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82C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02128559.4
申请日:2002-08-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原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其包括一个金属环组件以及多个用碳钢制成、且支撑在金属环组件上的金属元件。金属元件上发生应力集中的凹陷处被进行了表面去除,其中的凹陷也就是指一凹颈的根部上的根切部分、一个接合突起的根部、以及一元件体上的几个凹陷。表面去除部分的碳浓度要低于其它部分处的碳浓度,从而提高了韧性、疲劳强度以及冲击强度,同时还保持了其它不发生应力集中部分的表面高硬度,由此使得传动带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
-
公开(公告)号:CN10886013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63236.7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原茂
IPC: B60W20/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2 , F16H59/14 , F16H59/44 , F16H59/66 , F16H59/68 , F16H61/143 , F16H2059/6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将旋转驱动源(30)的驱动源频率(fe)的谐波的频率设为谐波频率(fh),将扭矩传递旋转体(40)的共振频率设为旋转体共振频率(frp),将环形带(74)的共振频率设为带共振频率(frb)。车辆(10)的控制装置(122)控制带共振频率(frb),以抑制驱动源频率(fe)或谐波频率(fh)、旋转体共振频率(frp)和带共振频率(frb)一致或者近似的三重重合状态来。据此,能更有效地降低伴随着驱动扭矩的生成或传递而产生的振动或噪音。
-
公开(公告)号:CN10502037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172369.5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速器的轴承润滑结构,不需要特别的过滤器就能够向支承变速器的旋转轴的轴承供给清洁的油。将旋转轴的一个轴端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具备:外圈,其与在变速器壳体的凹部形成的外圈支承部嵌合;内圈,其嵌合于旋转轴的外周;以及多个滚动体,它们被配置在外圈和内圈之间,利用供给至凹部的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在变速器壳体与外圈之间具备使凹部与变速器壳体的凹部以外的空间连通的第1排出通路,因此,润滑油中含有的异物经由第1排出通路被排出至变速器壳体的凹部以外的空间,仅将不含异物的清洁的润滑油供给至轴承,由此,不设置特别的过滤器就能够提高轴承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1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80011875.4
申请日:2015-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2 , F16H37/022 , F16H61/04 , F16H2037/025 , F16H2037/026
Abstract: 具有:无级变速机构,其对从与搭载于车辆的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输入的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而输出;以及齿轮系,其与无级变速机构并列地被插入,以规定的变速比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变速而输出,并且构成为当判断为应该进行切换时,根据接合机构的接合状态的检测结果来调节应该向无级变速机构供应的侧压,并且控制接合机构的动作,切换向输出轴输出的驱动力(S10到S26),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而使乘坐人员受到的冲击,能够选择性地对无级变速机构和齿轮系的输出进行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0404021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80014522.6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原茂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7/0004 , F16G5/16 , G01B11/16 , G01M13/02 , G01M13/023
Abstract: 多个金属元件(13)在锁紧边缘(21)相互线接触而构成排列成圆弧状的金属元件列(13′),在金属元件列(13’)的圆弧的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配置有光源(33),通过观察从光源(33)发出并穿过了相邻的金属元件(13)之间的间隙的穿过光,来检测金属元件(13)的变形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出金属元件(13)的微小的变形。此外,即使想要对从在面接触的部分形成的间隙穿过的穿过光进行观察,仍有可能由于观察的角度而导致穿过光被遮挡而无法观察,但是,通过对从形成于与相邻的金属元件(13)线接触的锁紧边缘(21)的间隙穿过的穿过光进行观察,该穿过光难以被遮挡,提高了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807418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467093.4
申请日:2013-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原茂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56 , F16H57/0489
Abstract: 提供无级变速器的润滑装置。该润滑装置根据研究无端传递要素的发热位置而得到的喷射位置,喷射润滑油,由此有效地阻止无端传递要素的表面等的发热,并且,将润滑油量限定在所需的最低限度。作为解决手段,无级变速器(CVT)由带轮和卷绕于带轮的无端传递要素(传动带)(10c)构成,无端传递要素与带轮接触而开始卷绕,当经过空闲弧而进入有效弧时,在与带轮之间交接驱动力并传递给输出轴,在无级变速器(CVT)的润滑装置中,将无端传递要素(10c)卷绕到带轮(10a、10b)的卷绕开始点(10a4、10b4)设为第1目标位置,将有效弧的开始点(10a5、10b5)设为第2目标位置,并朝第1、第2目标位置喷射润滑油。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865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510116442.3
申请日:2005-10-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 Y10T29/49771 , Y10T29/49776 , Y10T29/49863
Abstract: 通过适当设定金属带用金属环的自由状态半径从而最大限地增加其寿命的金属带用金属环。对与金属零件鞍形面接触而受到接触负载的最内层金属环进行氮化处理而施予的压缩残余应力、与以最小缠绕半径量纲为1的金属环的自由状态半径的关系,设定在斜线区域。斜线区域的边界S1、S2,根据作用于金属环内周面的压缩残余应力、由于弯曲产生的压缩应力及接触应力的相加值不超过金属环的弹性变形界限这样的条件决定。边界S5、S6,根据金属环的最大压缩应力不过大这样的条件决定。边界S4,根据确保金属环表面的耐磨损性而决定。
-
公开(公告)号:CN1306184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94692.7
申请日:2004-11-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金属环的形状测定方法,使向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金属环(33)的侧端缘的宽方向最凸出的凸出部(33c)位于金属环的径方向中心面(C)和径方向内周面(I)之间,该凸出部,其与带轮(5、7)的V形面(38)接触的位置(P)比相对于金属环径方向的内周面(I)靠近径方向的中心面(C),以减少因作用于卷装在带轮上的金属环(33)上的弯曲而产生的压缩应力和因凸出部与带轮的V形面接触而产生的赫兹点接触应力的总和,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提高金属环的疲劳寿命。并且在层叠金属环时,在这些侧端缘间形成保持油的凹部,可对邻接的金属环的滑动面进行有效的润滑,能够更加提高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249364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03137180.9
申请日:2003-06-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G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级变速器的皮带。形成在用于无级变速器的皮带的至少最里面的金属环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凸起最初将被磨损。在与该金属环的运行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测量得到的凸起的平均接触宽度w为等于或者小于16μm。沿着深度的方向在凸起顶部的切口的发展受到抑制。由于该凸起和金属元件之间的接触消除了浅的切口,这就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当该金属环和该金属元件彼此适应时,就会降低平均赫兹表面压力,因此切口很难发生。还有,该凸起的顶部被磨损,从而得到改善的表面粗糙度,由此增加了润滑,导致金属环耐久度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