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628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3356.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直流偏置可变电容的WPT系统ZVS控制方法及系统,其利用非对称电压控制(AVC)实现直流电压的偏置,直接在原边逆变全桥的交流测生成正负半周期不对称的方波信号,通过傅里叶分解可以得到直流电压作用于直流偏置可变电容。由于不需要控制额外的辅助器件,所以控制比较简单。利用AVC产生的直流电压对陶瓷电容进行容值的改变,可以很轻易地减小由系统参数变化所引起硬开关损耗。本发明基于双侧LCC系统,在线圈参数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相位差控制,实现了灵活控制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9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598.5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部分接入双检测线圈的WPT系统异物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将两个检测线圈串联作为一个双检测线圈,并让其中一个检测线圈并联电流源进行差分使用,实现双检测线圈的部分接入,可放大金属异物对双检测线圈的影响;双检测线圈采用解耦的线圈结构可以减少功率磁场对于检测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放大金属异物对双检测线圈的影响。本发明将并联的线圈与电容作为并联阻抗网络,当没有金属异物时,并联阻抗网络相当于是并联断路,当采样电阻与等效交流源的内阻一致时,采样电阻上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可最大程度放大无金属异物时的输出功率。通过比较采样电阻输出功率的变化,实现对金属异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732.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短导轨式EV‑D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用于解决现有EV‑DWPT系统中发射导轨切换时,会出线严重的互感跌落的现象,从而导致系统功率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包括若干沿X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发射线圈,以及沿X方向运动依次与若干发射线圈耦合进行电能传输的接收线圈;定义与X方向平行的若干绕制线为发射线圈的纵向部分,与Y方向平行的若干绕制线为发射线圈的横向部分,发射线圈纵向部分的若干绕制线呈有匝间距的分布型排列,发射线圈横向部分的若干绕制线呈无匝间距的紧密型叠加排列,且过渡区域内不增加磁芯,以减弱发射线圈横向部分对发射端和接收端互感的影响,结构简单高效,易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775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379.7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充电功率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其在地面端设有多组发射导轨,并在每组发射导轨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开启和关闭线圈,在车载端设有第一、第二车载检测线圈,在车载端的行驶过程中,开启线圈率先与第一车载检测线圈进行耦合,此时通过该耦合进行信息交互以获取车载端的车辆信息从而自适应调节该组发射导轨的发射功率,满足不同车型对功率的需求,实现充电功率自适应调节;在开启线圈的感应电压达到第一电压阈值时控制该组发射导轨的功率电路开启,在关闭线圈的感应电压达到第二电压阈值时关闭该组发射导轨的功率电路,以切换不同发射导轨,保证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6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6723.1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00 , H02M1/08 , H02M1/088 , H02M3/00 , H02M3/335 , H02J50/12 , H02J7/00 , H02J7/02 , B60L53/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AVC‑VF控制的宽功率范围分段控制方法及装置,根据LCC‑S拓扑结构的输出特性,在EV‑WPT系统满足谐振条件下,建立全桥逆变器输出电流模型,其中,所述全桥逆变器包括四个开关管;基于四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建立逆变输出电压模型,确定OAVC控制和PS控制的约束条件,确立AVC控制的分段控制策略,以实现宽输出功率范围;根据谐波对所述全桥逆变器的关断电流的影响,得到基于AVC控制的分段控制策略的软开关实现条件;基于所述AVC控制的分段控制策略的软开关实现条件,动态调节所述四个开关管开关频率以实现所述全桥逆变器的ZVS运行。本申请在实现系统宽功率范围输出的同时保持逆变器的软开关运行,有效减小逆变器的能量损耗,从而提升系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423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76159.3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7/5395 , H02M3/33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互感变化的EV‑WPT系统逆变器死区时间调整方法及装置,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根据EV‑WPT系统的LCC‑S拓扑结构的输入阻抗特性,建立输入阻抗相位角模型;对所述EV‑WPT系统进行等效简化,所述逆变器包括功率开关管S1‑S4,以及二极管Q1‑Q4,其中二极管Q1‑Q4为功率开关管S1‑S4的反并联二极管;对逆变器死区时间进行初始化设定后,并对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持续检测。如果检测到逆变器输出电压发生电压极性反转,则通过动态减小死区时间的方式来抑制电压极性反转有效地抑制了逆变器死区效应,提高了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49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848634.7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无线功率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分离铁轨式耦合机构及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该耦合机构的发射结构采用两条对等设置的铁轨式发射导轨,每条铁轨式发射导轨均由多个方形铁环沿着道路方向排布而成,从而可使用控制器控制每一个方形铁环进行单独通电,可实现当接收器沿发射器轨道移动时,仅将相应位置的方形铁环切入发射电路,而其他方形铁环则处于断电状态,这种方式不仅可保证耦合面积充足,并且这种结构相比于传统耦合机构可以在减少材料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动态能量传输,并且解决了发射极板整体高电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57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872625.1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3D+Q型的无线能量发射线圈及参数设计方法,线圈结构中包括3D线圈和与所述3D线圈串联的Q型线圈,所述3D线圈包括位于中间的内部线圈和位于同一平面且在所述内部线圈两侧分布的两个外部线圈,所述内部线圈与两侧的外部线圈反向连接,所述Q型线圈设于所述3D线圈的下方且与所述内部线圈极性相反。其效果是:大大地增加了系统的横向抗偏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50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871191.3
申请日:2022-07-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莫宇鸿 , 李小飞 , 唐春森 , 肖静 , 韩帅 , 杨英杰 , 吴晓锐 , 龚文兰 , 吴宁 , 陈卫东 , 陈绍南 , 郭敏 , 郭小璇 , 姚知洋 , 阮诗雅 , 王智慧 , 左志平
IPC: B60L53/126 , H02J50/12 , H02J50/90 , H02J5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屏蔽板耦合电压检测位置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能量传输电路和电压位置检测电路;能量传输电路设有能量收发线圈,能量发射线圈下方固定有原边屏蔽板,能量接收线圈上方固定有副边屏蔽板;电压位置检测电路包括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谐振补偿网络、原边屏蔽板,以及副边屏蔽板、副边谐振补偿网络、整流滤波电路和负载,还包括电压检测器以及控制器,电压检测器测量副边谐振补偿网络的输出电压,控制器根据该输出电压计算纵向偏移量。本发明借助于能量传输电路的原副边屏蔽板,构建了采用电场耦合方式的电压位置检测电路,通过检测副边输出电压,实现原、副边线圈的位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9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88632.0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激振荡的异物检测模块及响应参数动态调整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模块中包括激励线圈Np、和异物检测线圈阵列,所述激励线圈Np采用DD型线圈结构形式反向串绕设置在承载板的第一线圈层,所述异物检测线圈阵列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线圈层,且每一个异物检测线圈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覆盖在所述激励线圈Np的其中一个D型线圈上。其效果是:通过参数初始化,消除了环境的影响,同时设计的异物检测模块中,一个激励线圈可以满足多个异物检测线圈的激励需求,简化了电路结构且降低了对能量传输过程的影响。
-
-
-
-
-
-
-
-
-