,行驶控制部在由判定部判定为允许对其他车辆的跟随的情况下,开始对其他车辆的跟随。
-
公开(公告)号:CN117401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0823498.0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具备后轮、后侧框架及压坏构件。后轮配置于车辆侧部。后侧框架大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且比后轮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压坏构件在后轮的车辆后方侧以至少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与该后轮重叠的方式配置。压坏构件固定于后侧框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