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2330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50808.8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热介质回路(11)、热源部(23)和设备(24)。在热介质回路中,冷却发动机(21)的热介质进行循环。热源部加热热介质。当流入设备的热介质为规定温度(To)以上时,设备能够发挥功能并且加热热介质。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由此,在发动机的预热时,由热源部生成的热与向发动机提供相比优先提供给设备,因此能够提前预热发动机。
-
公开(公告)号:CN10591671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80073120.2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3 , B60H1/00278 , B60H1/00385 , B60H1/00428 , B60H1/0075 , B60H1/00785 , B60H1/00807 , B60H1/00899 , B60H1/143 , B60H1/3213 , B60H2001/00307 , B60H2001/00928 , B60H2001/00949 , B60H2001/00957 , B60H2001/3245 , B60H2001/325 , B60H2001/3255 , B60K11/02 , B60L1/003 , B60L3/0023 , B60L2240/36 , B60L2270/46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具备:切换部(21、22),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13)、发动机用热传递部(18)及逆变器(19)等发热设备各自在如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热介质在与热介质冷却用热交换器(14)之间循环的状态;热介质在与热介质加热用热交换器(15)之间循环的状态;流量调整部(21、22),对热介质外部气体热交换器(13)及发动机用热传递部(18)各自调整热介质的流量;空调请求部(88),进行由空气冷却用热交换器(16)冷却送风空气的冷却请求及由空气加热用热交换器(17)加热送风空气的加热请求;控制装置(70),基于有无来自空调请求部(88)的冷却请求及有无来自空调请求部(88)的加热请求,来控制切换部(21、22)、压缩机(32)及流量调整部(21、22)中的至少一个的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06177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580011685.2
申请日:2015-0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899 , B60H1/00385 , B60H1/00807 , B60H1/00828 , B60H1/00885 , B60H2001/00928 , B60K6/22 , B60K11/02 , B60K2001/003 , B60K2001/005 , B60K2001/006 , B60Y2200/92 , B60Y2400/88 , B60Y2400/89 , F25B1/00 , Y10S903/904
Abstract: 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具有:高温侧泵(12),其吸入并排出热介质;压缩机(23),其吸入并排出制冷循环(22)的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15),其使制冷循环(22)的高压侧制冷剂与通过高温侧泵(12)进行循环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热介质外气热交换器(13),其使通过高温侧泵(12)进行循环的热介质与外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泵控制部(50a),其控制高温侧泵(12)的动作,使得即使压缩机(23)停止,高温侧泵(12)也继续动作。能够提高再启动压缩机时的循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6123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80031927.X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制冷循环(10)、加热部(20)及控制部(50)。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空调用蒸发器(15)、冷却用蒸发器(16)、空调侧流路(17b)、迂回流路(17c)及空调用流量调整部(14a)。空调侧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经过空调用蒸发器。迂回流路形成为使制冷剂绕过空调用蒸发器。加热部相对于送风空气的流动配置于空调用蒸发器的下游侧,对通过了空调用蒸发器的送风空气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加热。控制部具有判定部(50a)。而且,在由判定部判定为满足冷凝产生条件的情况下,作为用于抑制空调用蒸发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冷凝的冷凝抑制动作,控制部控制空调用流量调整部的工作,容许制冷剂流入空调用蒸发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3976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80028807.4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车辆空调系统(1)具备具备:多个空调机(10、20),该多个空调机对应于多个空调区域的每一个而设置;以及冷却机(30),该冷却机冷却被搭载于车辆的目标设备。多个空调机的每一个包含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RC1、RC2),且通过制冷剂的蒸发所致的吸热作用来冷却对多个空调区域吹出的空气。冷却机包含供与目标设备进行热交换的热介质流动的冷却回路(31),且利用多个空调机中的至少一部分中的吸热作用来冷却热介质,从而调整目标设备的温度。在多个空调机中,将对于门侧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机作为门侧空调机(10),将对于板件侧区域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机作为板件侧空调机(20)。此时,通过多个空调机分别进行室内的制冷及目标设备的调温的设备调温时的来自热介质的吸热量为门侧空调机比板件侧空调机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59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80025332.9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热泵循环(1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1)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高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吸热用减压部(14b)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6)。高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使高温侧热介质与温度调节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加热用热交换器(23)。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被从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出的低温侧热介质吸热的多个吸热用设备(31、32、36、38)和使各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吸热量调节部(33、33a、35a、35b、37)。制冷循环装置在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情况下,使流入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8778797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780008430.X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车辆用热管理装置具备加热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的加热用热交换器,能够抑制在切换流入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热介质时向车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变动。其具备: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及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对流经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的热介质供给废热的废热供给设备(21);使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与热介质热交换而加热空气的加热器芯(22);切换热介质在加热器芯(22)与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间循环的状态、和热介质在加热器芯(22)与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间循环的状态的切换阀(40);调整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的热介质温度的调整部(31);及在切换阀(40)使热介质在加热器芯(22)与第二热介质路径部(11a)间循环的情况下以使第一热介质路径部(12a)的热介质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方式控制调整部(31)的工作的控制装置(60)。
-
公开(公告)号:CN110753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880039896.0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与将气相制冷剂冷凝而排出液相制冷剂的冷凝器一起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热虹吸器的冷却器具备:第一流路形成部,该第一流路形成部形成供来自所述冷凝器的所述液相制冷剂流动的供给流路;第二流路形成部,该第二流路形成部形成蒸发流路,所述蒸发流路具有与所述供给流路连通的制冷剂入口,形成为从所述制冷剂入口向上侧延伸,并通过从所述供给流路通过制冷剂入口流入的所述液相制冷剂与被冷却对象之间的热交换,使所述液相制冷剂蒸发而产生所述气相制冷剂;以及第三流路形成部,该第三流路形成部形成来自所述蒸发流路的所述气相制冷剂朝向所述冷凝器流动的排出流路,所述制冷剂入口相对于所述供给流路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于下侧。
-
公开(公告)号:CN10947769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780043463.8
申请日:2017-08-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设备温度调节装置具备:蒸发器(3)、第一冷凝器(41)、第二冷凝器(42)、气相通路(5)、第一液相通路(61)以及第二液相通路(62)。蒸发器(3)通过从对象设备吸热而蒸发的工作流体的蒸发潜热来冷却对象设备(2)。第一冷凝器(41)具有第一热交换通路(412),该第一热交换通路通过使在蒸发器(3)蒸发的工作流体与位于外部的第一介质的热交换而冷凝。第二冷凝器(42)具有第二热交换通路(422),该第二热交换通路使在蒸发器(3)蒸发的工作流体通过与位于外部的第二介质的热交换而冷凝。气相通路(5)使在蒸发器(3)中蒸发的工作流体向第一冷凝器(41)和第二冷凝器(42)流动。第一液相通路(61)使在第一冷凝器(41)冷凝的工作流体向蒸发器(3)流动。第二液相通路(62)使在第二冷凝器(42)冷凝的工作流体向蒸发器(3)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24738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80067145.X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8D15/02 , B60K1/04 , B60K1/00 , B60K11/0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3 , H01M10/6552 , H01M10/6569
Abstract: 冷却装置搭载于车辆(90),构成为通过封入到密闭容器(101)内的工作流体的液相与气相之间的相变来进行热移动的热虹吸管,并通过该热移动来冷却对象设备(BP)。并且,冷却装置具备蒸发部(14)和室外冷凝部(16)。该蒸发部构成密闭容器的一部分,并通过使工作流体从对象设备吸热来使工作流体蒸发。室外冷凝部构成密闭容器的一部分,与蒸发部相比配置于上方,且相对于车室空间(90a)周围的车身(903)配置于车室空间侧。另外,室外冷凝部固定在相对于车身设置于车室空间侧的部件(203、902、BP)或者固定在车身,并且,通过使在蒸发部气化了的工作流体向外部气体散热而使该工作流体冷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